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367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其包含有:一外壳,其内部具有一承载面;一承载座,具有一基部、一自所述基部一顶面延伸而出的支撑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的振动盘,所述承载座固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基部的一底面设于所述外壳的承载面;一振动片,设于所述承载座的振动盘。由此,只要改变承载座的支撑部或振动盘的几何尺寸,即可与相同的外壳及振动片组装出感测频率不同的传感器,即,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可通过成本较低的方式改变其共振频率,以应用于爆震频率不同的待测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爆震传感器(knock sensor)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共振式爆震传感器
技术介绍
习用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包含有一基座,以及一由压电材料制成的振动片。该基座具有一外壳部、一位于该外壳部内的凸柱,以及一位于该凸柱顶端的振动盘,该振动片贴接于该振动盘上。该共振式爆震传感器能以其基座固设于一汽车引擎,当该引擎发生爆震而使该振动盘及该振动片产生共振,该振动片会将一电压讯号输出至该汽车的电控设备,使得该电控设备执行可控制爆震的应变措施,例如延后引擎点火时间。前述共振式爆震传感器使用在不同规格的引擎上时,该基座必须具有不同的形状、尺寸,使得该振动片的共振频率对应引擎的爆震频率。换言之,业者针对不同规格的引擎需制造不同的基座,以组装出感测频率不同的传感器,因此,习用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成本较高,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其可采用成本较低的方式改变传感器的共振频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其内部具有一承载面;一承载座,具有一基部、一自所述基部一顶面延伸而出的支撑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的振动盘,所述承载座固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基部的一底面设于所述外壳的承载面;一振动片,设于所述承载座的振动盘。上述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具有一设于所述承载面的内连接部,所述承载座具有一设于所述基部底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壳的内连接部固接。所述外壳的内连接部为一自所述承载面凹陷的凹孔,所述承载座的固定部为一自所述基部底面延伸而出的凸柱,且所述固定部插设于所述内连接部。所述承载座的固定部及支撑部呈圆柱状,且所述固定部及所述支撑部为同轴对应。所述外壳具有一外连接部,所述外连接部与所述承载座的固定部与支撑部同轴对应。所述外壳具有一外连接部,所述外连接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承载座的固定部与支撑部的位置。还包含有一设于所述承载座的保护盖,所述振动片位于所述保护盖内。还包含有一设于所述外壳的传输件,所述传输件具有一与所述振动片电连接的导电部,用以传输所述振动片产生的电压讯号。所述外壳内部具有一凹槽,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凹槽内。还包含有一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承载座之间的绝缘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是以其外壳固定于一待测物(例如汽车引擎),振动片用于发出对应待测物的振动情况的电压讯号。只要改变承载座的支撑部的几何尺寸(例如截面积或长度)或振动盘的几何尺寸(例如厚度),即可与相同的外壳及振动片组装出感测频率不同的传感器,意即,传感器可利用成本较低的方式改变其共振频率,以应用于爆震频率不同的待测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10包含有一外壳20、一承载座30、一振动片40、一保护盖50以及一传输件60。外壳20由较坚硬的金属材料(例如铁)制成,具有一外连接部22。如图3所示,外壳20内部具有一承载面24,以及一设于承载面24的内连接部26。承载座30由硬度较小、较易切削的金属材料(例如铜合金)制成,承载座30具有一基部32、一设于基部32 —底面322的固定部34、一自基部32 —顶面324延伸而出的支撑部36,以及一连接于支撑部36 —端的振动盘38。固定部34与外壳20的内连接部26固接,基部32的底面322靠接于外壳20的承载面24。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的内连接部26为一从承载面24凹陷的凹孔,承载座30的固定部34为一自基部32底面322延伸而出的凸柱,固定部34为插设于内连接部26,并利用黏胶相互固定。然而,内连接部26及固定部34的连接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内连接部26及固定部34也可分别为一凸柱及一凹孔。振动片40由压电材料制成,利用黏胶固定于承载座30的振动盘38。由此,振动片40可输出对应外壳20的振动情况的电压讯号。保护盖50设于承载座30的基部32,以保护位于保护盖50内的振动片40,但传感器10也可不设置保护盖50。传输件60具有一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本体62,以及一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固设于本体62内部的导电部64,本体62与外壳20铆接,导电部64通过一导线66与振动片40电连接。共振式爆震传感器10以其外壳20的外连接部22固定于一待测物(图中未示),例如汽车引擎,并以传输件60接设一传输线(图中未不),以将振动片40输出的电压讯号传输出至一电控设备(图中未示)。只要待测物的爆震频率符合振动盘38及振动片40的共振频率,当待测物爆震时,电压讯号会因振动片40发生共振(如图4所示)而产生剧烈变化,使得电控设备执行可控制爆震的应变措施。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座30的固定部34及支撑部36呈圆柱状,外壳20的外连接部22为具有外螺纹的圆柱,且固定部34、支撑部36及外连接部22为同轴对应;由此,振动盘38及振动片40感应到的频率会较符合待测物的振动频率。但固定部34、支撑部36及外连接部22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只要其位置相对应即可。当共振式爆震传感器10更换上支撑部36的几何尺寸(例如截面积或长度)不同或振动盘38的几何尺寸(例如厚度)不同的承载座30,振动盘38及振动片40的共振频率会随之改变。如此一来,业者针对爆震频率不同的待测物,仅需制造不同的承载座30,即可组装出感测频率不同的传感器10。换言之,爆震频率不同的待测物所使用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10可使用相同的外壳20、保护盖50及传输件60,因此其制造成本较低。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70,其与前述传感器10的差别在于,传感器70的外壳20内部具有一凹槽28,承载面24为位于凹槽28内,而且,承载座30不具有固定部34,而是以基部32固设在凹槽28内。如此一来,传感器70不但可达到与传感器10相同的功效,且传感器70的承载座30因形状较简单而较容易制作。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振式爆震传感器80,其与前述实施例的传感器10的差别在于,外壳20与承载座30之间还可设置一绝缘件90,以避免振动片40输出的电压讯号受外部电磁波干扰。前述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传感器70中,夕卜壳20与承载座30之间也可设有绝缘件。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其他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涵盖在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壳,其内部具有一承载面; 一承载座,具有一基部、一自所述基部一顶面延伸而出的支撑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的振动盘,所述承载座固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基部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振式爆震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其内部具有一承载面;一承载座,具有一基部、一自所述基部一顶面延伸而出的支撑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的振动盘,所述承载座固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基部的一底面设于所述外壳的承载面;一振动片,设于所述承载座的振动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益民林静灿李有荣
申请(专利权)人:盛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