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43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螺丝起子,实现壳体的紧凑化的同时能够进行减速和二级变速。行星齿轮架(20)介于第二齿轮(17)和离合机构(22)之间,该行星齿轮架(20)具有以第二齿轮(17)的输出部(18)为中心可以在内齿轮(19)内进行公转运动的行星齿轮(21),另一方面,内齿轮(19)以在前方壳体(5)内可旋转且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可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后退位置,内齿轮(19)与输出部(18)卡合而直接连接第二齿轮(17)和行星齿轮架(20),在前进位置,内齿轮(19)与输出部(18)分离,并和卡定部(30)卡定,以限制旋转,在前方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切换内齿轮(19)的前后位置的变速旋钮(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螺丝紧固的螺丝起子
技术介绍
在螺丝起子中,己知如专利文献l所示,在马达与设有离合机构的输出 轴之间,在其下方平行设置中间轴,并使设置在中间轴后方的一挡齿轮与马 达轴啮合,使设置在中间轴前方的二挡小齿轮与输出轴的末端传动齿轮啮 合,从而能够使马达轴的旋转减速传递至输出轴。另外,在这里,为了进行输出轴的二级变速,通过设置在壳体下表面上 的变速杆,而可以使中间轴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二挡小齿轮的后方, 在中间轴上以可旋转的方式外装着与末端传动相啮合的另一个二挡小齿轮。 即,若通过变速杆使中间轴前进,则前方的二挡小齿轮与末端传动齿轮啮合 以达到低速旋转,若使中间轴后退,则前方的二挡小齿轮与后方的二挡小齿 轮啮合并通过后方的二挡小齿轮使末端传动齿轮达到高速旋转。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一121179号公报。但是,在以上述方式设有中间轴而进行减速的螺丝起子中,例如,如图6所示,与马达轴51和输出轴侧的齿轮52相比,容纳有中间轴和齿轮54等 的减速机构部53大多会从壳体50的侧面突出而设置。因此,整体宽度加大, 从而对在狭小部位中的螺丝紧固作业造成制约。特别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 螺丝起子中,由于采用了在大直径的一挡齿轮外侧还设有变速杆来切换操纵 二级变速的结构,因此,进一步使壳体大型化,从而降低了作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丝起子,其能够实现壳体结构的紧 凑化并可以进行减速和二级变速,且作业性优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丝起子,在内置有马达的主体壳体的前方突出设置有前方壳体,该前方壳体内设有齿轮,3其传递马达的旋转;输出轴,其安装有螺丝起子头,并能够在轴向上前后移 动;离合机构,其伴随该输出轴的前后移动,而在从齿轮向输出轴传递旋转 和切断传递旋转之间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在齿轮和离合机构之间安装有 至少一个行星齿轮架而对输出轴进行旋转减速,其中,该行星齿轮架具有以 前级侧的输出部为中心而能够在内齿轮内进行公转运动的行星齿轮,以在前 方壳体内可旋转、且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可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内齿 轮,在该后退位置,内齿轮与所述齿轮的输出部卡合,而直接连接所述齿轮 与行星齿轮架,在该前进位置,内齿轮离开所述输出部,并与前方壳体内的 卡定部卡定在一起,以限制旋转,在前方壳体上设置有切换内齿轮的前后位 置的操纵部件。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的目的的基础上,为了以更节省 空间的方式合理地构成二级变速机构,而使操纵部件为圆盘状的旋钮,该旋 钮使突设于偏心位置的销与在内齿轮的外周凹设的凹槽相嵌合,通过旋转操 作,经由销而使内齿轮前后移动。根据技术方案l记载的专利技术,减速机构部不会在壳体侧面等处突出,并 且,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设置二级变速机构。因此,能够实现前方壳体的 紧凑化,即使在狭小的部位,也可以进行螺丝紧固,并且作业性优良。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可以利用 内齿轮以更节省空间的方式合理地构成二级变速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高速模式)。 图2为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低速模式)。 图3为螺丝起子的主视图。图4为显示了操纵部件的变形例的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显示了操纵部件的变形例的螺丝起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以往的螺丝起子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显示螺丝起子的一个例子的纵向剖视图,螺丝起子1在主体壳体2的后方(图1的左侧)容纳有马达3,在其前方连接着前方壳体5,该前方 壳体5在马达3的马达轴4的上方位置容纳有输出轴6,该输出轴6可沿轴 向前后移动。7为马达3的开关,8为使开关7接通的扳机。前方壳体5是在分别轴支承马达轴4和输出轴6的后端的轴承壳体9上 依次安装齿轮箱10、前端套筒13、锁环14而成的,其中,齿轮箱10具有 覆盖轴承壳体9下半部分的盖部11,并且在上方形成有筒状部12;前端套 筒13轴支承着输出轴6的前端;锁环14限制输出轴6的前进位置,并轴支 承着被插入安装在输出轴6前端的螺丝起子头15,在锁环14的前方安装有 调整拧入深度的止动环16。另外,在齿轮箱10内,在输出轴6的后方外装有与马达轴4啮合的第 二齿轮17,该第二齿轮17与输出轴6不同体且可旋转;在第二齿轮17的前 方外装有轴支承着行星齿轮21、 21的行星齿轮架(Carrier) 20,该行星齿轮 架20同样与该输出轴6为不同体且可旋转,并且,该行星齿轮21、 21在设 置于筒状部12内的内齿轮19内以突设在第二齿轮17前方的输出部18为中 心进行公转运动;在该行星齿轮架20的前方设置有离合机构22。离合机构22采用了众所周知的结构,其具有可动离合器24以及在可动 离合器24前方一体地固定在输出轴6上的固定离合器25,其中,所述可动 离合器24在行星齿轮架20的前方外装在输出轴6上,与该输出轴不同体且 可旋转,并通过嵌合于离合机构22与行星齿轮架20之间的钢球23而在旋 转方向上与行星齿轮架20相连接,在两个离合器24、 25的相对面上分别突 出设置有相互啮合的离合器爪26、 26....。另外,螺旋弹簧27介于两个 离合器24、 25之间,在常态下,固定离合器25与可动离合器24分离,并 且输出轴6的前端被向着与锁环14相抵接的前进位置加载。在该前进位置 处,形成于固定离合器25前表面的锥齿轮28与固定在前端套筒13内的卡 合环29相卡合,以限制固定离合器25以及输出轴6的旋转。并且,此处的内齿轮19可以在齿轮箱10的筒状部12内旋转且可以在 轴向上前后移动,在前端面上形成有止动爪31,该止动爪31可以卡定在形 成于前端套筒13后端上的卡定部30上。因此,在内齿轮19的前进位置处, 如图2所示,通过止动爪31与卡定部30的卡定而限制旋转,从而允许行星齿轮21的公转(低速模式),但在图1所示的后退位置处,通过内齿与形 成于第二齿轮17的前方部外周上的齿32相啮合,以限制行星齿轮21的公 转,直接连接第二齿轮17与行星齿轮架20 (高速模式)。该内齿轮19的前 后位置可通过设置在筒状部12下面的作为操纵部件的圆盘状的变速旋钮33 来操纵。S卩,在变速旋钮33的上表面突设于偏心位置的销34与在内齿轮19 的外周沿周向凹设的凹槽35相嵌合,根据销34伴随变速旋钮33的旋转而 朝前后方向的移动量,而使内齿轮19前后移动。在采用上述结构的螺丝起子1中,如图1所示,通过变速旋钮33的旋 转操作而使内齿轮19向后退位置移动,选择了高速模式,在该状态下,若 使螺丝起子头15的前端与螺钉头嵌合并向前推压螺丝起子1,则螺丝起子头 15以及输出轴6克服螺旋弹簧27的加载力而在上述前方壳体5内相对地后 退,固定离合器25离开卡合环29而与可动离合器24啮合。此处,若操纵 扳机8以驱动马达3,则马达轴4的旋转通过第二齿轮17而被减速,第二齿 轮17的旋转直接传递至行星齿轮架20。因此,达到高速的行星齿轮架20的 旋转通过钢球23传递至可动离合器24,并通过与可动离合器一体的固定离 合器25,将该旋转传递至输出轴6以及螺丝起子头15。另一方面,通过变速旋钮33的旋转操作而使内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丝起子,在内置有马达的主体壳体的前方突出设置有前方壳体,该前方壳体内设有:齿轮,其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输出轴,其安装有螺丝起子头,并能够在轴向上前后移动;离合机构,其伴随该输出轴的前后移动,而在从所述齿轮向所述输出轴传递旋转和切断传递旋转之间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和所述离合机构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行星齿轮架而对所述输出轴进行旋转减速,其中,该行星齿轮架具有以前级侧的输出部为中心而能够在内齿轮内进行公转运动的行星齿轮,以在所述前方壳体内可旋转、且在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可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所述内齿轮,在该后退位置,所述内齿轮与所述齿轮的输出部卡合,以直接连接所述齿轮与行星齿轮架,在该前进位置,所述内齿轮离开所述输出部,并与所述前方壳体内的卡定部卡定在一起,以限制旋转,在所述前方壳体上设置有切换所述内齿轮的前后位置的操纵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美德田中孝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