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1785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稳定杆支承、连接在所述稳定杆支承上的衬套、在所述衬套内的可扭动的横置在汽车车架的后段下平面的后横向稳定杆、和后横向稳定杆连接的稳定杆连接杆总成,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同时连接后钢板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N1类车辆的特点,将后横向稳定杆固定于车架上,稳定杆连接杆总成的另一端固定于钢板弹簧上,布置简单并节约了空间,增加了车辆在转向时的稳定性,从而最大程度消除车辆转向时侧倾的隐患,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后悬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NI类轻卡车型采用的后悬架系统均为钢板弹簧+液力减震器的结构,NI类车辆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 kg的载货车辆。箱式货车等重心较高的车型会出现转向时侧倾的质量隐患,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在后悬架系统中增加后横向稳定杆总成,从而增加车辆在转向时的稳定性,最大程度消除车辆转向时侧倾的隐患,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横向稳定杆(swaybar, ant1-roll bar, stabilizer bar),又称防倾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目的是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横向稳定杆是用弹簧钢制成的扭杆弹簧,形状呈“U”形,横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杆身的中部,用套筒与车架铰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悬架上。当车身只作垂直运动时,两侧悬架变形相同,横向稳定杆不起作用。当车身侧倾时,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横向稳定杆发生扭转,杆身的弹力成为继续侧倾的阻力,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为了适应NI类车型,需要对横向稳定杆进行优化,使其布置更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适应NI类车型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种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稳定杆支承、连接在所述稳定杆支承上的衬套、在所述衬套内的可扭动的横置在汽车车架的后段下平面的后横向稳定杆、和后横向稳定杆连接的稳定杆连接杆总成,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同时连接后钢板弹黃。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稳定杆支承与所述衬套卡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稳定杆支承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衬套的外表面过盈配八口 ο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衬套为开槽的半环形,衬套的内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直径的配合孔,衬套的垂直面设有与配合孔连通的水平缝。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衬套为橡胶衬套。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通过螺栓与所述后钢板弹簧的Z形支架连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包括水平连接杆、垂直连接杆,以及穿套在所述垂直连接杆上的垫片、橡胶垫、法兰盘螺母。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水平连接杆穿过后横向稳定杆上的连接孔并由螺母锁紧。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后横向稳定杆为U形。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稳定杆支承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纵梁上。当车辆直行时车身只作垂直移动而两恻钢板弹簧变形相等时,后横向稳定杆在橡胶衬套内自由转动,后横向稳定杆不起作用;当车辆转向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两侧钢板弹簧变形不等而使车身对于路面横向倾斜,车架的一侧移近钢板弹簧,后横向稳定杆的该侧末端就相对于车架向上移,而车架的另一侧远离钢板弹簧,于是后横向稳定杆便被扭转。弹性的后横向稳定杆所产生的扭转的内力矩就阻止了钢板弹簧的变形,因而减小了车身的横向倾斜和横向角振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增加了车辆在转向时的稳定性,从而最大程度消除车辆转向时侧倾的隐患,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2、本技术根据NI类车辆的特点,将后横向稳定杆固定于车架上,稳定杆连接杆总成的另一端固定于钢板弹簧上,布置简单并节约了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其中,I为后钢板弹簧,2为稳定杆连接杆总成,3为后横向稳定杆,4为稳定杆支承,5为橡胶衬套,6为水平缝,7为水平连接杆,8为垂直连接杆,9为垫片,10为橡胶垫,11为法兰盘螺母,12为配合孔,13为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稳定杆支承4、连接在所述稳定杆支承4上的衬套5、在所述衬套5内的可自由扭动的横置在汽车车架的后段下平面的后横向稳定杆3、和后横向稳定杆3连接的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冋时连接后钢板弹黃I。所述稳定杆支承4与所述衬套5卡接。所述稳定杆支承4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衬套5的外表面过盈配合。所述衬套5为开槽的半环形,衬套5的内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3直径的配合孔12,衬套5的垂直面设有与配合孔12连通的水平缝6。所述衬套5为橡胶衬套。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通过螺栓与所述后钢板弹簧I的Z形支架连接。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包括水平连接杆7、垂直连接杆8,以及穿套在所述垂直连接杆上的垫片9、橡胶垫10、法兰盘螺母11。所述水平连接杆7穿过后横向稳定杆3上的连接孔13并由螺母锁紧。所述后横向稳定杆为U形。所述稳定杆支承4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纵梁上。当车辆直行时车身只作垂直移动而两恻钢板弹簧变形相等时,后横向稳定杆3在衬套5内自由扭动,后横向稳定杆3不起作用;当车辆转向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两侧钢板弹簧I变形不等而使车身对于路面横向倾斜,车架的一侧移近钢板弹簧1,后横向稳定杆3的该侧末端就相对于车架向上移,而车架的另一侧远离钢板弹簧1,于是后横向稳定杆3便被扭转。弹性的后横向稳定杆3所产生的扭转的内力矩就阻止了钢板弹簧I的变形,因而减小了车身的横向倾斜和横向角振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稳定杆支承(4)、连接在所述稳定杆支承(4)上的衬套(5)、在所述衬套(5)内的可扭动的横置在汽车车架的后段下平面的后横向稳定杆(3)、和后横向稳定杆(3)连接的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 )同时连接后钢板弹簧(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支承(4)与所述衬套(5)卡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支承(4)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衬套(5)的外表面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5)为开槽的半环形,衬套(5)的内部设有直径小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3)直径的配合孔(12),衬套(5)的垂直面设有与配合孔(12)连通的水平缝(6)。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5)为橡胶衬套。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通过螺栓与所述后钢板弹簧(I)的Z形支架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包括水平连接杆(7)、垂直连接杆(8),以及穿套在所述垂直连接杆上的垫片(9)、橡胶垫(10)、法兰盘螺母(1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连接杆(7)穿过后横向稳定杆(3 )上的连接孔(13 )并由螺母锁紧。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8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为U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支承(4)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纵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稳定杆支承、连接在所述稳定杆支承上的衬套、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汽车用后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稳定杆支承(4)、连接在所述稳定杆支承(4)上的衬套(5)、在所述衬套(5)内的可扭动的横置在汽车车架的后段下平面的后横向稳定杆(3)、和后横向稳定杆(3)连接的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所述稳定杆连接杆总成(2)同时连接后钢板弹簧(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水涂代平杨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