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489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异物(冰、雪及泥等)向弹簧的附着,并且能够使异物向上方或侧方移动而将其排出的弹簧座。弹簧座(30)夹在弹簧(25)与对弹簧(25)进行支承的悬架臂(22)之间,其具备:对弹簧(25)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承部(61);与弹簧支承部(61)一体地在车宽方向外侧向上方竖立设置,并覆盖弹簧(25)的侧面(25c)的隔壁部(63),其中,在悬架臂(22)上具备对弹簧(25)的一端(25a)侧进行支承的凹部(33),隔壁部(63)的高度形成为与凹部(33)的高度相等或超过凹部(33)的高度,在隔壁部(63)上具备使来自车宽方向外侧的异物向上方或侧方移动的引导面(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夹在弹簧与对弹簧进行支承的悬架臂之间的弹簧座
技术介绍
作为弹簧座,有对配置在车身侧构件与车轮侧构件之间的悬架的螺旋弹簧的第二圈部分比由端部磨平圈部构成的第一圈部分的直径大的大尾(big tail)状端部进行弹性支承的弹簧座。该弹簧座由设置在悬架的悬架臂侧的树脂座和设置在螺旋弹簧侧的橡胶座构成,在橡胶座上形成有对螺旋弹簧的第一圈部分进行支承的凹部。根据该弹簧座,由于由树脂座和橡胶座构成,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地支承螺旋弹簧的大尾状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007772号公报这里,在专利文献I的弹簧座中,弹簧座由设置在悬架的悬架臂侧的树脂座和设置在螺旋弹簧侧的橡胶座构成,在橡胶座上形成有对螺旋弹簧的第一圈部分进行支承的凹部。例如,采用了上述的弹簧座的车辆在寒冷地区使用时,悬架臂上的空间(橡胶座的凹部)会积存雨水,由于雨水结冰等,可以引起橡胶座的凹部成为由冰填充的状态。并且,由此可能产生预期之外的应力。悬架的构成部件在考虑了充分的安全系数的基础上由比较高强度的构件形成,但从轻量化等的观点出发或从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尽量减轻由结冰等产生的负载。即,在悬架臂上的空间内积存有雨水而发生了雨水的结冰等时,希望迅速地将冰块去除。需要说明的是,在雨水结冰的冰块中也含有雪或泥等。以下,包括冰、雪及泥等一起称为异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异物(冰、雪及泥等)向弹簧的附着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座,其能够将附着在弹簧的一端侧及弹簧座周围的异物分割得较小,并且能够使异物向上方或侧方移动而将其排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弹簧座,其夹在弹簧与对弹簧进行支承的悬架臂之间,其特征在于,具备:对弹簧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承部;与弹簧支承部一体地在车宽方向的一方朝向上方竖立设置,并覆盖弹簧的侧面的隔壁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悬架臂上具备对弹簧的一端侧进行支承的凹部,隔壁部的高度形成为与凹部的高度相等或超过凹部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隔壁部上具备使来自车宽方向外侧的异物向上方或侧方移动的引导面。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起到以下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弹簧座夹在弹簧与对弹簧进行支承的悬架臂之间。由于具备对弹簧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承部、与弹簧支承部一体地在车宽方向的一方朝向上方竖立设置并覆盖弹簧的侧面的隔壁部,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冰、雪及泥等)向弹黃的附着。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中,在悬架臂上具备对弹簧的一端侧进行支承的凹部。隔壁部的高度形成为与凹部的高度相等或超过凹部的高度,因此能够通过隔壁部来划分凹部空间。由此,能够将附着在弹簧的一端侧及弹簧座周围的异物分割得较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异物的生长。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中,由于在隔壁部上具备使来自车宽方向外侧的异物向上方或侧方移动的引导面,因此能够使夹在弹簧的一端侧及弹簧座以及位于弹簧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构件(减震器单元等)之间的异物向上方或侧方移动而将其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弹簧座的悬架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悬架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悬架的悬架臂及弹簧座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的4-4线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弹簧座的俯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弹簧座的主视图。图7是图4所示的弹簧座的左侧视图。图8是图4所示的弹簧座的右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弹簧座的比较研究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弹簧座的隔壁功能的作用说明图。符号说明20…悬架(悬架装置)22…悬架臂25…弹黃25c…弹簧的侧面25a…弹簧的一端3O…弹簧座33…悬架臂的凹部61…弹簧支承部63…隔壁部75…隔壁部的引导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沿着符号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实施例如图1 图4所示,悬架装置20是将车轮14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车身11侧的多连杆式的后悬架装置(悬架)。悬架装置20具备:将车轮14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转向节21 ;从车身11侧延伸到转向节21的悬架臂(下臂)22 ;从车身11侧延伸到转向节21的后摆臂23 ;从车身11侧延伸到转向节21的控制臂24 ;设置在车身11侧与悬架臂22之间的弹簧25 ;设置在车身11侧与悬架臂22之间的减震器单元26 ;夹在弹簧25与悬架臂22之间的弹簧座30。悬架臂22是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臂。悬架臂22形成有: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车身11侧的车身侧支承部31 ;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转向节21侧的转向节侧支承部32 ;对减震器单元26及弹簧25的一端25a侧进行支承的凹部33。凹部33形成有:设置在车身侧支承部31侧,对弹簧25进行支承并载置弹簧座30的弹簧座载置部36 ;设置于转向节侧支承部32,对减震器单元26进行支承的减震器支承部37。而且,凹部33也是对弹簧25的一端25a侧及减震器单元26的单元臂侧安装部52侧进行收纳的收纳部。在弹簧座载置部36的中心设有将雨水等排出的弹簧侧开口部38。减震器支承部37在下方设有将雨水等排出的减震器侧开口部39。后摆臂23是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臂。后摆臂23形成有: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11侧的后摆臂车身侧支承部41 ;安装在转向节21侧的上下的转向节侧安装部42、43。控制臂24是在车宽方向上从车身11向斜下方延伸的臂。控制臂24形成有: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11侧的控制臂车身侧支承部46 ;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转向节21侧的控制臂转向节侧支承部47。减震器单元26是缓和从悬架臂22向车身的载荷输入的液压缓冲器。减震器单元26具备:安装在车身11侧的单元车身侧安装部51 ;安装在悬架臂22侧的单元臂侧安装部52。转向节21具备:将悬架臂22安装成摆动自如的悬架臂安装部54 ;安装后摆臂23的上下的后摆臂安装部55、56 ;安装控制臂24的控制臂安装部57 ;将车轮14的车轴15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贯通孔58。如图4 图8所示,弹簧25具体而言为螺旋弹簧,起到对来自车轮14的输入进行吸收的作用。弹簧25的一端25a侧经由弹簧座30而支承在悬架臂22的弹簧座载置部36上,另一端25b侧支承在车身11侧。弹簧25的一端25a侧的侧面25c如后述那样由弹簧座30的隔壁部63覆盖。弹簧座30是以减少车身11的振动及降低噪声等为目的而夹在悬架装置20的悬架臂22与弹簧(螺旋弹簧)25的一端25a之间的构件。即,弹簧座30夹在弹簧25与对弹簧25进行支承的悬架臂22之间。另外,弹簧座30由具有疏水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尤其是优选由在结冰时容易剥离冰雪类的原料形成。弹簧座30包括:对弹簧25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承部61 ;从弹簧支承部61延伸到减震器单元26侧的凸缘部62 ;形成在减震器单元26侧并将弹簧25的侧面25c覆盖的隔壁部63。弹簧支承部61为环状的部分,包括:承受弹簧25的外周的大致圆筒状的外壁65 ;使弹簧25的内周敞开的支承部开口 66 ;从该支承部开口 66的缘部立起的多个内壁67。凸缘部62是朝向减震器单元26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部分。凸缘部62形成有加强用的多个上加强肋71及下加强肋72。隔壁部63与弹簧支承部61之间的凸缘部62相对地刚性低,以隔壁部63与凸缘部62的接点(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座,其夹在弹簧与对该弹簧进行支承的悬架臂之间,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弹簧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承部;与所述弹簧支承部一体地在车宽方向的一方朝向上方竖立设置,并覆盖所述弹簧的侧面的隔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森康祐阿部和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