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390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悬浮液配置过程、静电纺丝过程以及后处理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碳纳米管在基体中取向排列而提高复合材料的逾渗值,进而通过增加碳纳米管的含量,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的同时,将其介电损耗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解决介电性复合材料高介电常数与低介电损耗不能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控制碳纳米管在基体中取向排列获得的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弹性体基介电性材料因其在如储能器、传感器、人工肌肉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材料可以通过低的碳纳米管载量在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介电常数,但这种介电常数的显著提高通常伴随着介电损耗的大幅提高,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正因如此,如何使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材料兼具高介电常数与低介电损耗已成为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以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作为填料,即在碳纳米管外围包覆一层绝缘壳层,在保证良好分散的同时,发挥绝缘壳层的能垒作用,阻止碳纳米管之间的电荷流通,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而碳纳米管内部依然保持着导电性,通过增加碳纳米管含量,便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另一种方法是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修饰,增加与基体有良好相容性的官能团,如-C00H,-OH等,改善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分散,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逾渗值,进而通过增加碳纳米管的用量,在提高介电常数的同时,降低介电损耗。但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均为无规分散,它们之间很容易形成搭接,致使介电损耗降低有限,而且表面改性和包覆过程复杂,很难控制。中国专利申请“含有碳纳米管的高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03104776.9)提出了采用碳纳米管CNT、钦酸钡BaTIO3和有机聚偏氟乙烯(PVDF)制成的复合材料,其介电常数可以高达450。但是对于填充导电填料的复合材料,在逾渗值附近时,由于电流漏电等因素使材料的介电损耗大幅增加。高介电损耗的材料大大局限了复合材料的应用。另外,钦酸钡BaTIO3的大量填充同样导致了复合材料的模量增加,限制了形变量的增大。中国专利申请“高介电性能聚芳醚酮/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233290.0)中采用聚苯胺作为绝缘层包覆碳纳米管,通过溶液铺膜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聚芳醚酮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的包覆过程非常复杂,不易控制,逾渗值时介电损耗大幅增加,由0.34增至了 9.97,大大限制了介电材料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其解决的问题是:(1)介电复合材料高介电常数与低介电损耗不能兼顾的问题;(2)现有准备方法所得的弹性体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均为无规分散,碳纳米管之间很容易形成搭接,致使介电损耗有限,而且表面改性和包覆过程复杂,很难控制。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碳纳米管分散于分散剂中得到碳纳米管分散良好的悬浮液a,其中碳纳米管与分散剂的质量比为0.1%-8% ;将弹性体溶于溶剂中,得到完全溶解的溶液b,其中弹性体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_30% ;将所述悬浮液a与所述溶液b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其中,碳纳米管相对于弹性体的含量为0.5wt%— 10wt% ;弹性体相对于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的总质量的含量为5% — 20% ; 步骤2、将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纤维膜; 步骤3、将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纤维膜进行后处理,排除纤维堆砌形成的空隙,得到了密实的及表面平滑的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材料。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中,碳纳米管相对于弹性体的含量为0.5wt%一10wt%,优选0.5wt%一4wt%。碳纳米管含量太少,对所得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无明显影响;另外,由于静电纺丝的稳定性受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黏度的影响,而黏度又限制了溶剂与分散剂的量,进一步限制了碳纳米管的加入量,如果碳纳米管的含量过闻,其在少量的分散剂中很难良好分散。与此同时,碳纳米管的长度应小于5um,若其长度过长,会影响其在分散剂中的分散,并影响其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沿纤维方向的取向。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中,弹性体相对于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的总质量的含量为5% — 20%,优选5% —15%,更优选8% —12%。弹性体含量太少,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因分子链间作用力过小,很难缠结形成连续的纤维;弹性体含量过大,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分子链间缠结作用力大于电场力,所得纤维容易出现珠窜,使纤维直径分布不均匀。进一步,步骤I中使用的分散剂为四氢呋喃、丙酮、乙醇、甲醇、甲苯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任何一种。进一步,步骤I中使用的所述溶剂为弹性体良溶剂,所述弹性体良溶剂为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小于80°c的有机溶剂。这样的溶剂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容易快速挥发,以防止未来得及挥发的溶剂对所得纤维进行二次溶解或溶胀最终破坏纤维结构。进一步,步骤I中使用的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DMF、丙酮、甲乙酮、环己烷、苯、乙酸乙酯、乙醇或甲醇中的任何一种。进一步,步骤I中使用的弹性体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如SBS,SEBS, SIS)、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或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TPAE)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这些弹性体是常温下拥有玻璃段或结晶段的热塑性弹性体。这些种类的弹性体在静电纺丝后能够形成直径均匀、形貌良好的弹性体纤维,且由于它们在常温条件下拥有玻璃段或结晶段,使纺丝所得的弹性体纤维能够很好的保持形貌。进一步,步骤2中静电纺丝中使用处理装置包括塑料医用注射器、BGG直流高压发生器以及以表面包覆铝箔纸的金属滚筒;BGG直流高压发生器的阳极连接注射器针头,阴极连接金属滚筒,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在注射器的推进作用即电场作用下产生喷射形成纤维;所述静电纺丝过程中,BGG直流高压发生器提供的电压为8-15KV,金属滚筒与塑料医用注射器之间的接丝距离为15-25cm,金属滚筒转速为300-450m/min。静电纺丝是一种简单、适用广泛的制备亚微、纳米纤维的加工方法,包括制备各种弹性体、复合材料和陶瓷纤维。在静电纺丝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时,弹性体分子链在电场力的诱导下,产生喷射形成纤维;而碳纳米管也在电场力与弹性体分子链的牵引下,沿纤维取向排列;再通过高速旋转的滚筒作为接收装置,使得纤维在高速滚筒的牵引下,沿滚筒旋转方向取向排列,进而获得内含碳纳米管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纤维膜。所述静电纺丝过程中,电压为8-15KV。若电压过小,除纤维形貌无法保证外,小的静电力会导致碳纳米管沿纤维方向的取向度下降;若电压过大,静电力大于弹性体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会导致分子链的迅速回弹,致使纤维出现大量珠窜,进一步影响碳纳米管的取向度。所述静电纺丝过程中,接丝距离为15-25cm。若距离过短,纤维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过短,不利于溶剂的挥发,进而影响纤维的形貌;若距离过长,因静电力产生的纤维挠度过大,不利于滚筒对纤维的接收,进一步影响纤维在滚筒上的取向排列。所述静电纺丝过程中:滚筒转速为300_450m/min。若转速过慢,滚筒的转动速度小于纤维的出丝速度,大量的纤维来不及经过滚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碳纳米管分散于分散剂中得到碳纳米管分散良好的悬浮液a,其中碳纳米管与分散剂的质量比为0.1%?8%;将弹性体溶于溶剂中,得到完全溶解的溶液b,其中弹性体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30%;将所述悬浮液a与所述溶液b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碳纳米管相对于弹性体的含量为0.5wt%—10wt%;步骤2、将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溶剂悬浮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纤维膜;步骤3、将所述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纤维膜进行后处理,排除纤维堆砌形成的空隙,得到了密实的及表面平滑的碳纳米管/弹性体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明白雪宁南英张立群卢咏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