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钢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28-0.40%、Si:0.10-0.50%、Mn:0.30-0.80%、P:≤0.030%、S:≤0.030%、Cr:0.60-1.30%、Mo:0.10~0.60%、Ni:0.10~0.50%、Al:0.010-0.080%、Ti:0.005-0.040%、Ca:0.0010-0.0050%、N:0.0030-0.010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造方法包括冶炼、铸造、热轧、制管、焊接、淬火和回火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中碳基础上添加适量合金元素,实现硬度高、焊接性能优异等特点,其典型洛氏硬度为HRC48~57;适用于工程机械中极易磨损设备,如混凝土泵车输送管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钢,特别是涉及,其典型洛氏硬度为HRC48 57。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对耐磨系列的钢铁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长臂架混凝土泵车输送管用钢需求量就达数十万吨。尽管我国臂架式混凝土泵车和搅拌运输车近年来有了快速发展,但产品的精细化设计、制造质量的控制能力、产品的稳定性和工艺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还有一定差距。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产臂架管的耐磨性问题,普遍反映,国内生产的臂架管耐磨度低,更换频繁,给混凝土现场捣注造成很大麻烦。国内生产的臂架耐磨管以无缝管为主,有单层普通无缝管、单层优质无缝管和双层复合冷拔淬硬管。单层普通无缝管,材质20钢,单层结构,成本低、磨损快,更换率高、寿命短。单层优质无缝管,材质45Mn2,单层结构,成本高于普通管,耐磨性优于单层普通无缝管,使用寿命可达1.5万立方。双层复合冷拔淬硬管,材质内管为45Mn2耐磨层,外管为20钢抗裂承载层,使用寿命是单层普通无缝管的4 5倍,3.8 4.2万立方。国外生产的臂架高耐磨管,德国走在前列,其使用寿命可达8万立方以上。其成分设计趋势已经向高碳方向发展,目的是保证耐磨钢管的硬度,达到高耐磨性,延长钢管的使用寿命。高的碳含量虽有益于提高钢板的耐磨性,但过高的碳会导致钢的延伸性和韧性下降,且还会加剧焊接难度,严重恶化了钢的焊接性能。 中国专利CN200910012360.2公布了一种用热轧卷板制造耐磨钢管的方法、其成分范围为 0.10 0.22%C、0.15 0.70%S1、0.70 1.70%Μη、0.05 0.40%Cr、0.010 0.075%A1、0.01 0.40%N1、0.10 0.40%Mo、0 0.35%Cu、0 0.050%Nb、0 0.030%T1、O 0.050%V、0.0005 0.0040%Β、〈0.0080%Ν、0 0.0005%Zr、〈0.010%S、〈0.020%P,其余为Fe。由于该专利目的是提供一种硬度为HBW360-HBW450 (约HRC39 47)耐磨钢管,其成分设计思路为低碳低合金成分体系,通过低碳保证钢具有一定的淬硬性,通过锰、钥、硼合金保证钢的淬透性,通过镍、钛、锆等微量元素保证钢的晶粒细化,从而保证钢的韧性和焊接性。其主要用途是用于石油行业和煤矿液压支架缸体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其典型洛氏硬度为HRC48 57,具有硬度高、焊接性能优异等特点,适用于工程机械中极易磨损设备,如混凝土泵车输送管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钢管,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28-0.40%、S1:0.10-0.50%、Mn:0.30-0.80%、P: ^ 0.030%、S:彡 0.030%、Cr:0.60-1.30%、Mo:0.10 0.60%、N1:0.10 0.50%、Al:0.010-0.080%、Ti:0.005-0.040%、Ca:0.0010-0.0050%、N:0.0030-0.010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优选地,C:0.28-0.38%、Si:0.10-0.40%、Mn:0.30-0.80%、P: ^ 0.015%、S:(0.010%、Cr:0.70-1.30%、Mo:0.10 0.50%、N1:0.10 0.40%、Al:0.010-0.080%、Ti:0.005-0.040%、Ca:0.0010-0.0050%、N:0.0030-0.0100%,其余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本专利技术耐磨钢管的化学成分设计中:碳:碳是耐磨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最廉价的合金元素,为了达到高硬度、高耐磨性能,本专利技术钢中碳含量控制范围在0.28-0.40wt.%。硅:硅固溶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它们的硬度和强度,然而硅含量过高会导致钢的韧性急剧下降。同时考虑到硅与氧的亲和力比铁强,焊接时容易产生低熔点的硅酸盐,增加熔渣和熔化金属的流动性,影响焊缝品质,因此含量不易过多,本专利技术中控制硅为0.10-0.50wt.%。 锰:锰强烈增加钢的淬透性,降低耐磨钢转变温度和钢的临界冷却速度。但锰含量较高时,有使晶粒粗化的倾向,并增加钢的回火脆敏感性,而且容易导致铸坯中出现偏析和裂纹,降低钢板的性能,本专利技术中控制锰含量为0.30-0.80wt.%。铬:铬可以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铬在钢中可以形成(Fe,Cr)3C、(Fe7Cr)7C3和(Fe,Cr)23C7等多种碳化物,提高强度和硬度。铬在回火时能阻止或减缓碳化物的析出与聚集,可以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控制铬含量为0.60-1.30wt.%。钥:钥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钥元素在钢中存在于固溶体相和碳化物相中,因此,含钥钢同时具有固溶强化和碳化物弥散强化的作用。此外,钥元素是减小回火脆性的元素,可以提高回火稳定。本专利技术中控制钥含量为0.10-0.60wt.%。镍:镍元素能与铁以任何比例互溶,通过细化铁素体晶粒改善钢的低温韧性,并具有明显降低冷脆转变温度的作用。对于高级别且高低温韧性的耐磨钢,镍是十分有益的添加元素。但含量过高易导致钢板表面氧化皮难以脱落,且成本显著增加。本专利技术中控制镍含量为 0.10-0.50wt.%。铝:铝和钢中氮能形成细小难溶的AlN颗粒,细化钢的晶粒。铝可细化钢的晶粒,固定钢中的氮和氧,减轻钢对缺口的敏感性,减小或消除钢的时效现象,并提高钢的韧性,因此含量控制在0.010-0.080wt.%范围内。钛:钛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之一,与碳形成细微的TiC颗粒。TiC颗粒细小,分布在晶界,达到细化晶粒的效果,较硬的TiC颗粒提高钢的耐磨性。钛能形成细小钛化物颗粒细化晶粒,而铝可以保证细小钛化物颗粒的形成,充分发挥钛的细化晶粒作用。含量控制在0.005-0.040wt.% 范围内。钙:元素对铸钢中夹杂物的变质具有显着作用,铸钢中加入适量Ca元素可将铸钢中的长条状硫化物夹杂转变为球状的CaS或(Ca,Mn) S夹杂,Ca所形成的氧化物及硫化物夹杂密度小,易于上浮排除。此外,Ca元素还显着降低硫在晶界的偏聚,这些都有益于提高铸钢的品质,进而提高钢的性能。含量控制在0.0010-0.0050wt.%。氮:钢中过多的氮对钢的性能尤其是焊接性能是十分不利的,但控制过严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含氮量一般控制在0.0030-0.0lOOwt.%。磷与硫:在耐磨钢中,硫与磷均为有害元素,它们的含量要严格控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钢种中控制磷含量小于0.030wt.% ;硫含量小于0.030wt.%。本专利技术的耐磨钢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冶炼、铸造,按上述成分冶炼并铸造成板坯;2)轧制板坯加热温度1100 1300°C,第一阶段轧制温度1000 1150°C,压下率大于80% ;第二阶段轧制温度870 980°C,压下率大于60% ;3)卷取、冷却卷取温度720 850°C,卷取后钢板的冷却速度彡1.(TC /s ;获得钢板的显微组织为细小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屈服强度为280 420MPa、抗拉强度为580 700MPa、延伸率为25 35% ;4)制管成型采用ERW方式焊接,焊后去毛刺并矫直;焊机采用高频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钢管,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28?0.40%、Si:0.10?0.50%、Mn:0.30?0.80%、P≤0.030%、S≤0.030%、Cr:0.60?1.30%、Mo:0.10~0.60%、Ni:0.10~0.50%、Al:0.010?0.080%、Ti:0.005?0.040%、Ca:0.0010?0.0050%、N:0.0030?0.010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耐磨钢管典型洛氏硬度为HRC48~5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蔚,李红斌,杨晓臻,张涛,徐鼎华,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