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堆焊装置,用于对轧辊进行修复,其包括:用于容纳轧辊,并对所述轧辊进行加热的加热保温箱;具有悬臂的支架,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加热保温箱的顶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焊接机,所述焊接机的焊枪滑动设置在所述悬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堆焊装置,改变了现有的对轧辊的修复方式,不再采用车床车削的方式,而是采用堆焊修复的方式使轧辊恢复原样,从而令轧辊的直径不再变小,显著的减小了轧辊的报废几率,令轧钢厂的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材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堆焊装置。
技术介绍
轧钢厂在生产钢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轧机对钢材进行轧制,而轧机上与钢材接触对其进行轧制的部件为轧辊。轧辊对钢材进行长时间的轧制后,轧辊一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轧辊的外周面凹凸不平,令轧辊对钢材的轧制效果降低,所以就需要对轧辊进行修复。在现有技术中,对轧辊进行修复的操作方式是使用车床车削轧辊的外周面,使轧辊的直径减小,直至外周面再次平整,之后接着使用该轧辊进行轧制操作,当其再次磨损后,重复上述车削操作使其外周面又一次平整,再令其进行轧制操作,如此循环,直至轧辊的直径过小而报废。上述修复方式,虽然能够暂时令轧辊重新利用,但是轧辊因多次车削最终还会导致报废。而在实际生产中,轧辊的磨损几率很高,这就导致轧辊的报废率也非常高,令轧钢厂的成本投入居高不下。因此,如何降低轧辊的报废率,以降低生产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堆焊装置,其能够将轧辊的磨损部分修复平整,令轧辊恢复原样,从而显著的减小了轧辊的报废几率,令轧钢厂的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堆焊装置,用于对轧辊进行修复,其包括:用于容纳轧辊,并对所述轧辊进行加热的加热保温箱;具有悬臂的支架,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加热保温箱的顶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焊接机,所述焊接机的焊枪滑动设置在所述悬臂上。进一步的,上述堆焊装置中,所述加热保温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轧辊通过所述滚轮支撑于所述加热保温箱的内部。进一步的,上述堆焊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保温箱外部,通过传动轴驱动所述加热保温箱内的所述轧辊转动的第一驱动设备。进一步的,上述堆焊装置中,容纳焊药的焊药容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支架的顶部。进一步的,上述堆焊装置中,还包括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用于缠绕焊条的线盘。进一步的,上述堆焊装置中,所述悬臂沿放置于所述加热保温箱内的所述轧辊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悬臂的长度大于所述轧辊的长度。进一步的,上述堆焊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驱动所述焊枪在所述悬臂上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堆焊装置,其主要包括加热保温箱、支架、焊接机。在对轧辊进行修复时,先将轧辊放置于加热保温箱内,令加热保温箱对轧辊进行加热,使轧辊达到修复温度(200℃~300℃),然后启动焊接机,使焊枪在位于轧辊顶部的悬臂上移动,以对轧辊的不同磨损部位进行堆焊操作,使磨损部位恢复至原样。本技术提供的堆焊装置,改变了现有的对轧辊的修复方式,不再采用车床车削的方式,而是采用堆焊修复的方式使轧辊恢复原样,从而令轧辊的直径不再变小,显著的减小了轧辊的报废几率,令轧钢厂的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热保温箱的俯视图。在图1和图2中:1-轧辊,2-加热保温箱,3-支架,4-悬臂,5-焊接机,6-焊枪,7-滚轮,8-第一驱动设备,9-焊药容器,10-线盘。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堆焊装置,其能够将轧辊的磨损部分修复平整,令轧辊恢复原样,从而显著的减小了轧辊的报废几率,令轧钢厂的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堆焊装置,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改变了现有的对轧辊1的修复方式,其主要包括加热保温箱2、支架3、焊接机5,其中的加热保温箱2和支架3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在对轧辊1进行修复时,先将轧辊1放置于加热保温箱2内,令加热保温箱2对轧辊1进行加热,使轧辊1达到修复温度(200℃~300℃),然后启动焊接机5,使焊枪6在位于轧辊1顶部的悬臂4上移动,以对轧辊1的不同磨损部位进行堆焊操作,使磨损部位恢复至原样。本实施例提供的堆焊装置,不再采用车床车削的方式,而是采用堆焊修复的方式使轧辊1恢复原样,从而令轧辊1的直径不再变小,显著的减小了轧辊1的报废几率,令轧钢厂的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堆焊装置中,加热保温箱2的底部设置有滚轮7,轧辊1通过滚轮7支撑于加热保温箱2的内部,如图1和图2所示。悬置于加热保温箱2顶部的悬臂4上安装有焊枪6,但是,焊枪6在悬臂4上的移动,仅仅能够完成对轧辊1顶部(此顶部指的是轧辊1外周面靠近悬臂4
的部分)的堆焊操作,对于位于轧辊1底部(此底部指的是轧辊1外周面靠近加热保温箱2底壁的部分)的磨损部分则无法进行堆焊操作。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优选轧辊1在放置于加热保温箱2内部时,通过能够转动的滚轮7实现支撑,这样通过滚轮7的转动,就可以使轧辊1围绕其轴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轧辊1顶部和底部的转换,进而令焊枪6能够对轧辊1的外周面实现全方位的堆焊。本实施例提供的堆焊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加热保温箱2外部,通过传动轴驱动加热保温箱2内的轧辊1转动的第一驱动设备8。轧辊1的转动,可以根据堆焊的需要,通过人工施加作用力而使其转动,但为了提高堆焊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操作的精确性,本实施例优选通过第一驱动设备8来驱动位于加热保温箱2内的轧辊1转动,此第一驱动设备8优选为电动机,并将其固定在地面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容纳焊药的焊药容器9设置在支架3上,并位于支架3的顶部。堆焊时需要使用焊药,而容纳焊药的焊药容器9可以直接设置在地面上,焊药向焊接机5的输送可以通过常见的输送部件来完成。而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提高操作便捷性,优选将焊药容器9固定在支架3上,并使其位于支架3的顶部,从而令焊药容器9高于焊接机5而设置,这样焊药的输送就能够依靠其自身重力而实现,无需在设置其他输送部件,所以将其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堆焊装置中,还包括转动的设置在支架3的顶部,用于缠绕焊条的线盘10,如图1所示。设置线盘10,同样是为了简化结构并提高操作便捷性。在进行堆焊的过程中,焊枪6是在悬臂4上移动的,当在支架3的顶部转动设置线盘10时,就能够使焊枪6在移动过程中拉动焊条,通过焊条的拉动使线盘10转动,进而实现缠绕在线盘10上的焊条的输出,当焊枪6停止移动时,不再对焊条进行拉动,则线盘10停止转动,焊条不再从线盘10上输出,从而能够令焊条自动、灵活的实现输送。除此之外,焊条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单独设置,并通过人工实现输送。具体的,悬臂4沿放置于加热保温箱2内的轧辊1的轴向延伸,并且悬臂4的长度大于轧辊1的长度,如图1所示。此种设置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对轧辊1的修复效果,尽可能的实现对轧辊1的全方位修复,所以将其作为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堆焊装置,用于对轧辊进行修复,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轧辊,并对所述轧辊进行加热的加热保温箱;具有悬臂的支架,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加热保温箱的顶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焊接机,所述焊接机的焊枪滑动设置在所述悬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焊装置,用于对轧辊进行修复,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轧辊,并对所述轧辊进行加热的加热保温箱;具有悬臂的支架,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加热保温箱的顶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焊接机,所述焊接机的焊枪滑动设置在所述悬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保温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轧辊通过所述滚轮支撑于所述加热保温箱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保温箱外部,通过传动轴驱动所述加热保温箱内的所述轧辊转动的第一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沙湾区金山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