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盖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4167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舱盖开启装置,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舱盖、可调连杆、驱动杆及油缸,所述驱动杆为设有三个铰接点的三角形,舱盖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油缸下端铰接在船体上,其上端与驱动杆第一铰接点相连,所述舱盖与驱动杆第二铰接点相连,第三铰接点通过可调连杆与船体相连,第三铰接点越过由第二铰接点和可调连杆与船体的铰接点组成的假想线,处于自锁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械自锁实现舱盖在开启状态自锁在船体上,此时即使油缸损坏,该机械自锁能保证舱盖锁紧在该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当舱盖需要关闭时,直接用油缸拉伸,就能实现解锁,从舱盖开启到位时锁紧、舱盖关闭时解锁,全部自动实现,无需人工操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舱盖开启装置,属于船舶

技术介绍
船舶上的舱盖是用来遮盖和封闭货舱,在舱盖开启后,要求在舱盖开启到最大位置时,舱盖保持在最大位置时锁死固定在船体上,从而使舱盖不会发生任何移动,这样才能保证正常上下货,否则舱盖若在此过程中发生滑脱,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上下货完成后,再把舱盖移动至舱口位置,然后封闭货舱。目前,控制舱盖锁住在开启位置的方式通常采用半自动限位装置,其特点是舱盖打开时自动锁住,舱盖关闭前需要人工操作解锁,这样对于二甲板舱盖,由于舱盖收藏空间狭小,人员很难进出,该种方式并不适用。此时通常采用的是液压锁紧装置,通过液压装置把开启的舱盖固定在船体上,此种装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油缸内泄,会使舱盖下滑,致使自锁失效,造成危险,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舱盖开启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舱盖开启装置,该舱盖开启装置可以在舱盖开启到位时,实现机械锁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舱盖开启装置,包括舱盖、可调连杆、驱动杆、油缸及止动碰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三角形结构,在驱动杆的三个角部设有三个铰接点,该三个铰接点分别为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及第三铰接点,所述舱盖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油缸的下端铰接在船体上,其上端与驱动杆第一铰接点相连,所述舱盖与驱动杆第二铰接点相连,所述可调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铰接点上,其另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止动碰块安设在船体上,并在舱盖开启到最大位置时与驱动杆一条边相靠,且同时第三铰接点越过由第二铰接点和可调连杆与船体的铰接点组成的假想线,处于自锁位置。所述舱盖由主动盖板和从动盖板两部分组成,所述主动盖板一端与从动盖板一端相铰接,所述主动盖板的另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从动盖板的另一端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为滚轮。所述滑动件在与船体相连的导轨上移动。所述可调连杆分为两部分,两者通过螺杆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机械自锁实现舱盖在开启状态锁死在船体上,从而实现机械自锁,此时即使油缸损坏,该机械自锁也能保证舱盖锁紧在该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当舱盖需要关闭时,直接用油缸拉伸,就能实现解锁,再正常关闭舱盖。从舱盖开启、开启到位时锁紧、舱盖关闭时解锁、关闭舱盖整个过程,全部自动实现,无需人工操作。尤其适用于无法人工操作的下甲板盖的舱盖。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舱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舱盖开启过程初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舱盖开启过程到达自锁点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舱盖开启过程中舱盖到达自锁点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舱盖开启过程中舱盖完全自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舱盖;2、船体;3、驱动杆;4、油缸;5、可调连杆;6、螺杆;7、止动碰块;8、舱盖铰链座;11、主动盖板;12从动盖板;13、铰接点;14、滑动件;15、油缸上铰链座;21、导轨;22、连杆底座;23、铰接点;24、油缸下铰链底座;31、第一铰接点;32、第二铰接点;33、第三铰接点33。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舱盖开启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舱盖开启装置,包括舱盖1、可调连杆5、驱动杆3、油缸4及止动碰块7。所述驱动杆3为三角形结构,在驱动杆的三个角部均设有铰接点,分别为第一铰接点31、第二铰接点32及第三铰接点33。所述舱盖I 一端通过舱盖铰链座8铰接在船体2上,所述油缸4的下端通过油缸下铰链底座24连接在船体2上,其上端与驱动杆3第一铰接点31相连,所述舱盖I上设有油缸上铰链座15,所述油缸上铰链座15通过第二铰接点32铰接在驱动杆3上,所述可调连杆5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铰接点33上,其另一端通过铰接点23铰接在船体2的连杆底座22上。所述止动碰块7安设在船体2上,并在舱盖I开启到最大位置时与驱动杆3的一边相靠,且同时第三铰接点33越过由第二铰接点32和可调连杆5与船体2的铰接点23组成的假想线,实现机械自锁。所述舱盖I由主动盖板11和从动盖板12两部分组成,所述主动盖板11 一端与从动盖板12—端相铰接,形成铰接点13。所述主动盖板11的另一端铰接在船体2上,所述从动盖板12的另一端设有滑动件14。该滑动件14可以是滚轮,所述滚轮在与船体2相连的导轨21上移动。所述可调连杆5分为两部分,两者通过螺杆6连接在一起,通过与螺杆6的连接位置可以调整可调连杆5的长度,以配合自锁位置的确定。本技术的舱盖I开启时,如图2所示,液压油压缩,活塞杆伸出,带动驱动杆3开始转动,从而使主动盖板11和从动盖板12之间形成一弯曲收折角度,从动盖板12的一端滚轮始终与导轨21配合移动。在驱动杆3带动下,可调连杆5也开始转动,如图3所示,当舱盖I到达最大开启位置前,第二铰接点32、第三铰接点33、铰接点23不在一直线上;可调连杆5与驱动杆3继续转动,直至图4所示,第二铰接点32、第三铰接点33、可调连杆5与船体的铰接点23三点形成一直线时,开始自锁;可调连杆5与驱动杆3可以继续微小转动,当驱动杆3的一条边紧靠在止动碰块7时,此时第三铰接点33越过由第二铰接点32和可调连杆5与船体2的铰接点23组成的假想线,实现完全自锁,如图5所示。在此状态下,即使油缸损坏,该机械自锁能保证舱盖锁紧在该位置。当舱盖I需要关闭时,直接用油缸4拉伸,就能实现解锁,再正常关舱。从舱盖到开启到位锁紧到关闭时解锁,全部自动实现,无需人工操作。尤其适用于无法人工操作的下甲板盖的舱盖。综上所述,凡是未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舱盖开启装置,包括舱盖、可调连杆、驱动杆、油缸及止动碰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三角形结构,在驱动杆的三个角部设有三个铰接点,该三个铰接点分别为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及第三铰接点,所述舱盖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油缸的下端铰接在船体上,其上端与驱动杆第一铰接点相连,所述舱盖与驱动杆第二铰接点相连,所述可调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铰接点上,其另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止动碰块安设在船体上,并在舱盖开启到最大位置时与驱动杆一条边相靠,且同时第三铰接点越过由第二铰接点和可调连杆与船体的铰接点组成的假想线,处于自锁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由主动盖板和从动盖板两部分组成,所述主动盖板一端与从动盖板一端相铰接,所述主动盖板的另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从动盖板的另一端设有滑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滚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舱盖开启装置,包括舱盖、可调连杆、驱动杆、油缸及止动碰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三角形结构,在驱动杆的三个角部设有三个铰接点,该三个铰接点分别为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及第三铰接点,所述舱盖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油缸的下端铰接在船体上,其上端与驱动杆第一铰接点相连,所述舱盖与驱动杆第二铰接点相连,所述可调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三铰接点上,其另一端铰接在船体上,所述止动碰块安设在船体上,并在舱盖开启到最大位置时与驱动杆一条边相靠,且同时第三铰接点越过由第二铰接点和可调连杆与船体的铰接点组成的假想线,处于自锁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华孙红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得威船舶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