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装配结构及盒子房,属于建筑领域,盒子房包括四个相互垂直的墙面板和位连接于墙面板上的屋顶面板,墙面板及屋顶面板均是由若干个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相互连接浇筑在一起,而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墙面板之间、墙面板与屋顶面板之间通过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相互连接浇筑在一起,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由两个第一复合板相互连接浇筑在一起,而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是由两个形状结构相同且相互垂直的第二复合板相互连接浇筑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板装配结构及盒子房轻质环保造价低,受力合理,便于建筑施工且施工周期短,提高工作效率,保温效果好,不易燃,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复合板装配结构及盒子房。
技术介绍
现在的建筑楼板结构基本都是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制成的,现有的建筑楼板为实心混凝土板。加工时,需要大量的制模板,使得造价提高,另外现场浇筑完楼板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晾干,延长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用现有的混凝土板建造楼房时,更时工期延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板装配结构及盒子房,其轻质环保造价低,受力合理,便于建筑施工且施工周期短,提高工作效率,保温效果好,不易燃,使用安全。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复合板装配结构,其中包括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一复合板,所述第一复合板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二混凝土板,所述第一、二混凝土板之间连接有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复合板内沿第一、二混凝土板的宽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一、二混凝土板上、下面和贯穿第一保温板左、右面的第一桁架钢筋,所述第一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一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一钢筋,所述第二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二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一、二混凝土板内的各第一、二钢筋呈前、后对称设置,左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右端、右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左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二弯钩,或左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右端、右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左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筋相连,两个第一复合板之间对应的各第一、二弯钩相互钩连或对应的第一连接筋交错叠加,并与设置于两个第一复合板之间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浇筑在一起。本技术复合板装配结构,其中左侧第一复合板左侧伸出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左端分别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三、四弯钩或与第二连接筋连接,右侧第一复合板右侧伸出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右端分别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五、六弯钩或与第三连接筋连接。本技术复合板装配结构,其中各第一复合板的上端四个角和下端四个角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角钢。一种复合板装配结构,其中包括前、后分布且垂直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形状结构相同的第二复合板,后侧第二复合板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四混凝土板,所述第三、四混凝土板之间连接有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温板,该后侧第二复合板内沿第三、四混凝土板的宽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三、四混凝土板上、下面和贯穿第二保温板左、右面的第二桁架钢筋,所述第三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三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三钢筋,所述第四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四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四钢筋,所述第三、四混凝土板内的各第三、四钢筋呈前、后对称设置,各前、后对称的第三、四钢筋的右端之间分别连接第四连接筋,前侧第二复合板后面的各第四连接筋与后侧第二复合板右端的各第四连接筋相互垂直交错叠加在一起,并与设置于两个第二复合板之间的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浇筑在一起。本技术复合板装配结构,其中后侧第二复合板左侧伸出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三、四钢筋的左端分别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七、八弯钩或与第五连接筋连接,前侧第二复合板前侧伸出的各左、右对称的第三、四钢筋的前端分别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九、十弯钩或与第六连接筋连接。本技术复合板装配结构,其中各第二复合板的上端四个角和下端四个角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角钢。一种盒子房,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的四个墙面板所述墙面板上设有窗和门,其中所述墙面板是由若干个相互平行且上、下、左、右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组成,所述屋顶面板是由若干个相互平行连接在一起的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组成,所述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包括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一复合板,所述第一复合板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二混凝土板,所述第一、二混凝土板之间连接有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温板,所述第一复合板内沿第一、二混凝土板的宽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一、二混凝土板上、下面和贯穿第一保温板左、右面的第一桁架钢筋,所述第一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一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一钢筋,所述第二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二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一、二混凝土板内的各第一、二钢筋呈前、后对称设置,左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右端、右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左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二弯钩,或左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右端、右侧第一复合板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左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筋相连,两个第一复合板之间对应的各第一、二弯钩相互钩连或对应的第一连接筋交错叠加,并与设置于两个第一复合板之间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浇筑在一起,左侧第一复合板左侧伸出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左端分别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三、四弯钩或与第二连接筋连接,右侧第一复合板右侧伸出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的右端分别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五、六弯钩或与第三连接筋连接,各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与其相邻的一字形复合板装置结构之间的第一桁架钢筋相互交错叠加,相邻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之间对应的各第三、四弯钩与第五、六弯钩相互钩连,或相邻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之间对应的各第二连接筋与各第三连接筋相互交错叠加,并分别浇筑于钢筋混凝土板中,相邻的墙面板之间或相邻的墙面板与屋顶面板之间通过若干个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包括前、后分布且垂直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形状结构相同的第二复合板,后侧第二复合板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三、四混凝土板,所述第三、四混凝土板之间连接有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温板,该后侧第二复合板内沿第三、四混凝土板的宽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三、四混凝土板上、下面和贯穿第二保温板左、右面的第二桁架钢筋,所述第三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三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三钢筋,所述第四混凝土板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四混凝土板左、右面的第四钢筋,所述第三、四混凝土板内的各第三、四钢筋呈前、后对称设置,各前、后对称的第三、四钢筋的右端之间分别连接第四连接筋,前侧第二复合板后面的各第四连接筋与后侧第二复合板右端的各第四连接筋相互垂直交错叠加在一起,并与设置于两个第二复合板之间的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浇筑在一起,后侧第二复合板左侧伸出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三、四钢筋的左端分别设有前、后对称的第七、八弯钩或与第五连接筋连接,前侧第二复合板前侧伸出的各左、右对称的第三、四钢筋的前端分别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九、十弯钩或与第六连接筋连接,相邻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之间的第二桁架钢筋相互交错叠加,并浇筑于钢筋混凝土板中,相邻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的第七、八弯钩与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的第三、四弯钩或第五、六弯钩之间相互钩连,或相邻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的第九、十弯钩与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的第五、六弯钩或第三、四弯钩之间相互钩连,或相邻L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的第五连接筋与一字形复合板装配结构的第二连接筋或第三连接筋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结构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一复合板(1),所述第一复合板(1)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二混凝土板(2,3),所述第一、二混凝土板(2,3)之间连接有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温板(4),所述第一复合板(1)内沿第一、二混凝土板(2,3)的宽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一、二混凝土板(2,3)上、下面和贯穿第一保温板(4)左、右面的第一桁架钢筋(5),所述第一混凝土板(2)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一混凝土板(2)左、右面的第一钢筋(6),所述第二混凝土板(3)内沿长度方向垂直穿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贯穿第二混凝土板(3)左、右面的第二钢筋(7),所述第一、二混凝土板(2,3)内的各第一、二钢筋(6,7)呈前、后对称设置,左侧第一复合板(1)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6,7)的右端、右侧第一复合板(1)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6,7)的左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二弯钩(8,9),或左侧第一复合板(1)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6,7)的右端、右侧第一复合板(1)内的各前、后对称的第一、二钢筋(6,7)的左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筋(10)相连,两个第一复合板(1)之间对应的各第一、二弯钩(8,9)相互钩连或对应的第一连接筋(10)交错叠加,并与设置于两个第一复合板(1)之间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板(11)浇筑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李波,张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