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件自动下料码齐机构。一种轴承双端面磨床自动下料码齐机构,包括传送倾倒机构、斜滑机构、码齐顶推机构组成自动下料机构;所述传送倾倒机构有传送带,传送带上有传送带面,在传送带面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挡块;所述斜滑机构,在传送带面未端处设有与带面方向垂直的倾斜滑道,倾斜滑道的另一端与码齐顶推机构相配合;所述码齐顶推机构,在机架上设有气缸,在气缸顶推杆方向上设有两根平行工件托杆,在倾斜滑道的一侧设有感应探头;感应探头和气缸电连接,感应探头控制气缸顶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工件整齐的摆放,适合不同规格的轴承下料,减少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件自动下料码齐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双端面磨 床自动下料码齐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接料方式为,工件从进口靠大圆盘或是双皮带软摩擦送入两相互平 行的砂轮,在整个磨削区还有挡板做水平的支撑,磨削完毕后,工件进入料车。 磨削好的工作有时靠自重掉入料车,造成工件的磕伤、碰伤或者起工件的变形。 或有两个操作工非常紧张的把工件放入料车,也容易使工件磕伤、碰伤及工件 摔打,引起工件外伤及变形。中国专利CN2717613,公开了一种轴承磨床的自动上、下料机构,主要 包括由上料油缸、上料臂、截料臂构成的上料机构以及由下料油缸、下料臂构 成的下料机构,上料臂、截料臂和上料油缸设置在磨床机架上,上料油缸和上 料臂联接,上料臂和截料臂上下相对应;下料油缸和下料臂设置在机架的下部, 下料臂和下料油缸联接,下料臂的一端和工件的定位支承相对。解决了工件之间隔离无磕碰,也避免了工件基准的碰伤,提高了加工精度。但此下料机构不 是全自动的下料机构,当工件数量增多时,操作工就会来不及摆放,造成工件 之间的磕碰伤,有时还要停下来先摆放再开动机器,降低了生产的效率,增加 了操作工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件不能自动摆放整齐,减少工 件的磕碰伤,减少操作人数和劳动力,提高生产的效率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轴承双端面磨床自动下料码齐机构,其包括传送倾倒机构、斜滑机构、码齐顶推机构组成自动下料机构;所述传送倾倒机构有传送带,传送带受调速 机构控制,传送带上有传送带面,在传送带面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挡块;所述 斜滑机构,在传送带面未端处设有与带面方向垂直的倾斜滑道,倾斜滑道的另 一端与码齐顶推机构相配合;所述码齐顶推机构,在机架上设有气缸,在气缸 顶推杆方向上设有两根平行工件托杆,在倾斜滑道的一侧设有感应探头;感应 探头和气缸电连接,感应探头控制气缸顶推杆,并一起和调速机构受配电箱控 制。可以使工件从磨削区中出来后,进入自动下料机构,碰到挡块,工件由竖 自动转化为平移,工件经过传送带面传送,到达平行工件托架支杆,通过感应 探头发出信号,气缸的电磁铁得到指令后,气缸顶推杆发出动作,气缸向前推, 气缸顶推杆每次顶推的行程大于工件厚度,达到工件的整齐码放,方便操作工 摆放工件。所述的调速机构是对传送带的运转速度进行控制。作为优选,所述的传送带两侧设有送料传送带外挡板和送料传送带内挡 板,送料传送带外挡板和送料传送带内挡板的间距通过调节调节板螺孔位置可 调节。可以适应不同的规格的工件在传送带上传动。作为优选,所述感应探头为接近开关。当工件从传送带平动过来,接近开 关感应到,并发出信号,使气缸的电磁铁得到指令后发出动作。作为优选,所述接近开关处设有圆形弧钢板。圆形弧钢板可以使工件在下 落中由平动自动转化为滚动,使工件向倾斜滑道滚动。作为优选,所述倾斜滑道的两侧设有内挡料板和外挡料板,内挡料板(14) 和外挡料板的间距通过调节调节板螺孔位置可调节。可以适应不同的规格的工 件在传送带上传动。作为优选,所述平行工件托架支杆处设有计数器。工件通过计算器平移到 工件托架支杆。本技术能使工件整齐的摆放,适合不同规格的轴承下料,减少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放大剖面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中01、调速机构,02、传动轴,03、传送带,04、左砂轮轴,05、左 砂轮,06、送料架,07、工件,08、上料操作工,09、右砂轮,10、右砂轮轴, 11、送料传送带外挡板,12、送料传送带内挡板,13、接近开关,14、内挡料 板,15、外挡料板,16、气缸,17.18、工件支杆,19、电机座,20、电机皮 带,21、接料车,23、配电箱,24、计数器,25、传送带面,26、圆弧形钢板, 27、挡块,29、滑道30、调节板,31、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 说明。如图l、图2、图3、图4所示,上料操作工08通过送料架06把工件07 放入平面磨削区,左砂轮轴04控制左砂轮05,右砂轮轴10控制右砂轮09, 左砂轮05和右砂轮09形成一个与工件宽度相适合的间隙,当工件07进入这 个间隙时,同时磨削工件套圈的两端面,当工件从平面磨削区流动,到传送 带03上,调速机构01根据磨削下料的速度控制传送带的传动速度,传送带 面25作顺时针运动,在传送带的两侧设有送料传送带内挡板11和送料传送 带外挡板12,送料传送带内挡板11和送料传送带外挡板12的间距通过调节 调节板30螺孔31位置的改变,可实现不同规格的工件07在送料传送带内挡 板11和送料传送带外挡板12之间传送,使工件能准确的平移,在机架上垂 直插接有一挡块27,挡块27靠近工件入口的右上端,当工件07碰到挡块后,工件向左边倒下,由传送带面25带动工件向右方向平移,平移的速度由调速 机构控制,传送带03与平行工件托架支杆17、 18相错开,在传送带的未端 设有倾斜滑道29,倾斜滑道29连接传送带03和平行工件托架支杆,倾斜滑 道的两侧设有内挡料板14和外挡料板15,内挡料板14和外挡料板15的间 距通过调节调节板30螺孔31位置的改变,使工件能顺利、准确的进入到平 行工件托架支杆处,在外挡料板顶端内壁设有接近开关13,电气触头处设有 圆形弧钢板26,当工件从传送带面平移到圆形弧钢板26夕卜,工件本身的落 势和圆形弧钢板26的碰触,使工件在下落中由平动自动转化为滚动,配电箱 23控制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和气缸电连接,此时接近开关13发出信号,工 件顺着倾斜滑道准确的进入到工件托架支杆,气缸16接收到接近开关发出的 信号,使气缸的电磁铁得到指令后,气缸顶推杆发出动作,气缸顶推杆由右 向左推动,气缸顶推杆每次顶推的行程大于工件厚度,使工件有序在平行工 件托架支杆码齐,通过计数器24平移到工件托架支杆上,再由操作工把工件 放入接料车或在货架上摆放整齐,整个自动下料过程结束。本技术自动下料码齐机构不仅仅用于轴承的双端面磨削自动下料码 齐,该平面磨削自动下料码齐机构也可用于圆环形零件外径C80 d50,宽度B-40的对称与不对称双端面磨削,此自动下料机构也可用于磨削自动线, 都在此技术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双端面磨床自动下料码齐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送倾倒机构、斜滑机构、码齐顶推机构组成自动下料机构;所述传送倾倒机构有传送带(03),传送带受调速机构(01)控制,传送带上有传送带面(25),在传送带面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挡块(11);所述斜滑机构,在传送带面(25)未端处设有与带面方向垂直的倾斜滑道(29),倾斜滑道(29)的另一端与码齐顶推机构相配合;所述码齐顶推机构,在机架上设有气缸(16),在气缸顶推杆方向上设有两根平行工件托杆(17、18),在倾斜滑道(29)的一侧设有感应探头(13);感应探头(13)和气缸(16)电连接,感应探头(13)控制气缸顶推杆,并一起和调速机构(01)受配电箱(23)控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双端面磨床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双端面磨床自动下料码齐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送倾倒机构、斜滑机构、码齐顶推机构组成自动下料机构;所述传送倾倒机构有传送带(03),传送带受调速机构(01)控制,传送带上有传送带面(25),在传送带面上方的机架上固定有挡块(11);所述斜滑机构,在传送带面(25)未端处设有与带面方向垂直的倾斜滑道(29),倾斜滑道(29)的另一端与码齐顶推机构相配合;所述码齐顶推机构,在机架上设有气缸(16),在气缸顶推杆方向上设有两根平行工件托杆(17、18),在倾斜滑道(29)的一侧设有感应探头(13);感应探头(13)和气缸(16)电连接,感应探头(13)控制气缸顶推杆,并一起和调速机构(01)受配电箱(23)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迪永,周红方,顿涌泉,姚斌权,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人本中型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