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978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3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箱机。它包括纸板箱的开箱输送线、开箱装置、折箱底叶片装置,开箱装置、折箱底叶片装置沿着开箱输送线依次设置;开箱装置包括针对纸板箱坯的上片的上吸盘、针对包装箱坯的下片的下吸盘、上运动机构和下运动机构;上运动机构和下运动机构均属于多根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并分别由动力机驱动;上吸盘铰接安装在上运动机构中;上运动机构为上吸盘提供第一环形运动轨迹,下吸盘安装在下运动机构中;下运动机构为下吸盘提供第二环形运动轨迹,使下吸盘在上吸盘开箱过程中能同步向前运动并在开箱结束后返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纸板箱坯在输送中,实现从开箱至箱底封箱的高速连续运行,在开箱过程中开箱输送线不必暂停,提高开箱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箱机
技术介绍
以往,纸板箱从开箱至箱底封箱的整个开箱流程中不能用机器连续完成,尤其是对于箱底采用叶片互相黏胶粘结的封箱方式的纸板箱开箱来说,只能间隙式地开箱,整体的速度不够,不能高速开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箱速度高的开箱机。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纸板箱的开箱输送线;所述开箱机还设有开箱装置、折箱底叶片装置,所述开箱装置、折箱底叶片装置沿着开箱输送线依次设置;所述开箱装置包括针对纸板箱坯的上片的上吸盘、针对包装箱坯的下片的下吸盘、上运动机构和下运动机构;上运动机构和下运动机构均属于多根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并分别由动力机驱动;上吸盘铰接安装在上运动机构中;上运动机构为上吸盘提供第一环形运动轨迹,使上吸盘能吸住所述上片,并在纸板箱坯被开箱输送线输送的过程中,上吸盘一边向前运动一边逐渐提升开箱并在开箱结束后使上吸盘返回;下吸盘安装在下运动机构中;下运动机构为下吸盘提供第二环形运动轨迹,使下吸盘在上吸盘开箱过程中能同步向前运动并在开箱结束后返回。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它还设有箱底压箱装置,所述开箱装置、折箱底叶片装置、箱底压箱装置沿着开箱输送线依次设置,在折箱底叶片装置处或之前设置有为底部叶片粘结用的上胶机构;所述箱底压箱装置包括设置在开箱输送线一侧的第一循环运动机构,以提供一段沿开箱输送线的运动压箱垫板,所述箱底压箱装置在纸板箱输送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循环运动机构,第二循环运动机构上装着箱底压箱机构,以使箱底压箱机构做循环运动,箱底压箱机构循环运动的其中一段路径与运动压箱垫板相对应,在纸板箱被开箱输送线输送的过程中,所述箱底压箱机构由第二循环运动机构带动而做循环运动,并在对应运动压箱垫板的那一段路径上,在垂直于开箱输送线的方向上,还伸入纸板箱向运动压箱垫板运动,在完成箱底压箱后,再逐渐退出纸板箱。在开箱装置中,所述上运动机构中还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用于作用于上吸盘使铰接安装的上吸盘在开始吸所述上片时摆正位置;所述下运动机构中还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作用于下吸盘,使得下吸盘与上吸盘同步向前运动时,被第二气缸顶起支撑处于高位而吸住包装箱坯的下片。上运动机构中的第一可转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可转动连杆、第三可转动连杆铰接,使第一可转动连杆的两个转动支点均不被固定;所述上吸盘的安装基础部件连接在第一可转动连杆的向下延长段上;下运动机构中的第五可转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六可转动连杆、第七可转动连杆铰接,使第五可转动连杆的两个转动支点均不被固定;所述下吸盘的安装基础部件连接在第五可转动连杆的向上延长段上。所述上运动机构的连杆机构为四连杆机构,上运动机构中的第一可转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可转动连杆的第二端、第三可转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使第一可转动连杆的两个转动支点均不被固定,该四连杆机构的余下一杆为固定杆,第二可转动连杆的第一端、第三可转动连杆的第一端与固定杆铰接;所述上吸盘的安装基础部件连接在第一可转动连杆的向下延长段上;所述下运动机构的连杆机构为四连杆机构,下运动机构中的第五可转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六可转动连杆的第二端、第七可转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使第五可转动连杆的两个转动支点均不被固定,该四连杆机构的余下一杆为固定杆,第六可转动连杆的第一端、第七可转动连杆的第一端与该固定杆铰接;所述下吸盘的安装基础部件连接在第五可转动连杆的向上延长段上。所述下吸盘安装在第二气缸上。所述上运动机构中,第二可转动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一可转动连杆两端中的尾端铰接,所述第一可转动连杆的延长段从第一可转动连杆两端中的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上运动机构的动力机驱动第二可转动连杆转动;所述下运动机构中,第六可转动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五可转动连杆两端中的尾端铰接,所述第五可转动连杆的延长段从第五可转动连杆两端中的的另一端向上延伸;所述下运动机构的动力机驱动第六可转动连杆转动。所述动力机均为电机;第二可转动连杆的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其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六可转动连杆连接在带传动机构或链条传动机构的从动轮轴上,所述带传动机构或链条传动机构由电机驱动。本专利技术可设有对称且同步工作的左右两套前述的开箱装置。在箱底压箱装置中,所述箱底压箱机构可活动地装在第二循环运动机构上,所述箱底压箱装置设有导向机构,使所述箱底压箱机构在由第二循环运动机构带动而做循环运动时,在对应运动压箱垫板的那一段路径上,在垂直于开箱输送线的方向上,还伸入纸板箱向运动压箱垫板运动,在完成箱底压箱后,再逐渐退出纸板箱。所述第一循环运动机构为循环输送带,其垂直于开箱输送线的输送面。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具有一段平行于运动压箱垫板的压箱导轨段,在压箱导轨段的两端分别为斜向导轨段;所述第二循环运动机构设有垂直于开箱输送线输送方向的导向杆,所述箱底压箱机构包括压箱部分、连接杆和导向配合部分,所述导向配合部分与导向杆形滑动连接并形成导向配合,导向配合部分还设有与导轨配合的导向配合件。所述第二循环运动机构为链条输送机构。链条输送机构的循环方向与纸板箱输送线的循环方向同向。所述第二循环运动机构包括两条平行的链条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循环运动机构包括两条平行的链条输送机构;导向杆的两端通过连接结构和两条平行的链条输送机构连接,靠近纸板箱输送线那一侧的连接结构上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杆从导向孔中穿过,并与导向孔形成导向配合。本专利技术沿着开箱输送线还设有箱底封胶带纸机芯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处于折箱底叶片装置之后。本专利技术还设有上部压箱装置,所述上部压箱机构属于循环运动机构,上部压箱机构与开箱输送线同步运动,使得纸箱箱坯经开箱装置开箱后,由上部压箱机构与开箱输送线配合将纸板箱定型为四方形并在被开箱输送线输送过程中保持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中,开箱输送线、第一循环运动机构、第二循环运动机构和上部压箱装置由同一动力驱动,同步运动。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纸板箱坯在输送过程中,实现从开箱至箱底封箱的高速连续运行,在开箱过程中开箱输送线不必暂停,提高开箱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处于开箱机前端的纸板箱坯存储区的示意图。图3为折箱底叶片装置中折底部左叶片机构、折底部上叶片机构、折底部下叶片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开箱输送线、箱底压箱装置、上部压箱装置的动力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整体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开箱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开箱装置实施例中上运动机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开箱装置实施例中下运动机构的示意图。图9为包装箱成形过程中的示意图;其中,从A至B的过程为开箱装置所完成的工作;在图9中,处于上层的过程图为从侧视角度观察的视图;处于下层的过程图为从俯视的角度观察的视图,其中的圆圈代表上吸盘吸住纸板箱坯的位置。图10为箱底折叶片顺序不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箱底压箱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为箱底压箱装置中第二循环运动机构和箱底压箱机构的示意图。图13为箱底压箱装置中第一循环运动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包括纸板箱的开箱输送线201 ;开箱输送线可采用两条链条循环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箱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纸板箱的开箱输送线;所述开箱机还设有开箱装置、折箱底叶片装置,所述开箱装置、折箱底叶片装置沿着开箱输送线依次设置;所述开箱装置包括针对纸板箱坯的上片的上吸盘、针对包装箱坯的下片的下吸盘、上运动机构和下运动机构;上运动机构和下运动机构均属于多根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并分别由动力机驱动;上吸盘铰接安装在上运动机构中;上运动机构为上吸盘提供第一环形运动轨迹,使上吸盘能吸住所述上片,并在纸板箱坯被开箱输送线输送的过程中,上吸盘一边向前运动一边逐渐提升开箱并在开箱结束后使上吸盘返回;下吸盘安装在下运动机构中;下运动机构为下吸盘提供第二环形运动轨迹,使下吸盘在上吸盘开箱过程中能同步向前运动并在开箱结束后返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邦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