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903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3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包括机架和两列矫直辊系,两列矫直辊系平行设置于机架上,且左右对称,构成两列双对称辊系,每列辊系由左、右牵引单元,左、右矫直单元,防扭转单元构成;防扭转单元中的下辊中心连线构成一个等腰梯形,使得辊系中部呈“凸”形布置,防扭转单元中的止转上压辊组的各辊子在相应的手轮的作用下,与止转下压辊组的对应的辊子间相互作用,形成止转钳口。其优点是:可以同时矫直四列等径棒料并有效地防止棒料在矫直过程中绕自身轴线的自转,同时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棒料的原始弯曲曲率残差。棒料经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即可实现大弯曲、等曲率止转矫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行业棒料矫直切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辊式棒料矫直切断机的棒料的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棒料矫直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单根矫直,矫直效率低。同时,平行辊式棒料矫直机在矫直棒料时,由于盘条棒料开卷时棒料弹性变形能量的释放等原因,使得棒料在矫直过程中绕自身轴线自转,尤其是对螺纹棒料,肋表面划伤严重,严重影响棒料的使用质量;同时,由于棒料的变形平面不确定,使棒料经过矫直后,内应力增加,从而使棒料的矫直效果不理想,达不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棒料生产过程中的矫直效率,解决棒料在矫直过程中绕自身轴线自转和棒料的原始弯曲率不统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该机构能够提高棒料的矫直效率,而且在棒料矫直时可有效地防止棒料绕自身轴线的自转,同时能够达到统一棒料原始弯曲曲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包括左机架、右机架、第一列矫直辊系、第二列矫直辊系,本专利技术的辊系为两列双对称辊系,左机架和右机架平行设置,第一列矫直辊系设置在左机架上,第二列矫直辊系设置在右机架上,第一列矫直辊系和第二列矫直辊系结构相同,两列辊系由平行设置的同步传动轴相互连接在一起,每列辊系由左、右牵引单元,左、右矫直单元,防扭转单元构成;防扭转单元居中,左牵引单元、左矫直单元与右矫直单元、右牵引单元对称地设置于防扭转单元的两侧,且位置低于防扭转单元;左、右牵引单元分别由左上、下牵引辊与右上、下牵引辊构成,左、右矫直单元分别由左上、下矫直辊组与右上、下矫直辊组构成;防扭转单元由左、右上导向辊,左、右下导向辊,止转上压辊组,止转下压辊组构成;左、右下牵引辊和左、右下矫直辊组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左、右上牵引辊和左、右上矫直辊组与下牵引辊和下矫直辊组配合;止转下压辊组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左、右下导向辊分别设置在止转下压辊组与左下矫直辊组的右辊及右下矫直辊组的左辊之间,且左下矫直辊组的右辊、左下导向辊、止转下压辊组、右下导向辊、右下矫直辊组的左辊的中心连线构成一个等腰梯形。所述第一列矫直辊系和第二列矫直辊系中所有辊子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所述第一列矫直辊系和第二列矫直辊系中辊子的辊型槽为双线槽; 所述矫直辊或牵弓I辊的辊型槽底部与待矫直棒料的圆周表面相切; 在所述的第一列矫直辊系和第二列矫直辊系中,所有上辊均设有调节手轮,调节手轮通过滑块、弹簧作用于相应的下辊;所述防扭转单元中的止转上压辊组的各辊子在相应的手轮的作用下,与止转下压辊组的对应的辊子间相互作用,形成止转钳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构配置于棒料矫直机生产线,可同时矫直四列等径棒料,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辊系“凸”形配置方案可有效地防止棒料在矫直时绕自身轴线的自转,而且统一了棒料的原始弯曲曲率,进而实现后续辊系的等曲率矫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具体的说明。图1是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2是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A-A剖视 图3是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在图中:1、左牵引单元,I1、左矫直单元,II1、防扭转单元,1、左上牵引辊,2、左下牵引辊,3、第一左上矫直辊,4、第一左下矫直辊,5、第二左上矫直辊,6、第二左下矫直辊,7、第三左上矫直辊,8、第三左下矫直辊,9、左上导向辊,10、左下导向辊,11、第一防扭转上辊,12、第一防扭转下辊,13、第二防扭转上辊,14、第三防扭转上辊,15、第二防扭转下辊,16、右上导向辊,17、右下导向辊,18、第一右上矫直辊,19、第一右下矫直辊,20、第二右上矫直辊,21、第二右下矫直辊,22、第三右上矫直辊,23、第三右下矫直辊,24、右上牵引辊,25、右下牵引辊,26、左机架,27、右机架,28、传动轴,29、传动链轮,30、传动链,31、手轮,32、滑块,33棒料。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参照附图,包括左机架26、右机架27、第一列矫直辊系、第二列矫直辊系,左机架和右机架平行设置,第一列矫直辊系设置在左机架上,第二列矫直辊系设置在右机架上,第一列矫直辊系和第二列矫直辊系结构相同,两列辊系由平行设置的同步传动轴28相互连接在一起,在传动轴上设有传动链轮29,传动链轮间设有传动链30,在传动轴28、传动链轮29、传动链30共同作用,为整个机构输入动力,所有辊子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每列辊系由左、右牵引单元,左、右矫直单元,防扭转单元构成;防扭转单元居中,左牵引单元、左矫直单元与右矫直单元、右牵引单元对称地设置于防扭转单元的两侧,且位置低于防扭转单元;左、右牵引单元分别由左上、下牵引辊1、2与右上、下牵引辊24、25构成,左矫直单元包括第一左上矫直辊3、第一左下矫直辊4、第二左上矫直辊5、第二左下矫直辊6、第三左上矫直辊7、第三左下矫直辊8,右矫直单元包括第一右上矫直辊18、第一右下矫直辊19、第二右上矫直辊20、第二右下矫直辊21、第三右上矫直辊22、第三右下矫直辊23 ;防扭转单元由左、右上导向辊9、16,左、右下导向辊10、17,止转上压辊组,止转下压辊组构成;止转上压辊组包括第一防扭转上辊11、第二防扭转上辊13、第三防扭转上辊14,止转下压辊组包括第一防扭转下辊12、第二防扭转下辊15,左、右下牵引辊和左、右下矫直辊组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左、右上牵引辊和左、右上矫直辊组与下牵引辊和下矫直辊组配合;止转下压辊组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左、右下导向辊分别设置在止转下压辊组与左下矫直辊组的右辊及右下矫直辊组的左辊之间,且第三左下矫直辊8、左下导向辊10、第一防扭转下辊12、第二防扭转下辊15、右下导向辊17、第一右下矫直辊19的中心连线构成一个等腰梯形,S卩:中心连线呈“凸”形布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列矫直辊系和第二列矫直辊系中,所有上辊均设有调节手轮31,调节手轮通过滑块32的作用下,压缩弹簧使棒料33在左上牵引辊1、左下牵引辊2的共同作用下,经左上矫直辊(3、5、7)、左下矫直辊(4、6、8),进入左上导向辊9和左下导向辊10区域,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棒料经防扭转上辊(11、13、14)、防扭转下辊(12、15)进入右侧矫直单元与牵弓I单元。图2为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A-A剖视图。在手轮31的作用下,经滑块32,压缩调整弹簧使防扭转上辊(11、13、14)与防扭转下辊(12、15)相互作用,形成止转钳口。中心连线呈“凸”形布置,可以有效地防止棒料在矫直过程中绕自身轴线的自转,同时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棒料的原始弯曲曲率残差。棒料经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即可实现大弯曲、等曲率止转,亦可达到统一曲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最多同时矫直四根等径棒料。如图2所示,棒料的圆周表面与矫直辊或牵弓I辊辊型槽底部相切,且辊型槽为双线槽,每个辊可以同时矫直两根等径棒料。针对不同直径的棒料,可以换用不同型槽的矫直辊和牵引辊。对于同种棒料的不同原始弯曲曲率,可以采用不同的压下量来达到止转和统一原始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径四线多辊凸形止转矫直机构,包括左机架、右机架、第一列矫直辊系、第二列矫直辊系,其特征是:辊系为两列双对称辊系,左机架和右机架平行设置,第一列矫直辊系设置在左机架上,第二列矫直辊系设置在右机架上,第一列矫直辊系和第二列矫直辊系结构相同,两列辊系由平行设置的同步传动轴相互连接在一起,每列辊系由左、右牵引单元,左、右矫直单元,防扭转单元构成;防扭转单元居中,左牵引单元、左矫直单元与右矫直单元、右牵引单元对称地设置于防扭转单元的两侧,且位置低于防扭转单元;左、右牵引单元分别由左上、下牵引辊与右上、下牵引辊构成,左、右矫直单元分别由左上、下矫直辊组与右上、下矫直辊组构成;防扭转单元由左、右上导向辊,左、右下导向辊,止转上压辊组,止转下压辊组构成;左、右下牵引辊和左、右下矫直辊组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左、右上牵引辊和左、右上矫直辊组与下牵引辊和下矫直辊组配合;止转下压辊组的中心连线在同一水平面,左、右下导向辊分别设置在止转下压辊组与左下矫直辊组的右辊及右下矫直辊组的左辊之间,且左下矫直辊组的右辊、左下导向辊、止转下压辊组、右下导向辊、右下矫直辊组的左辊的中心连线构成一个等腰梯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宜亚丽韩雪艳范红丽梁岩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