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731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包括有一马达本体,于端部设有一轴承,一转轴穿设于马达本体,并转动设置于轴承,一油路空间设置于轴承周缘,一油箱具有一进油管及一回油管分别连通于油路空间,以及一泵将油箱内的冷却油透过进油管及回油管循环于油路空间与油箱之间,藉此冷却轴承周缘部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马达,尤其一种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
技术介绍
一般马达的轴承于高速转动中会产生高温,而为了解决转动所产生的高温问题,通常会在马达端部设置一随马达转轴转动的叶扇,透过马达转轴于转动中,叶扇可将外部空气导入马达内部,作为空间的循环交换,以降底马达的轴承工作温度,惟如此效果并非绝佳,特别是在转动的过程中,往往发热的是转动的相关元件,如此没有直接对其冷却,则工作温度并无法得到实质的降低。后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利用冷却油雾化的方式,直接对马达内的轴承部位进行冷却降温,惟此种方式碍于冷却油雾化后是一小分子结构,在喷雾的过程中易扩散于工厂,导致空气品质不佳,以及易使工作人员吸入过量的冷却油而影响健康,同时如果没有配合油料的回收,在使用上亦为一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揭露一种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直接将冷却油循环于马达的轴承周缘部位,以达冷却降温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马达本体,于端部设有一轴承;—转轴,穿设于该马达本体,并转动设置于该轴承;一油路空间,设置于该轴承周缘;一油箱,具有分别连通于该油路空间的一进油管及一回油管;以及一将该油箱内的冷却油透过该进油管及回油管循环于该油路空间与油箱之间的栗。其中,该马达本体的端部设有连通于该油路空间的一第一油孔及一第二油孔,以分别连接于该进油管与回油管。其中,该马达本体的端部设有一连通于该油路空间的结合槽,该结合槽固设一外至JHL ο其中,该外盖具有一供该转轴端部穿设的穿孔。其中,该外盖与该结合槽之间设置有一对大、小O形环。其中,该外盖的穿孔套设一带有贯孔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固设于该结合槽以使该转轴端部凸露于该贯孔。其中,该固定件与该油路空间之间设有一温度感测器。其中,该固定件具有一螺孔,该油路空间于轴承周缘设有一感测孔,该温度感测器设置于该螺孔与感测孔中。其中,该回油管设置位置高于进油管。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利用马达本体的两轴承周缘部位设置油路空间,并将其与油箱连接,使冷却油循环于油路空间与油箱之间,直接对马达本体的工作温度较高部位,施以冷却降温,以达到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再者,透过油路循环路径,油料循环于油箱、进、回油管和油路空间,而无与外界接触下,可免除习知结构易产生油料浪费的情形,以及不会产生任何对于影响空气和人体不适的问题;另外,本技术于邻近轴承处可设置温度感测器,可随时监控轴承的温度是否超过预设值,藉以控制马达运转与否,以达到保护轴承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马达本体剖面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的马达本体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请配合各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外观图。本技术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包括有一马达本体10及一连接于马达本体10适处的油箱20,透过油箱20连接于马达本体10,可使冷却油直接对连接部位冷却降温。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马达本体剖面图。显示马达本体10两端分别设置一固定部11和12,于两固定部11、12之间设有一转子30及一套设于其周缘的定子40,另外马达本体10具有一转轴13穿伸于转子30,并穿设于两固定部11、12向外部凸伸,且两固定部11、12分别装设有轴承50,以提供转轴13转动设置于轴承50,并相对马达本体10转动。在两固定部11、12的轴承50周缘环设有一油路空间14、15,其于侧边设有一结合槽16、17,用以分别固设一外盖60。而本技术中的马达本体10两端部以及对应的元件皆为左、右对称,故为求说明及图式的简洁,故仅以图2所揭示为代表说明,其中油路空间14设有一第一油孔141及一第二油孔142向外部连通,且外盖60具有一穿孔61供转轴13端部穿设,而外盖60透过多个螺栓62螺固于结合槽16、17,其中外盖60与结合槽16、17之间分别设有一对大、小径的O形环70、71,用以避免冷却油外漏,此外,外盖60的穿孔61套设有一带有贯孔64的固定件63,且固定件63亦藉螺栓65锁固于固定部11,使转轴13端部凸露于贯孔64。油箱20包括一泵21,且油箱20与第一油孔141之间透过一进油管22连通,油箱20透过一回油管23连通于第二油孔142,藉由泵21以使油箱20内的冷却油经由进油管22、回油管23循环于油路空间14与油箱20之间。同理可证,藉由前述结构设置,马达本体10两端的油路空间14、15皆能与油箱20形成一油路循环。另外,本技术的油路空间14与固定件63之间,并邻近轴承50处设置一温度感测器80,用以监测轴承50的温度,当轴承50工作温度超过预定值时,可停止马达,以暂停运转,其中温度感测器80类似于螺栓型态,用以穿设固定件63的一螺孔66而螺固于轴承50周缘的感测孔161。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马达本体的局部剖面图。本技术于轴承50周缘设置油路空间14,并透过进油管22、回油管23将冷却油循环于油路空间14,藉以直接对马达本体10的工作温度较高的轴承50部位,提供冷却油的循环,可达到降温冷却的效果。其中,利用热对流向上之故,回油管23设置位置较进油管22高,以达到较佳的冷却效果O综合上述,本技术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系利用马达本体的两轴承周缘部位设置油路空间,并将其与油箱连接,使冷却油循环于油路空间与油箱之间,如此可直接对马达本体的工作温度较高部位,施以冷却降温,以达到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再者,透过油路循环路径,油料循环于油箱、进、回油管和油路空间,而无与外界接触下,可免除习知结构易产生油料浪费的情形,以及不会产生任何对于影响空气和人体不适的问题;另外,本技术于邻近轴承处可设置温度感测器,可随时监控轴承的温度是否超过预设值,藉以控制马达运转与否,以达到保护轴承的目的。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已,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举凡不违本技术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技术意欲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马达本体,于端部设有一轴承; 一转轴,穿设于该马达本体,并转动设置于该轴承; 一油路空间,设置于该轴承周缘; 一油箱,具有分别连通于该油路空间的一进油管及一回油管;以及 一将该油箱内的冷却油透过该进油管及回油管循环于该油路空间与油箱之间的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本体的端部设有连通于该油路空间的一第一油孔及一第二油孔,以分别连接于该进油管与回油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本体的端部设有一连通于该油路空间的结合槽,该结合槽固设一外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外盖具有一供该转轴端部穿设的穿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外盖与该结合槽之间设置有一对大、小O形环。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外盖的穿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油路循环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马达本体,于端部设有一轴承;一转轴,穿设于该马达本体,并转动设置于该轴承;一油路空间,设置于该轴承周缘;一油箱,具有分别连通于该油路空间的一进油管及一回油管;以及一将该油箱内的冷却油透过该进油管及回油管循环于该油路空间与油箱之间的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树源
申请(专利权)人:永元电机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