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531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用以供复数个泄载阀组装的油路板,其主要于一本体内部穿设形成有分别与各泄载阀的液压油入口相通的复数流入通道以及与分别与泄载阀的液压油出口相通的复数流出通道,并且本体内另穿设形成有分别连通该些流出通道的排泄通道,排泄通道的两端并于本体上分别形成有排泄口;泄载阀组装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油路板后,通过各泄载阀的液压油可分别进入流出通道内,且各流出通道的液压油可汇流于排泄通道内,再经由连接于排泄通道的两排泄口以及一油箱之间的两管路回流至该油箱,是以无论泄载阀数量多寡,在油路板与油箱之间皆只须连接两条管路,从而达到节省管路的使用成本及避免管路凌乱之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油路板,其可供复数个泄载阀组装设置,并于内部设有可与 各泄载阀的液压油出口相通的共同通道,从而可减少连接于泄载阀的液压油出口的管路数量。
技术介绍
在油压系统中,泄载阀是一种常用的控制阀,可设置于如液压缸等制动器与油箱 之间,用以控制通过制动器后的液压油是否回到油箱,因此该泄载阀,其与制动器之间分别 连接有管路,且与油箱之间亦分别连接有管路;上述泄载阀的使用数量,视油压系统的油路设计的需求而定,可能使用有单一或 复数个泄载阀,若为复数个泄载阀的情形,则每一个泄载阀与油箱之间都必须连接管路,是 以,一旦泄载阀的使用数量越多,则管路数量也随之增加,从而衍生有占用空间以及管路凌 乱之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一旦油压系统所使用的泄载阀数量增加,则数量亦随之增加的管路将占用 空间且显得凌乱难以整理之缺点,本技术提供一油路板,其内部设有液压油通道可供 复数泄载阀共同使用,据以减少必须连接于泄载阀的管路数量,从而解决上述缺点。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油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内部穿设形成有复数个流入通道、 一排泄通道以及对应流入通道数量的流出通道,其中每个流入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的 一侧面形成有一第一流入口及一第二流入口,所述排泄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侧面形 成有一排泄口,每个流出通道的一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侧面形成有一流出口,所述流出口与 流入通道之第一流入口位于本体之同一侧面,而所述每个流出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排 泄通道。本技术之油路板可配合复数个泄载阀使用,各泄载阀系组装于油路板上形成 有第一流入口及流出口的侧面上,且其液压油入口系与对应之第一流入口相通,而其液压 油出口则与对应之流出口相通,而欲通过各泄载阀回到油箱的液压油,系自各第二流入口 进入流入通道后流至泄载阀,并于通过泄载阀之后再自流出口进入流出通道内,且进入各 流出通道的液压油可汇流于排泄通道内,再经由连接于排泄通道两端的排泄口以及油箱之 间的两管路回流至油箱,由此可知,无论泄载阀数量多寡,在油路板与油箱之间皆只须连接 两条管路,因此可达到节省管路的使用成本及避免管路凌乱之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之纵向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之横向部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之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适用之泄载阀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前侧面12、后侧面13、左侧面14、右侧面15、底面16、流入通道161、第一流入口162、第二流入口17、排泄通道171、排泄口18、流出通道181、流出口19、导引通道191、第一导引口192、第二导引口20A、第一泄载阀20B、第二泄载阀21、液压油入口22、液压油出口23、导引口31、32、33、管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之油路板,其包含有一本体10,该本体10具有一前侧 面11、一后侧面12、一左侧面13、一右侧面14及一底面15,本体10内部穿设形成有复数个 流入通道16、一排泄通道17以及对应流入通道数量的流出通道18,其中每个流入通道16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10的一侧面上形成有一第一流入口 161及 一第二流入口 16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流入口 161系贯穿本体10的前侧面11,第二流入 口 162则贯穿本体10的底面15 ;排泄通道17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10的侧面上形成有一排泄口 171,于本实施例 中,该两排泄口 171系分别贯穿本体10的左侧面13与右侧面14 ;每个流出通道18的一端于本体10侧面上贯穿形成有一流出口 181,该流出口 181 与流入通道16之第一流入口 161位于本体10之同一侧面,而每个流出通道18的另一端分 别连通于所述排泄通道17,于本实施例中,该流出口 181贯穿本体10的前侧面11。本技术之油路板系搭配如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泄载阀20A或第二泄载阀 20B使用,可搭配的第一泄载阀20A与第二泄载阀20B的数量对应于流入通道16与流出通 道18的数量,该第一泄载阀20A与第二泄载阀20B分别具有一液压油入口 21及一液压油 出口 22,其中第一泄载阀20A的液压油入口 21与液压油出口 22保持为相通,而第二泄载阀 20B则具有液压油入口 21与液压油出口 22呈相通或不相通的两状态,且第二泄载阀20B另 具有一导引口 23,该导引口 23可另外供液压油进入第二泄载阀20B内以控制相通或不相通 的两状态之间的切换;如图6所示,使用复数个如图5A所示的第一泄载阀20A时,每个第一泄载阀20A系 组装于油路板本体10的前侧面11上,且其液压油入口 21系分别与对应之第一流入口 161 相通,而其液压油出口 22则与对应之流出口 181相通,而本体10上的第二流入口 162以及两排泄口 171则分别连接有管路31与管路32,其中连接于排泄口 171的管路32的另一端 可连接于一油箱(图中未示),如此,欲通过各第一泄载阀20A回到该油箱的液压油,可通过 管路31自各第二流入口 162进入流入通道16后流至第一泄载阀20A,并于通过第一泄载 阀20A之后再自流出口 181进入流出通道18内,且进入各流出通道18的液压油可汇流于 排泄通道17内,再经由两管路32回流至油箱,由此可知,无论第一泄载阀20A数量多寡,在 本体10与油箱之间皆只须连接两条管路32,因此可达到节省管路的使用成本及避免管路 凌乱之目的。 此外,若另配合使用如图5B所示的第二泄载阀20B时,则本体10上系另穿设形成 有导引通道19,该导引通道19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10的侧面形成有第一导引口 191及第 二导引口 19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口 191贯穿本体10的前侧面11,而第二导引口 192贯穿本体10的后侧面12,第二泄载阀20B的组装方式与前述第二泄载阀20A相同,惟 第二泄载阀20B的导引口 23系与本体10的第一导引口 191相通,而本体10的第二导引口 192则可连接一管路33,用以供液压油输入。权利要求油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内部穿设形成有复数个流入通道、一排泄通道以及对应流入通道数量的流出通道,其中每个流入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一侧面形成有一第一流入口及一第二流入口,所述排泄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侧面形成有一排泄口,每个流出通道的一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侧面形成有一流出口,所述流出口与流入通道之第一流入口位于本体之同一侧面,而所述每个流出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排泄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油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进一步形成有至少一导引通 道,所述导引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侧面形成有第一导引口及第二导引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油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前侧面、一后侧面、一左侧面、一右侧面及一底面;所述流入通道,其第一流入口系贯穿本体的前侧面,其第二流入口则贯穿本体的底所述排泄通道,其两排泄口分别贯穿本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所述的流出通道,其流出口贯穿本体的前侧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油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前侧面、一后侧面、一左侧面、一右侧面及一底面;所述流入通道,其第一流入口贯穿本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内部穿设形成有复数个流入通道、一排泄通道以及对应流入通道数量的流出通道,其中每个流入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一侧面形成有一第一流入口及一第二流入口,所述排泄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侧面形成有一排泄口,每个流出通道的一端分别贯穿本体的侧面形成有一流出口,所述流出口与流入通道之第一流入口位于本体之同一侧面,而所述每个流出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排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佑嘉
申请(专利权)人:键轮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