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阀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4911 阅读:5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03
一种用于将发动机(1)的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41)安装在发动机本体(4)上的PCV阀安装结构,包括:窜气再循环系统(8),该窜气再循环系统包括通风软管(42),该通风软管将发动机本体(4)连接到将外部空气导入发动机本体(4)中的进气装置(5)并具有使在发动机本体(4)中产生的窜气再循环到进气装置(5)的再循环通路(42a);油冷却器装置(9),该油冷却器装置在润滑油(27)和温度比润滑油(27)低的媒介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和罩盖(38),该罩盖将油冷却器装置(9)的热传递到PCV阀(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为内燃发动机设置的窜气再循环系统的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安装结构,更特别地,涉及装备有冷却润滑油的油冷却器装置的内燃发动机中的一种PCV阀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为安装在汽车等上的内燃发动机(在下文中简称为发动机)设置有使窜气回到进气系统的窜气再循环系统。此外,作为汽车的一种发动机,存在各气缸列配置成以曲轴为中心的V字形的V型发动机。于是,为V型发动机也设置有窜气再循环系统。在相关技术中,已知一种为这种V型发动机设置的窜气再循环系统,且在该窜气再循环系统中,如图7所示,PCV阀100和101附装在相对应的气缸盖罩盖102和103上(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N0.2007-224736公报(JP-2007-224736))。例如,在这种V型发动机104的左气缸列105中,现有的窜气再循环系统106包括:分离器壳体107,该分离器壳体107为气缸盖罩盖102设置并使窜气与油雾彼此分离;左PCV阀100,该左PCV阀100排出由分离器壳体107分离出的窜气;和左窜气供给管108,该左窜气供给管108将左PCV阀100在节气门下游的部位联接到进气管。此外,在V型发动机104的右气缸列109中,现有的窜气再循环系统110包括:为气缸盖罩盖103设置的分离器壳体111 ;右PCV阀101,该右PCV阀101排出由分离器壳体111分离出的窜气;和右窜气供给管112,该右窜气供给管112将右PCV阀101在节气门下游的部位联接到进气管。这两个PCV阀100和101暴露于发动机室。对于这种构型,在窜气再循环系统106和110中,例如,当左气缸列105的左PCV阀100打开而右气缸列109的右PCV阀101关闭时,在V型发动机104的压缩循环或膨胀循环中经气缸113和活塞114之间的间隙被吹入曲柄室115中的窜气经由左气缸列105的窜气通路116和凸轮室117导入分离器壳体107中。由分离器壳体107分离并除去了油雾的窜气经由左PCV阀100流出至左窜气供给管108,并在节气门下游的部位导入进气管中。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为V型发动机设置并具有位于左和右气缸列之间的通风器的窜气再循环系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N0.2006-70833公报(JP-A-2006-70833))。在此窜气再循环系统中,已从曲柄室到达通风器室的窜气在通风器室中被分离为气体和液体。然后,分离了油雾的窜气经形成在通风器室上方的窜气导出孔排出。但是,在如上所述为气缸盖罩盖102和103分别设置有PCV阀100和101的现有的窜气再循环系统106和110中,PCV阀100和101暴露于发动机室,且PCV阀100和101不具有诸如加热器的加热机构,因此存在PCV阀100和101可能在装备有窜气再循环系统106和110的汽车正在低于冰点的环境中行驶时由于行驶风而冻结的问题。当PCV阀100和101冻结时,窜气不从曲柄室115排出,因此可能促进润滑油的劣化。此外,在如上所述具有位于左和右气缸列之间的通风器室的现有的窜气再循环系统中,可推测PCV阀安装在通风器室上方的窜气导出孔处,因此,与在如上所述为气缸盖罩盖102和103分别设置有PCV阀100和101的情况下一样,PCV阀可能在装备有窜气再循环系统的汽车正在低于冰点的环境中行驶时由于行驶风而冻结。另一方面,为了防止PCV阀的冻结,可设想在PCV阀周围设置诸如加热器的加热机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部件数量增加而导致复杂的构型和上升的部件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CV阀安装结构,该PCV阀安装结构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PCV阀在汽车正在低于冰点的环境中行驶时由于行驶风而冻结。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将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PCV阀安装结构。所述PCV阀安装结构包括:窜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窜气再循环系统包括:通风软管,所述通风软管将所述发动机本体连接到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发动机本体中的进气装置并具有使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中产生的窜气再循环到所述进气装置的再循环通路;和所述PCV阀,所述PCV阀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上并开启或封闭所述窜气的所述再循环通路;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在润滑油和温度比所述润滑油低的媒介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和传热部,所述传热部将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传递到所述PCV阀。在上述构型下,在装备有内燃发动机的汽车正在行驶时,热交换器的热由传热部传递到PCV阀,因此,即使当外部空气在汽车正在低于冰点的环境中行驶时进入发动机室时,也显著降低了 PCV阀冻结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与PCV阀仅安装在现有的气缸盖上或左和右气缸列之间的结构相比,PCV阀难以冻结,能抑制润滑油在窜气由于因PCV阀的冻结所引起的堵塞而未排出时的劣化。此外,使用汽车所装备的润滑油的热交换器作为热源,因此与加热器作为新热源安装的情况相比能抑制部件成本的上升。在根据上述方面的PCV阀安装结构中,所述传热部可以是所述热交换器的罩盖,并且所述PCV阀可安装在所述罩盖上。在上述构型下,不需要设置除现有的部件以外的其它部件作为传热部,因此能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在根据上述方面的PCV阀安装结构中,所述PCV阀可配置成邻接所述热交换器。在上述构型下,与PCV阀位于热交换器的远处的情况相比,能减少传热部中的热损失。因此,能有效地抑制PCV阀的冻结。根据上述方面的PCV阀安装结构还可包括流入管,所述流入管配置在所述PCV阀附近并使所述润滑油流入所述热交换器中。在上述构型下,流过流入管的润滑油的热传递到PCV阀,因此能抑制PCV阀的冻结。在根据上述方面的PCV阀安装结构中,所述热交换器可以是油冷却器装置,所述油冷却器装置可包括:油冷却器本体,所述油冷却器本体具有将内侧与外侧分隔开的壁并使所述润滑油流经由所述壁包围的所述内侧;和水套,所述水套包围所述油冷却器本体并使所述媒介溶液流动以便从所述外侧与所述油冷却器本体的所述壁接触,并且所述润滑油的热可经由所述壁传递到所述媒介溶液。在上述构型下,利用油冷却器装置能防止PCV阀的冻结。在根据上述方面的PCV阀安装结构中,所述发动机本体可以是具有左和右气缸列的V型发动机,并且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PCV阀可配置在所述左和右气缸列之间。在上述构型下,可有效地利用V型发动机的左和右气缸列之间的死空间。在根据上述方面的PCV阀安装结构中,所述PCV阀可配置在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后侦U。在上述构型下,当低于冰点的外部空气从发动机室的前方进入时,外部空气从发动机本体和各种管的周围通过,直至外部空气到达位于发动机的后侧的PCV阀,因此外部空气被加热并在其到达PCV阀时超过0° C,从而能使PCV阀不冻结。根据上述方面的PCV阀安装结构还可包括:窜气压力测量装置,所述窜气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导入所述PCV阀中的所述窜气的气压;和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在由所述窜气压力测量装置测得的所述气压高于基准值时判定为所述PCV阀被堵塞。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将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PCV阀安装结构。所述PCV阀安装结构包括:窜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窜气再循环系统包括:通风软管,所述通风软管将所述发动机本体连接到将外部空气导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21 JP 236710/20101.一种用于将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PCV阀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窜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窜气再循环系统包括:通风软管,所述通风软管将所述发动机本体连接到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发动机本体中的进气装置并具有使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中产生的窜气再循环到所述进气装置的再循环通路;和所述PCV阀,所述PCV阀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上并开启或封闭所述窜气的所述再循环通路;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在润滑油和温度比所述润滑油低的媒介溶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和 传热部,所述传热部将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传递到所述PCV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V阀安装结构,其中,所述传热部是所述热交换器的罩盖,并且所述PCV阀安装在所述罩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CV阀安装结构,其中,所述PCV阀配置成邻接所述热交换器。4.一种用于将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箱强制通风(PCV)阀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PCV阀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窜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窜气再循环系统包括:通风软管,所述通风软管将所述发动机本体连接到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发动机本体中的进气装置并具有使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中产生的窜气再循环到所述进气装置的再循环通路;和所述PCV阀,所述PCV阀安装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调威夫上间均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