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6444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输出杆(2)可上下移动地被插入壳体(1)。插入到该壳体(1)的上部内的第一活塞(21)被固定在输出杆(2),插入到上述壳体(1)的下部内的第二活塞(22)可上下移动地外嵌于上述输出杆(2)。在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之间配置锁止室(25),在第一活塞(21)的上侧以及第二活塞(22)的下侧配置第一释放室(31)以及第二释放室(32)。在上述输出杆(2)的锁止驱动工序中,若向上述锁止室(25)供给压力流体,则首先,被向上驱动的第一活塞(21)将输出杆(2)向上方驱动,接着,被向下驱动的第二活塞(22)经助力机构(36)将上述输出杆(2)向上方助力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附设有助力机构的缸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适合将工件、模具等被固定物大力地固定且保持其固定状态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这种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中,以往,具有专利文献I (日本国 特开2007-268625号公报)记载的缸装置。该以往技术构成如下。作为输出杆的夹紧杆可向上下方向移动地被插入壳体。插入到上述壳体的上部内的杆用的第一活塞被固定在夹紧杆,且在该第一活塞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一锁止室和第一释放室。插入到上述壳体的下部内的助力用的第二活塞可向上下方向移动地外嵌于上述夹紧杆,且在该第二活塞的上下两侧形成第二锁止室和第二释放室。而且,在对上述夹紧杆进行锁止驱动时,向上述第一锁止室以及第二锁止室供给压缩空气,向下驱动上述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这样一来,首先,在上述锁止驱动的低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一活塞向下驱动该夹紧杆,在此后的高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二活塞经助力机构向下助力驱动该夹紧杆。以往,上述助力机构具备设置在夹紧杆的下部的卡合槽和摆动自由地支撑在上述壳体的下部的多个爪部件。而且,在上述助力驱动时,被向下驱动的第二活塞的锥面使爪部件向半径方向的内方摆动,使该爪部件卡合在卡合槽。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8625号公报上述以往技术存在下述问题。因为在前述的助力驱动时,被向下驱动的第二活塞经爪部件和卡合槽向下方助力驱动夹紧杆,所以,该助力驱动时的大的反作用力从卡合槽向上向爪部件作用,将上述的爪部件向上方大力地拉拽。因此,有必要使将上述爪部件摆动自由地支撑在壳体上的构造牢固,该支撑构造变大,缸装置大型。另外,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因为有必要划分形成在第一活塞的下侧的第一释放室和形成在第二活塞的上侧的第二锁止室,所以,有必要在壳体的途中高度部设置壁厚的分隔壁。因此,壳体的高度变高,缸装置进一步大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能够小型地制造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下述的第一至第三各专利技术例如,如图1A至图1D或者图2或图3A至图3D所示,像下述那样构成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有关第一专利技术]具备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插入壳体I的输出杆2、在上述壳体I内与上述输出杆2连结的杆用的第一活塞21、在上述壳体I内相对于上述第一活塞21配置成直列状,且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外嵌于上述输出杆2的助力用的第二活塞22。构成为在上述输出杆2的锁止驱动工序中,在低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一活塞21驱动该输出杆2,在此后的高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二活塞22经助力机构36助力驱动该输出杆2。在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之间配置供给以及排出压力流体的锁止室25,该锁止室25构成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这两者向该两者离开的方向推压。将第一释放室31配置成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二活塞22侧推压,且将第二释放室32配置成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一活塞21侧推压。上述助力机构36被构成为使供给到上述锁止室25的压力流体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从上述第一活塞21离开的方向推压的力反转为朝向该第一活塞21的力,且进行助力转换,向上述输出杆2传递。上述的第一专利技术发挥下述作用效果。通过将压力流体向配置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的锁止室供给,能够将第一活塞向壳体的一端侧推压,且将第二活塞向壳体的另一端侧推压。而且,上述锁止室的压力流体将第二活塞向另一端侧推压的力经助力机构反转,向输出杆传递。因此,助力驱动时的大的反作用力从上述输出杆经助力机构作用于壳体。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作为阻止助力驱动时的大的反作用力的构造,能够替代前述的以往技术中阻止拉拽力的构造,采用阻止压缩力的构造。其结果为,能够使上述的阻止构造简洁地构成,能够小型地制造缸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因为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锁止室,且在第一活塞的外侧以及第二活塞的外侧形成第一释放室以及第二释放室,所以,与前述的以往技术不同,没有必要在壳体的途中高度部设置壁厚的分隔壁。因此,壳体的高度变低,缸装置进一步小型。[有关第二专利技术]具备可向作为轴心方向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的第一端侧以及第二端侧移动地插入壳体I的输出杆2、在上述壳体I内配置在上述第一端侧,且与上述输出杆2连结的杆用的第一活塞21、在上述壳体I内被配置在上述第二端侧,且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外嵌于上述输出杆2的助力用的第二活塞22。被构成为,在上述输出杆2的锁止驱动工序中,在低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一活塞21驱动该输出杆2,在此后的高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二活塞22经助力机构36助力驱动该输出杆2。具备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之间,供给以及排出压力流体的锁止室25,也就是被构成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且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的锁止室25。具备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一活塞21的上述第一端侧的第一释放室31、为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二活塞22的上述第二端侧的第二释放室32。上述助力机构36被构成为使供给到上述锁止室25的压力流体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的力助力转换为向上述的第一端侧的力,向上述输出杆2传递。上述的第二专利技术发挥与前述的第一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有关第三专利技术]具备能够向作为轴心方向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的第一端侧以及第二端侧移动地插入壳体I的输出杆2、在上述壳体I内被配置在上述第一端侧,且与上述输出杆2连结的杆用的第一活塞21、在上述壳体I内被配置在上述第二端侧,且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外嵌于上述输出杆2的助力用的第二活塞22、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之间,供给以及排出压力流体的锁止室25,也就是被构成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且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的锁止室25、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一活塞21的上述第一端侧的第一释放室31、为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二活塞22的上述第二端侧的第二释放室32。另外,具备被构成为将供给到上述锁止室25的压力流体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的力助力转换为向上述的第一端侧的力,向上述输出杆2传递的助力机构36。被构成为在上述输出杆2的锁止驱动工序中,在低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一活塞21将该输出杆2向上述第一端侧驱动,在此后的高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二活塞22经上述助力机构36将该输出杆2向上述第一端侧助力驱动。上述的第三专利技术也发挥与前述的第一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在上述的各专利技术中,优选构成为向前述第一释放室31以及前述第二释放室32供给以及排出压力流体。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必要在上述释放室装配释放用的复位弹簧,所以,能够省略该复位弹簧的装配空隙。因此,能够大幅缩小壳体的高度,紧凑地制造缸装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前述输出杆2内设置将前述第一释放室31和前述第二释放室32连接的连通孔34。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必要在壳体的主干部、壳体的外部设置将上述两个释放室连接的孔、配管,所以,能够更小型地制造缸装置。再有,本专利技术优选附加后述的各实施方式记载的特有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中,图1A到图1D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1A是缸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24 JP 2010-2774511.一种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所述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具有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被插入壳体(I)的输出杆(2)、在上述壳体(I)内与上述输出杆(2)连结的杆用的第一活塞(21)、在上述壳体(I)内相对于上述第一活塞(21)配置成直列状,且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被外嵌于上述输出杆(2 )的助力用的第二活塞(22 ),被构成为,在上述输出杆(2 )的锁止驱动工序中,在低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一活塞(21)驱动该输出杆(2),在此后的高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二活塞(22)经助力机构(36)助力驱动该输出杆(2), 其特征在于,具备 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之间,供给以及排出压力流体的锁止室(25),也就是被构成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这两者向该两者离开的方向推压的锁止室(25 )、 配置成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二活塞(22)侧推压的第一释放室(31)、 配置成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一活塞(21)侧推压的第二释放室(32), 上述助力机构(36)被构成为使供给到上述锁止室(25)的压力流体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从上述第一活塞(21)离开的方向推压的力反转为朝向该第一活塞(21)的力,且进行助力转换,向上述输出杆(2)传递。2.—种带助力 机构的缸装置,所述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具有可向作为轴心方向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的第一端侧以及第二端侧移动地插入壳体(I)的输出杆(2)、在上述壳体(I)内配置在上述第一端侧,且与上述输出杆(2)连结的杆用的第一活塞(21)、在上述壳体(1)内被配置在上述第二端侧,且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外嵌于上述输出杆(2)的助力用的第二活塞(22 ),被构成为,在上述输出杆(2 )的锁止驱动工序中,在低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一活塞(21)驱动该输出杆(2),在此后的高负荷行程时,上述第二活塞(22)经助力机构(36)助力驱动该输出杆(2), 其特征在于,具备 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之间,供给以及排出压力流体的锁止室(25),也就是被构成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且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的锁止室(25)、 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一活塞(21)的上述第一端侧的第一释放室(31)、 为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二活塞(22)的上述第二端侧的第二释放室(32), 上述助力机构(36)被构成为使供给到上述锁止室(25)的压力流体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的力助力转换为向上述的第一端侧的力,向上述输出杆(2)传递。3.—种带助力机构的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够向作为轴心方向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的第一端侧以及第二端侧移动地插入壳体(I)的输出杆(2)、 在上述壳体(I)内被配置在上述第一端侧,且与上述输出杆(2)连结的杆用的第一活塞(21)、 在上述壳体(I)内被配置在上述第二端侧,且可向轴心方向移动地外嵌于上述输出杆(2)的助力用的第二活塞(22)、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活塞(21)和上述第二活塞(22)之间,供给以及排出压力流体的锁止室(25),也就是被构成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且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的锁止室(25)、 为将上述第一活塞(21)向上述第二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一活塞(21)的上述第一端侧的第一释放室(31)、 为将上述第二活塞(22)向上述第一端侧推压而配置在该第二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克斯美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