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研磨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585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钻头研磨定位装置,其是包括一钻头夹持器及一调整底座,其中钻头夹持器设有一方形滑动杆,其于前端结合一螺锁螺帽而容置有筒夹的筒夹座,调整底座的顶部对应滑动杆设有一道V形滑沟,滑沟底部设有一道勾杆容置沟,于勾杆容置沟内滑动设有一前端向上凸设有卡块的勾杆,定位底座后端对应勾杆以可转动方式结合有一勾杆调整钮,其朝勾杆内伸设有一相螺合的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筒夹固设钻头,并旋动勾杆调整钮而调整勾杆所设卡块的位置,使得钻头夹持器以滑动杆放置于滑沟上滑移时,可以前端缘受卡块止挡而调整钻头受磨轮研磨的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即时而快速地调整钻头研磨的深度,达到方便研磨而能节省校正时间的功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设钻头而以砂轮研磨的装置,尤指一种可滑动调整钻头进刀深度而控制其研磨深度的钻头研磨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既有的钻头研磨机,请参看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数第M247339号的“改良的钻头研磨机”新型专利案,其是将钻头装设于挟持件上,再将挟持件插设于研磨座而借助所设的磨轮研磨钻头。借助挟持件插设于研磨座上转动,可以将钻头的前端磨出可用的刃面来,藉此方便研磨钻头。然而上述钻头研磨机欲定位钻头研磨进给的深度时,由于挟持件无法于研磨座上进退,因此需另以一校正装置来校正钻头的深度,但如此来来回回的校正钻头深度非常不便,造成研磨钻头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既有钻头研磨机于研磨钻头时无法直接调整研磨的深度,导致研磨钻头时若需要调整深度则必须来回校准调整,造成使用时的不便,为解决前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钻头研磨定位装置,可即时而快速地调整钻头研磨的深度,达到方便研磨而能节省校正时间的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钻头研磨定位装置是包括一钻头夹持器,该钻头夹持器是包括一方形滑动杆,并于该滑动杆前端结合一筒夹座,于该筒夹座内容设一筒夹,于该筒夹座前端螺设有一向内抵推该筒夹的螺帽;以及一调整底座,该调整底座的顶部对应该方形滑动杆周面的相邻两面于顶部凹设有一道V形滑沟,并于该滑沟中央底部凹设有一道勾杆容置沟,于该勾杆容置沟内沿延伸方向滑动设有一勾杆,该勾杆前端对应该滑动杆前端的端缘朝上凸设一卡块,该调整底座后端对应该勾杆后端以可转动方式结合有一勾杆调整钮,该勾钮调整钮其轴心位朝该勾杆内伸设有一轴向螺合于勾杆内的螺杆。进一步,本技术将调整底座设为包括一基座、一偏转座、一组装臂及一勾杆调整组,其中该基座的一侧向上伸设一枢设结合部,该偏转座是长形块体,并以一侧对应枢设结合部设有一枢转部,并借助枢转部以可转动方式结合于该枢设结合部,该偏转座的顶部凹设有所述的V形的滑沟,该滑沟底部凹设有所述勾杆容置沟,于该滑沟一侧凹设有一与勾杆容置沟相通的凹槽,该组装臂是呈L形并以一端结合于该偏转座的后端面而以自由端对正该勾杆容置沟的后端,该勾杆调整组是包括所述勾杆及所述勾杆调整钮,其中该勾杆于后端的轴心位穿设有一螺孔,另设有一压板以其一端锁固于该凹槽并且使另一端横跨于该勾杆上方,该勾杆调整钮是以可转动方式结合于组装臂的自由端,并朝该勾杆后端的螺孔伸设所述相螺合的螺杆。更进一步,本技术将所述滑动杆设为周面上的四转角各形成一道切面的方杆,其于轴心位穿设有一穿孔,并于接近前端面的周面环设有一凹沟,于该凹沟与前端面之间的周面垂直穿设有一与穿孔相通的螺孔,并且所述筒夹座后端对应穿孔伸设有一插设于该穿孔前端且的容置管部,该容置管部对应该螺孔设有一环定位凹沟,另设有一螺柱螺锁于该螺孔内并且内端抵靠定位凹沟,该筒夹座的轴心位形成一锥形穿孔,并于该锥形穿孔前端形成一环圆形的螺牙部,所述筒夹是后端周面为锥面且前端形成一环抵推锥面的筒夹体,并于轴心位穿设有一钻头穿孔,所述螺帽后端外周面设有一螺锁于该筒夹座所设螺牙部的螺牙部,该螺帽的轴心位并形成一配合该筒夹前端形状而与其嵌合的嵌合锥孔。当本技术使用时,是将钻头插设于筒夹内,并借助螺帽朝筒夹座锁紧而定位,接着将钻头挟持器以滑动杆的相邻两外面配合V形的滑沟而放置于调整底座的顶部滑动,并借助勾杆前端的卡块止挡钻头挟持器的滑动杆前端缘,藉此定位调整钻头挟持器伸出钻头的深度。欲调整钻头研磨进给的深度时,是转动勾杆调整钮而调整与其前端所设螺杆相螺合的勾杆前后进退,藉此调整勾杆前端所设的卡块前后滑动,调整钻头挟持器放置于V形滑沟上而可向前滑动的极限距离,使钻头可以对应磨轮进给不同的预定深度,并且当研磨过程中需要即时调整钻头的进给深度时,可以立即转动勾杆调整钮来调整。借助上述钻头挟持器与调整底座的滑动后定位配合,加以勾杆定位钻头挟持器滑动前进深度调整方便,使本技术可即时而快速地调整钻头研磨的深度,达到方便研磨而能节省校正时间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钻头挟持器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使本技术能据以实施,以下以图1-5的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详细的构造特征及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钻头研磨定位装置,其是包括一钻头夹持器(10)及一供钻头夹持器(10)滑动定位的调整底座(20),其中如图1-3所示,该钻头夹持器(10)是包括一方形滑动杆(11)、一装设于滑动杆(11)前端的筒夹座(12)、一容置于筒夹座(12)内的筒夹(13)及一螺锁于筒夹座(12)前端的螺帽(14),其中;滑动杆(11)是周面上的四转角各形成一道切面(111)的方杆,其于轴心位穿设有一穿孔(112),并于接近前端面的周面环设有一凹沟(113),于凹沟(113)与前端面之间的周面垂直穿设有一与穿孔(112)相通的螺孔(114);筒夹座(12)是圆管状,并于后端对应穿孔(112)伸设有一插设于滑动杆(11)穿孔(112)前端且直径较小的容置管部(121),容置管部(121)对应螺孔(114)于外周面设有一环定位凹沟(122),另设有一螺柱(15)螺锁于该螺孔(114)内并且内端抵靠定位凹沟(122)而将筒夹座(12)定位于滑动杆(11)上,筒夹座(12)的轴心位形成一前端直径较大的锥形穿孔(123),并于锥形穿孔(123)前端的孔壁外扩形成一环圆形的螺牙部(124),筒夹(13)是后端周面为锥面且前端形成一环抵推锥面的筒夹体,其以后端对应容置于筒夹座(12)的锥形穿孔(123)内且于轴心位穿设有一钻头穿孔(131),螺帽(14)后端外周面设有一环螺牙部(141),以螺牙部(141)螺锁于筒夹座(12)前端所设的螺牙部(124),螺帽(14)的轴心位并形成一配合筒夹(13)前端形状而与筒夹(13)前端嵌合的嵌合锥孔(142)。如图1、2、4、5所示,该调整底座(20)是包括一基座(21)、一以可旋转方式结合于基座(21)一侧的偏转座(22)、一结合于偏转座(22)的组装臂(23)、一结合于组装臂(23)及偏转座(22)的勾杆调整组(24),其中基座(21)是设有一底板部(211),于底板部(211)一侧向上伸设一板状的枢设结合部(212),偏转座(22)是长形块体,并以一侧对应枢设结合部(212)设有一枢转部(221),偏转座(22)并借助枢转部(221)以可转动方式结合于基座(21)其枢设结合部(212)的一侧而可以前、后端上下偏转,偏转座(22)的顶部对应滑动杆(11)周面的相邻两面凹设有一道V形的滑沟(222),并于滑沟(222)中央底部凹设有一道方形的勾杆容置沟(223),于滑沟(222)一侧凹设有一与勾杆容置沟(223)相通的凹槽(224),组装臂(23)是呈L形并以一端结合于偏转座(22)的后端面而以自由端对正勾杆容置沟(223)的后端,勾杆调整组(24)是包括一勾杆(241)、一勾杆调整钮(245)及一螺杆(246),其中勾杆(241)是方杆并滑动设于勾杆容置沟(2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头研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包括:    一钻头夹持器,该钻头夹持器是包括一方形滑动杆,并于该滑动杆前端结合一筒夹座,于该筒夹座内容设一筒夹,于该筒夹座前端螺设有一向内抵推该筒夹的螺帽;以及    一调整底座,该调整底座的顶部对应该方形滑动杆周面的相邻两面于顶部凹设有一道V形滑沟,并于该滑沟中央底部凹设有一道勾杆容置沟,于该勾杆容置沟内沿延伸方向滑动设有一勾杆,该勾杆前端对应该滑动杆前端的端缘朝上凸设一卡块,该调整底座后端对应该勾杆后端以可转动方式结合有一勾杆调整钮,该勾钮调整钮其轴心位朝该勾杆内伸设有一轴向螺合于勾杆内的螺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呈彬
申请(专利权)人:铭帅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