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使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891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子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音使用电路,该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R1与电压源U1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R2与电压源U1连接;所述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L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1与功率放大器的第8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且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2与功率放大器的第7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R输入端连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具有保证信号不失真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音使用电路
技术介绍
静音使用电路的现有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Ql的基极通过Rl与电压源Ul连接,Q2的基极通过R2与电压源Ul连接;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L输入端连接,Ql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l与功率放大器的第8引脚连接;Ql的发射极接地且与Q2的发射极连接,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与功率放大器的第7引脚连接,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R输入端连接。在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静音的电路由于Ql、Q2为正接,所以三极管的电流可能产生在放大区,影响号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信号失真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静音使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Rl与电压源Ul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R2与电压源Ul连接;所述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L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l与功率放大器的第8引脚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地且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2与功率放大器的第7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R输入端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Ql和Q2反接,这样保证三极管的电流流向改变,从而使得电流不可能产生在放大区,保证信号不失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静音电路结构图;图2为技术提供的静音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静音电路,该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21和三极管Q222,Ql的基极通过Rl与电压源Ul连接,Q2的基极通过R2与电压源Ul连接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L输入端连接,Ql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l与功率放大器的第8引脚连接;Q1的集电极接地且与Q2的集电极连接,Q2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2与功率放大器的第7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R输入端连接。由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Ql和Q2反接,这样保证三极管的电流流向改变,从而使得电流不可能产生在放大区,保证信号不失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音使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R1与电压源U1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R2与电压源U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L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1与功率放大器的第8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且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2与功率放大器的第7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R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音使用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阻Rl、电阻R2、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Rl与电压源Ul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R2与电压源Ul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志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佳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