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设计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静音电路及具有该静音电路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电视正处于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阶段,为了保证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之间的兼容性,多采用机顶盒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在机顶盒中,首先,数字音频经音频解码器解码后,再由音频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将其转为模拟信号,最后,经运放滤波放大后送线性输出。通常情况下,机顶盒工作于单电源、非平衡模式,其内部电路需偏置在一个非零的静态工作点上。具体的,将机顶盒中的音频DAC偏置在略低于1/2VA的位置,VA为音频DAC的模拟电源电压,一般为3. 3V ;将机顶盒中的输出运放偏置在l/2Vcc的静态工作点上,Vcc为运放电源电压,通常为12V。为了隔离音频DAC和运放,以及运放和下游设备输入级之间不同的静态工作点,还需要在它们之间用电容进行耦合。但是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电路,当机顶盒上电或下电时,音频DAC和运放输出会发生从零到静态工作点,或从静态工作点到零的瞬态变化。这一瞬态过程经隔直电容后变为满摆幅的冲击脉冲,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静音控制子电路和音频上下电控制子电路;所述静音控制子电路包括: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的公共端与片上系统的第一通用输出控制口MUTE_CTL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PNP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PNP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PNP管Q1的集电极与并联的电阻R3和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NPN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NPN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NPN管Q2和NPN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管Q2的集电极与音频数字模拟转换器DAC的音频输出右声道AUDIO_R端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静音控制子电路和音频上下电控制子电路; 所述静音控制子电路包括电阻Rl与电阻R2并联的公共端与片上系统的第一通用输出控制口 MUTE_CTL端连接;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PNP管Ql的基极连接; 所述PNP管Ql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PNP管Ql的集电极与并联的电阻R3和电阻R4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NPN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NPN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NPN管Q2和NPN管Q3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NPN管Q2的集电极与音频数字模拟转换器DAC的音频输出右声道AUDIO_R端连接,所述NPN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音频DAC的音频输出左声道AUDIO_L端连接; 所述音频上下电控制子电路包括电阻R5与电阻R6并联的公共端与片上系统的第二通用输出控制口 PWR_CTL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NPN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NPN管Q4的发射极连接后接地; 所述NPN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7串联,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及PNP管Q5的基极连接; 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PNP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PNP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音频DAC的电源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静音控制子电路,所述音频上下电控制子电路,以及所述片上系统分别连接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片上系统上电后,控制所述片上系统的PWR_CTL端输出高电平,向所述音频DAC上电;控制所述片上系统的MUTE_CTL端输出低电平,致所述PNP管Ql导通,以使所述NPN管Q2和NPN管Q3将所述音频DAC的左右音频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