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165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装置,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吸收塔吸收后的不凝性气体夹带水沫,影响后续管道气体流动和在线分析装置的长期稳定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包括吸收塔,其内部上端设置吸收液体分布器;吸收塔底部的侧壁设置催化反应气入口,位于催化反应气入口之下的位置设置吸收后的吸收液出口;所述吸收塔顶部侧壁设置吸收液入口,位于吸收液入口之上的位置设置吸收后气体出口;所述吸收液体入口与所述吸收液体分布器管道连接;所述的分布器的开孔为条形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催化反应气在吸收塔中的吸收操作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研究领域,反应器是工艺流程的主要单元设备,从反应器出来的催化反应气的收集是整个工艺的最后一步,特别在催化剂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催化反应气的收集处理,这其中工作量很大,为了提高这方面的工作效率,各研究单位都开发了自动吸收和在线分析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催化剂开发,因此催化反应气的收集和处理有时直接关系到催化剂研究的进程和效率。在已有的处理方法中,通过将催化反应气体在吸收塔内用吸收液进行吸收,将催化反应气体中能够溶于吸收液的成分吸收下来,而不凝性气体通过吸收塔顶进入后续系统,或者直接通过在线分析系统,在目前应用情况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吸收液的分布对吸收塔的操作稳定性和吸收效果始终是关键控制因素,因为保持吸收液在一定时间段内进入吸收塔流量的稳定,才能保持吸收塔出来的液体各成分浓度的稳定。2.吸收塔内吸收液在填料上方的均匀分布是保证催化反应气完全吸收的前提,因此要设计好塔内的液体分布器,使之能够保证吸收液在吸收塔内的吸收效果。3.吸收塔顶出口的不凝性气体一般要进入分析仪器分析其组分浓度,后续管道的定量设备和分析仪器内的色谱柱对气体湿度要求很高,而且在线分析系统的管线内径较小,高湿度的气体在管线中长时间通过,会有液体凝结,从而增加管道阻力,影响在线分析的稳定运行。在专利文件CN201231124中介绍了一种催化反应器的自动吸收和收集装置,该专利的吸收工艺中,由于液体分布器采用一般的打孔方式,液体通过孔下流的同时,经吸收的不凝性气体也通过此孔向上流动,因此液体下流呈间隙式,并会形成水膜,气体向上流动时会冲破水膜形成液沫,被气体带入后续管道和在线分析系统,影响系统稳定性,气体所带的液体进入后续管道和在线分析系统,导致系统不稳定,需要较为频繁的检修,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往技术中吸收塔吸收后的不凝性气体夹带水沫,影响后续管道气体流动和在线分析装置的长期稳定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装置,该装置既能对催化反应气进行稳定吸收,又能防止后续系统操作的不稳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用于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装置,包括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I内部上端设置吸收液体分布器6 ;所述吸收塔I底部的侧壁设置催化反应气入口 2,位于催化反应气入口 2之下的位置设置吸收后的吸收液出口 5 ;所述吸收塔I顶部侧壁设置吸收液入口 4,位于吸收液入口 4之上的位置设置吸收后气体出口 3 ;所述吸收液体入口 4与所述吸收液体分布器6管道连接;所述的分布器6的开孔为条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布器6的开孔优选成列分布,当每列设置的开孔数为两个以上时,相邻开孔以条形的短边端相靠近至短边间的间隔优选为广3毫米。所述的列之间可优选平行设置,此时更优选相邻列之间的间隔为广3毫米;所述的列之间也可优选辐射排列,此时更优选相邻的列之间的夹角为5至3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后气体出口 3优选与至少一个缓冲器7或8管道连接;当缓冲器有两个以上时,缓冲器之间可以采用串联或并联或者混联的方式管道连接,优选串联的方式管道连接;所述缓冲器优选按照侧进顶出的方式管道连接。本技术的关键是采用了上述的吸收液体分布器,与现有技术的分布器相比,更有利于洗手液均匀分布在塔整个横截面,提高了吸收效果以及吸收后气液分离效果,减少了液沫带入后续管线,当吸收后气体出口 3与至少一个缓冲器管道连接后,液沫带入后续管线的程度进一步降低。因此本技术极大降低进入后续管道的液沫夹带,从而提高在线分析系统的操作稳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后,后续流程连续运行时间可高达1000小时还不需要检修,而对比现有技术运行200小时就需要检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包括两个缓冲器的示意图。其工艺路线是,通过外接急冷器(未示出)处理过的催化反应气从进口 2进入吸收塔,水吸收塔的下部液相进入外接液体储罐(未示出),在吸收塔上部的不凝性气体依次经过2个串联的缓冲灌,然后进入下道工序例如在线分析。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吸收液体分布器。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吸收液体分布器。下面通过在丙烯氨氧化的反应工艺中对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试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采用图1和图2的装置进行丙烯腈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试验,主要产物丙烯腈收率和其他组分收率都在允许分析误差范围内。其中具有两个开孔的列内,短边之间的间隔为2毫米,相邻列之间的间隔为2毫米。试验结果表明,后续流程连续运行时间1000小时还不需要检修,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和操作稳定性,可以与在线分析系统一起应用,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实施例2采用图3所示的分布器,分布器开孔呈辐射排列,相邻的开孔之间的夹角为24°,初此之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后续流程连续运行时间1000小时还不需要检修,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和操作稳定性,可以与在线分析系统一起应用,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实施例3除了不使用后续缓器7和8以外,其它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后续流程连续运行时间800小时还不需要检修,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和操作稳定性,可以与在线分析系统一起应用,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比较例I吸收液体分布器采用传统的打圆孔方式,其它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运行结果,后续流程连续运行时间不到200小时就需要对管线中液体进行排除,不然后续流程阻力明显加大,无法进行在线 分析,需要经常检修,影响系统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于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装置,包括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内部上端设置吸收液体分布器(6);所述吸收塔(1)底部的侧壁设置催化反应气入口(2),位于催化反应气入口(2)之下的位置设置吸收后的吸收液出口(5);所述吸收塔(1)顶部侧壁设置吸收液入口(4),位于吸收液入口(4)之上的位置设置吸收后气体出口(3);所述吸收液体入口(4)与所述吸收液体分布器(6)管道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布器(6)的开孔为条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催化反应气的吸收和除沫装置,包括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I)内部上端设置吸收液体分布器(6);所述吸收塔(I)底部的侧壁设置催化反应气入口(2),位于催化反应气入口(2)之下的位置设置吸收后的吸收液出口(5);所述吸收塔(I)顶部侧壁设置吸收液入口(4),位于吸收液入口(4)之上的位置设置吸收后气体出口(3);所述吸收液体入口(4)与所述吸收液体分布器(6)管道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布器(6)的开孔为条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布器(6)的开孔成列分布,当每列设置的开孔数为两个以上时,相邻开孔以条形的短边端相靠近至短边间的间隔为广3毫米。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微波宋曙光何志良朱仡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