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状工件内表面复合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86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电解作用和由研磨件产生的摩擦作用相结合,对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进行研磨的圆筒状工件内表面复合研磨装置。在导电转轴上形成流体压供给孔,在转轴前端装有圆盘状的电极。在电极的周面上沿周向形成彼此隔开的若干个配合孔。在配合孔中装有可沿电极的径向进行移动的膜片,膜片内侧的配合孔部分通过联通孔与流体压供给孔联通。在膜片的外表面上装有可与膜片一起移动的、对工件的内表面推压及自由离合的磨具。(*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电解作用和磨具的磨擦作用对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进行复合研磨用的圆筒状工件内表面复合研磨装置。电解复合研磨是将电解作用和磨具的磨擦作用相结合,对金属表面进行高精度的研磨光整加工。将本电解复合研磨技术用于研磨圆筒工状工件的内表面,在使磨具起磨擦作用时,必须施加将磨具紧压在被研磨面(即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上的压力。为此,作为施加压力的方法,以往是使用弹簧这样,在使用弹簧时,在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处有限的空间内,随着磨具的磨耗,弹簧的压力减弱,所以存在达不到规定的研磨性能的问题。另外,弹簧是通过给定的挠曲形变才能产生压紧力,为了形成这种挠曲形变,必须通过弹簧的作用使直径比工件内径大的装配磨具沿径向收缩,方才能将研磨工具插入圆筒状的工件内。因此,存在必须备有将该研磨工具插入工件内的专用的导入装置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磨具被磨耗,也能始终保持一定的压紧力,且不需要专用的导入装置就能很容易地插入工件内的圆筒状工件内表面的复合研磨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圆筒状工件内表面的复合研磨装置设有形成流体供给孔的导电转轴;安装在该转轴前端的圆盘状的电极,在该电极的周面上形成沿圆周方向彼此保持一定间距的若干个配合孔;装在该配合孔中能沿电极的径向进行移动的膜片;使上述流体压供给孔与比膜片更靠里的配合孔部分相联通的联通孔;以及装在膜片的外表面上、且能与膜片一并移动,对上述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推压及自由离合的磨具。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就能通地转轴上的流体压供给孔与电极的联通孔向膜片供给流体压,从而将磨具压在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上,所以通过调节流体压,能任意调节研磨具的压紧力,随着研磨具的磨耗,流体压增大,所以能经常施加一定的压紧力,从而能对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进行高精度的研磨加工。另外,通过减小流体压力,能使磨具退入电极的配合孔中,所以不需要使用专用的导入装置,就能简单地将研磨工具插入圆筒状工件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圆筒状工件内表面复合研磨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是该研磨装置的横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部分的动作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断面图。下面说明实施例。图1-图3中,1是圆筒状工件。本专利技术的研磨装置设有插入该工件1内部的导电转轴2,在该轴2的内部,沿轴心方向设有流体压供给孔3。厚圆盘状的电极4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转轴2的前端。在该电极4的周向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三个等间距的配合孔5。在电极4的内部,形成使流体压供给孔3与配合孔5联通的联通孔6。在配合孔5的周向内表面上设有安装座8,利用该安装座安装膜片7,该膜片7将配合孔5的内部沿径向分隔成内外两个部分。该膜片7是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分隔成的内部部分与联通孔6联通。膜片7可沿电极4的径向进行移动,用粘接或螺纹紧固等方法将膜片7紧密安装在安装座8上,以使其与安装座8之间不会泄漏空气等一类的工作流体。在膜片7的外表面上装有底板9,该底板9的外表面上装有安装板10,砂轮等一类的磨具11安装在该安装板10的外表面上。磨具11与膜片7连成一整体,可沿电极4的径向进行移动。在安装板10的两侧设有夹持磨具11用的安装卡爪12。在圆盘状电极4的两侧,装有供磨具导向用的圆盘13、14。这些圆盘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用来对磨具的移动进行导向。圆盘13的底端由转轴2的阶肩15和电极4夹持。圆盘14的前端用螺钉16安装在电极4上。17是直流电源以转轴2为阴极以工件1为阳极施加电压。向圆筒状工件1的内部供给电解液18。其次说明动作。由图中未示出,另外设置的流体压供给源向转轴2上的流体压供给孔3中供给例如空气,该空气产生的流体压通过联通孔6和配合孔5传递到膜片7上。结果,膜片7被其沿径向压出外移,与此同时,磨具11经过导向圆盘13、14导向,压在圆筒状工件1的内表面上。在此状态下使转轴2旋围,使直流电源17的阴极端与转轴2导通,同时阳极端与圆筒状工件1导通,施加电压,并向工件1的内部供给电解液18。这样,便在电极4与工件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G中产生电解作用。而且该电解作用和由磨具11产生的磨擦作用一起作用在圆筒状工件1的内表面上,对该内表面进行高精度研磨加工。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研磨件11是三个,但采用两个以上都可以。另外,工作流体除了使用气体之外,还可以使用液体,也无妨碍。权利要求1.圆筒状工件内表面复合研磨装置,设有形成流体压供给孔的导电转轴;装在该转轴前端的圆盘状的电极;在该电极的周面上形成的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若干个配合孔;在该配合孔中装有可沿电极径向移动的膜片、使上述流体压供给孔与比膜片更靠里侧的配合孔部分联通的联通孔、以及装在膜片的外表面上、可与该膜片一并移动而对上述圆筒状工伯的内表面推压及自由离合的研磨件。全文摘要一种将电解作用和由研磨件产生的摩擦作用相结合,对圆筒状工件的内表面进行研磨的圆筒状工件内表面复合研磨装置。在导电转轴上形成流体压供给孔,在转轴前端装有圆盘状的电极。在电极的周面上沿周向形成彼此隔开的若干个配合孔。在配合孔中装有可沿电极的径向进行移动的膜片,膜片内侧的配合孔部分通过联通孔与流体压供给孔联通。在膜片的外表面上装有可与膜片一起移动的、对工件的内表面推压及自由离合的磨具。文档编号B24B5/00GK1101872SQ93119320公开日1995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田宫胜恒, 本田昭一, 真津野辉雄 申请人: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圆筒状工件内表面复合研磨装置,设有形成流体压供给孔的导电转轴;装在该转轴前端的圆盘状的电极;在该电极的周面上形成的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若干个配合孔;在该配合孔中装有可沿电极径向移动的膜片、使上述流体压供给孔与比膜片更靠里侧的配合孔部分联通的联通孔、以及装在膜片的外表面上、可与该膜片一并移动而对上述圆筒状工伯的内表面推压及自由离合的研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宫胜恒本田昭一真津野辉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