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扇及其导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171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循环扇及其导风装置,循环扇至少包括壳体、盖体、导风装置、从动叶以及主动叶。盖体架构于与壳体接合以建构容置空间;导风装置设置于盖体,且至少包括导风罩以及设置于盖体及导风罩的磁阻结构;从动叶设置于容置空间:主动叶设置于容置空间且邻设于从动叶,用以产生风力驱使从动叶以及导风罩转动;其中,磁阻结构的磁涡流产生磁扭力,以减缓导风罩的转速。借由主动叶以风能驱动从动叶及导风罩,并通过磁阻结构调整导风罩的转速以使导风效果最佳化,进而达到提高空气循环效率、节约能源以及简化空间配置并降低成本等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扇,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磁阻式阻尼结构调适最佳导风效果的自动导向节能循环扇及其导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抬头,节能减碳政策已经成为公家机关甚至私人企业加强研讨的目标,夏季的电力节约更是目前全球改进、革新的目标。因此,不论是机关、企业、学校或家庭,都开始着重于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及时间,而为了维持空气流通且促进空间的利用,市面上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风扇、循环扇等产品。现有的循环扇大多是直接使用马达带动扇叶以及导风装置,以使扇叶因转动产生风力,并借由导 风装置转动而吹送至不同区域,借此增进室内的气体对流并控制室内温度。为了促进空间的利用,又以嵌入式循环扇为目前室内循环扇的主流。然而,由于空间及位置的限制,往往使得此类产品效能无法有效发挥,且当室内对流需求风量增加时,循环扇需使用较长、较大的扇叶,因此,必须搭配大功率且大尺寸的马达,才得以提供足够的扭力以供循环扇进行运转,且循环扇整体体积势必要迁就大尺寸马达而大幅提升,造成空间的浪费。此外,由于现行循环扇的导风装置是同步由马达枢动而运转,往往有转速过快的情形,而使风量过于集中,无法有效散开并吹送至各个区域,使得空气循环效率不佳。当然,也连带使整体的耗电量大幅提高,既无法达成节能减碳的目的,亦徒增空间配置的困难以及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扇及其导风装置,以解决现有循环扇于室内对流需求风量增加时,需使用较长、较大的扇叶,并搭配大功率且大尺寸的马达,而造成整体体积及耗电量大幅提升,以及导风装置转速过快而使风量过于集中,无法有效散开并吹送至各个区域,使空气循环效率不佳,连带影响整体耗电量提高,而无法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且徒增空间配置的困难以及成本的浪费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扇及其导风装置,借由主动叶以风能驱动从动叶,得以选用较小型的扇叶搭配较小尺寸的马达,而减少循环扇的体积及耗电量,并通过磁阻结构调整导风装置的转速以使导风效果最佳化,进而达到提高空气循环效率、节约能源以及简化空间配置并降低成本等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循环扇,至少包括:一壳体;一盖体,架构于与该壳体接合以建构一容置空间;一导风装置,设置于该盖体,至少包括:一导风罩;以及一磁阻结构,设置于该盖体以及该导风罩;一从动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以及一主动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邻设于该从动叶,用以产生风力驱使该从动叶以及该导风罩转动;其中,该磁阻结构的磁涡流产生磁扭力,以减缓该导风罩的转速。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导风装置,适用于一循环扇,且该循环扇至少包括一盖体以及一主动叶,该导风装置设置于该盖体,至少包括:一导风罩,受该主动叶产生的风力驱使而转动;以及一磁阻结构,设置于该盖体以及该导风罩,该磁阻结构的磁涡流产生磁扭力,以减缓该导风罩的转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循环扇及其导风装置,借由主动叶以风能驱动从动叶,得以选用较小型的扇叶搭配较小尺寸的马达,而减少循环扇的体积及耗电量,并通过磁阻结构调整导风装置的转速以使导风效果最佳化,进而达到提高空气循环效率、节约能源以及简化空间配置并降低成本等目的与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扇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的循环扇组合后的俯视不意图。图2B为图1的循环扇组合后的仰视示意图。图3A为图2B所示循环扇的A-A剖面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循环扇的从动叶俯视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循环扇的从动叶俯视图。图3D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循环扇的从动叶俯视图。图3E为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导风罩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循环扇:1壳体:2容置空间:21盖体:3第一导流结构:31导风装置:4导风罩:41第二导流结构:411磁阻结构:42第一磁性元件:421第二磁性元件:422从动叶:5承载部:51第一叶片:52环形结构:53第二叶片:54主动叶:6锁固元件:7马达:8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扇I主要应用于增进对流循环并控制环境温度,且循环扇I至少包括壳体2、盖体3、导风装置4、从动叶5以及主动叶6。其中,盖体3架构于与壳体2接合以建构容置空间21,用以容设循环扇I的零组件,以及提供从动叶5及主动叶6运转所需的空间。导风装置4设置于盖体3,且导风装置4至少包括导风罩41以及磁阻结构42,磁阻结构42同时设置于盖体3以及导风罩41。从动叶5设置于容置空间21中,且主动叶6邻近从动叶5而设置于容置空间21中,用以产生风力并驱使从动叶5以及导风罩41转动。于一些实施例中,磁阻结构42可为永久磁铁,亦可为铁、钴、镍等磁导体,举例而言,设置于盖体3以及导风罩41的磁阻结构42可为永久磁铁搭配永久磁铁,亦可为永久磁铁搭配磁导体,但不以此为限,用以通过磁力变化及感应而产生磁涡流,进而产生磁扭力,以减缓或降低导风罩41的转速。通过磁阻结构42调整导风装置4的导风罩41的转速,以使导风效果最佳化,进而达到提高空气循环效率、节约能源以及简化空间配置并降低成本等功效。请参阅图2A及图2B,其分别为图1的循环扇组合后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1的循环扇组合后的仰视示意图。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本专利技术循环扇I的组合方式,是通过将盖体3与壳体2接合以建构出容置空间21 (如图1所示),并将从动叶5以及主动叶6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1,使主动叶6于容置空间21内进行运转,且以风力驱动从动叶5,使其于容置空间21内转动。换言之,从动叶5以及主动叶6设置并运转于盖体3以及壳体2之间的区域,并借由主动叶6以风能驱动从动叶5,而达到选用较小型的扇叶搭配较小尺寸的马达,以减少循环扇的体积及耗电量、增进空气循环效率、减低噪音以及符合安全规定等功效。于一些实施例中,盖体3更包括第一导流结构31,且导风罩41更包括第二导流结构411,第一导流结构31以及第二导流结构411可为例如但不限于环形结构、片型结构、网状结构、镂空结构或长方结构等,用以增进入、出风的区域,或用以承受主动叶6产生的风力,进而带动第一导流结构31或导风罩41转动,更可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提供主动叶6运转所需的风量,或者将从动叶5及主动叶6运转后产生的风量部分回收再行循环,以增进空气对流循环的整体效率,而减少循环扇I的体积及耗电量,进而达到节约能源,以及简化空间配置并降低成本等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本专利技术循环扇I的壳体2及盖体3可通过粘贴、锁固或卡扣的方式接合,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B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扇I更可包括至少一锁固元件7,用以对壳体2及盖体3进行锁固,以增强其结构强度以及增加使用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扇I主要应用为安装于室内以增进对流循环,故为使用者拆装方便的考量,又可将锁固元件7设计为例如是一长螺丝由盖体3的一侧穿设于盖体3以及壳体2,并于壳体2的一侧以螺帽与的结合为较佳,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3A并配合图1,其中图3A为图2B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壳体;一盖体,与该壳体接合以建构一容置空间;一导风装置,设置于该盖体,该导风装置至少包括:一导风罩;以及一磁阻结构,设置于该盖体以及该导风罩;一从动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以及一主动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主动叶邻设于该从动叶,该主动叶用以产生风力驱使该从动叶以及该导风罩转动;其中,该磁阻结构的磁涡流产生磁扭力,以减缓该导风罩的转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壳体; 一盖体,与该壳体接合以建构一容置空间; 一导风装置,设置于该盖体,该导风装置至少包括: 一导风罩;以及 一磁阻结构,设置于该盖体以及该导风罩; 一从动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以及 一主动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主动叶邻设于该从动叶,该主动叶用以产生风力驱使该从动叶以及该导风罩转动; 其中,该磁阻结构的磁涡流产生磁扭力,以减缓该导风罩的转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扇,其中该磁阻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至少一第二磁性元件,且该第一磁性元件及该第二磁性元件为永久磁铁或磁导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扇,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以及该第二磁性元件的至少一者为永久磁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扇,其中该盖体还包括一第一导流结构,且该导风罩还包括一第二导流结构,该第一导流结构以及该第二导流结构用以增加入风及出风的区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扇,其中该第一导流结构以及该第二导流结构为一环形结构、一片型结构、一网状结构、一镂空结构或一长方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扇,其中该第二导流结构为同一方向的斜角叶片结构。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楯成刘文彬庄坤富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