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1377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5:05
一种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它主要由换向滑移齿轮,转向滑移齿轮,各种惰轮,各种调速齿轮,锥齿轮,输入轴,车轮、机架等组成。换向的动力源和转向的动力源由同一电机提供,换向滑移齿轮具有三个滑移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前进、后退和停车,转向滑移齿轮具有三个滑移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左转、右转和不转向。通过滑移齿轮和换向滑移齿轮三个位置不同组合,实现机动车的6种运行状态:前进左转、前进右转、后退左转、后退右转、前进不转向和停止。它以纯机械传动系统换向和转向双动力源合二为一,原理和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各种功能实现操作方便,减少空转齿轮,能源消耗低,成本低廉,利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传动系统,尤其是能够实现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机动车的前进、后退和停止的换向通常用交流电动机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而转向则由液压马达带动小齿轮转动,然后小齿轮与实现转向的大齿轮啮合,通过控制液压马达的正、反转和停止来实现其右转、左转和停止转向。机动车行业希望实现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主要由换向滑移齿轮,转向滑移齿轮,各种惰轮,各种调速齿轮,机架等组成,实现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传动路线合成的功能。目前,机动车实现前进、后退和停止的驱动动力源和实现右转、左转和停止转向的动力源为两个不同的动力源,并且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传递路线存在空转齿轮,增加能量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机动车转向和换向为两个动力源分别控制的不足: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能量消耗大。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合成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为一个动力源。本技术具体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主要由换向滑移齿轮,转向滑移齿轮,各种惰轮,各种调速齿轮,机架等组成。换向滑移齿轮具有三个滑移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前进、后退和停车:其中前进传递路线是换向滑移齿轮、啮合换向惰轮B、换向惰轮C、前进调速齿轮、锥形齿轮A、锥形齿轮B、调速齿轮A、调速齿轮B,后退传递路线是换向滑移齿轮、啮合换向惰轮A、后退调速齿轮、锥形齿轮A、锥形齿轮B、调速齿轮A、调速齿轮B。转向滑移齿轮具有三个滑移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左转、右转和不转向:其中左转传递路线是转向滑移齿轮、转向惰轮A、左转调速齿轮,右转传递路线是转向滑移齿轮、转向惰轮B、转向惰轮C、右转调速齿轮。通过滑移齿轮和换向滑移齿轮三个位置的滑移不同组合,通过不同传递路线,实现机动车的6种运行状态:前进左转、前进右转、后退左转、后退右转、前进不转向和停止。各种功能实现操作方便。换向的动力源和转向的动力源由同一电机提供,简化动力装置,节约能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解决了机动车机的6种运行状态:前进左转、前进右转、后退左转、后退右转、前进不转向和停止的动力源为两个不同的动力源,转向液压助力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传递路线存在空转齿轮,能量消耗高不足的问题,它以纯机械传动系统换向和转向双动力源合二为一,原理和结构简单,方便制作,操作简单,能源消耗低,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传动系统示意图。图中1.转向滑移齿轮,2.换向滑移齿轮,3.换向惰轮B,4.换向惰轮C,5.前进调速齿轮,6.后退调速齿轮,7.锥形齿轮A,8.锥形齿轮B,9.调速齿轮A,10.调速齿轮B,11.换向惰轮A,12.转向惰轮A,13.左转调速齿轮,14.右转调速齿轮,15.机动车车轮,16.输入主轴,17.转向惰轮C,18.转向惰轮B。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包括转向滑移齿轮1,换向滑移齿轮2,各种惰轮3、4、11、12、17、18,各种调速齿轮5、6、9、10、13、14,锥形齿轮7、8,输入轴16。其中,转向滑移齿轮I通过滑移,具有三个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左转、右转和不转向;换向滑移齿轮2通过滑移,具有三个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前进、后退和停止。换向的动力源和转向的动力源由同一电机提供,通过输入轴16输入。实现机动车的左转的传递路线:转向滑移齿轮I滑移至啮合转向惰轮A12,转向惰轮A12啮合左转调速齿轮13,左转调速齿轮13带动机动车车轮15左转。实现机动车的右转的传递路线:转向滑移齿轮I滑移至啮合转向惰轮B18,转向惰轮B18啮合转向惰轮C17,转向惰轮C17啮合右转调速齿轮14,右转调速齿轮14带动机动车车轮15右转。实现机动车的不转向的传递路线:滑移齿轮I滑移至中位,空套在输入主轴16上,机动车车轮15不转向。实现机动车的前进的传递路线:换向滑移齿轮2滑移至啮合换向惰轮B 3,换向惰轮B 3啮合换向惰轮C 4,换向惰轮C 4啮合前进调速齿轮5,前进调速齿轮5带动锥形齿轮A 7转动,锥形齿轮A 7啮合锥形齿轮B 8,锥形齿轮B 8带动调速齿轮A 9转动,调速齿轮A 9啮合调速齿轮B 10,调速齿轮B 10带动机动车车轮15前进。实现机动车的后退的传递路线:换向滑移齿轮2滑移至啮合换向惰轮A 11,换向惰轮A 11啮合后退调速齿轮6,后退调速齿轮6带动锥形齿轮A 7转动,锥形齿轮A 7啮合锥形齿轮B 8,锥形齿轮B 8带动调速齿轮A 9转动,调速齿轮A 9啮合调速齿轮B 10,调速齿轮B 10带动机动车车轮15后退。实现机动车的停止的传递路线:换向滑移齿轮2滑移至中位,空套在输入主轴16上,机动车车轮15停止。通过滑移齿轮I和换向滑移齿轮2三个位置的滑移,通过不同传递路线,实现机动车的6种运行状态:前进左转、前进右转、后退左转、后退右转、前进不转向和停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包括转向滑移齿轮(1),换向滑移齿轮(2),其特征在于:转向滑移齿轮(1)通过滑移,具有三个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左转、右转和不转向;换向滑移齿轮(2)?通过滑移,具有三个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前进、后退和停止。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包括转向滑移齿轮(I),换向滑移齿轮(2),其特征在于:转向滑移齿轮(I)通过滑移,具有三个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左转、右转和不转向;换向滑移齿轮(2)通过滑移,具有三个位置,实现机动车的前进、后退和停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向滑移齿轮⑴滑移至啮合转向惰轮A(12),转向惰轮A(12)啮合左转调速齿轮(13),左转调速齿轮(13)带动机动车车轮(15)左转;转向滑移齿轮(I)滑移至啮合转向惰轮B (18),转向惰轮B(18)啮合转向惰轮C(17),转向惰轮C(17)啮合右转调速齿轮(14),右转调速齿轮(14)带动机动车车轮(15)右转;转向滑移齿轮(I)滑移至中位,空套在输入主轴(16)上,机动车车轮(15)不转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机动车的转向与换向合成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贾文友贾昊瑞高洪邓启超郑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