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膜机打磨头的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076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膜机打磨头的工作方法,包括:将除膜机的打磨轮安装在打磨头的前端,将打磨头固定在轨道支架上,打磨头的后端连接除膜驱动电机,所述打磨头的端部打磨轮由磨轮圆周面及磨轮圆切面构成,打磨轮与玻璃之间设计有一定的夹角使玻璃与打磨轮具有合适的摩擦强度;所述打磨轮的磨轮中心与玻璃平面垂直,使磨轮圆切面与玻璃镀膜面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磨轮自转的同时配合玻璃的横纵方向的移动,可加工各种异形的玻璃;磨轮与玻璃之间设计有一定的夹角使玻璃与磨轮有一个合适的摩擦强度,使玻璃的去膜边达到理想的形状及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镀膜玻璃一般是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或多层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薄膜, 以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来满足某种特定需求。镀膜玻璃按产品的不同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Low-E)、导电膜玻璃等;其中Low-E 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由多层银、铜或锡等金属或其化合物组成的薄膜 系,并且产品对红外线有很高的反射率,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主要用于建筑 和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由于膜层强度较差, 一般都制成中空玻璃使用;在 进行去膜的过程中,目前对于玻璃边缘的加工机械有很多种,但成本较高、结 构复杂,尤其是在玻璃移动的过程中只可水平传送,打磨机构的位置较为固定, 工作效率低下,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加工的大型工厂使用;现有除膜机一般采用 圆环式的磨轮,磨轮中心与玻璃平面是平行的,长时间磨损会导致磨轮的边缘 相应尺寸范围有凹陷的情况。此外,若再次去除不同尺寸的镀膜边时就需要修 轮或更换新轮,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通过在加工过程中使 磨轮的圆环面与玻璃镀膜面相接触,以克服现有技术导致磨轮的边缘相应尺寸 范围有凹陷、需要经常修轮或更换新轮、易造成能源的浪费及工作效率低下的 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将除膜机的打磨轮安装在打磨头的 前端,将打磨头固定在轨道支架上,打磨头的后端连接除膜驱动电机,所述打 磨头的端部打磨轮由磨轮圆周面及磨轮圆切面构成,打磨轮与玻璃之间设计有一定的夹角使玻璃与打磨轮具有合适的摩擦强度;当除膜驱动电机带动打磨头 开始工作时,打磨头沿着X、 Y轴方向在轨道支架上分别进行横向、纵向的移 动,所述打磨轮的磨轮中心与玻璃平面垂直,使磨轮圆切面与玻璃镀膜面相接 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除膜机打磨头的工作方法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磨轮的圓环 面与玻璃镀膜面相接触,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磨轮自转的同时 配合玻璃的横纵方向的移动,可加工各种异形的玻璃;磨轮与玻璃之间设计有 一定的夹角使玻璃与磨轮有一个合适的摩擦强度,使玻璃的去膜边达到理想的 形状及尺寸。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除膜机打磨轮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除膜机打磨轮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打磨头;2、除膜驱动电机;3、轨道支架;4、打磨轮;5、磨轮圆周面; 6、磨轮圓切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除膜机打磨头的工作方法,包括将 除膜机的打磨轮4安装在打磨头1的前端,打磨头1固定在轨道支架3上,打 磨头1的后端连接除膜驱动电机2,打磨头的端部打磨轮4由磨轮圆周面5及 磨轮圆切面6构成,打磨轮4与玻璃之间设计有一定夹角使玻璃与打磨轮4具 有合适摩擦强度以防止玻璃本身移位或变形,使去膜边达到理想的形状及尺寸; 当除膜驱动电机2带动打磨头1开始工作时,打磨头1沿着X、 Y轴方向在轨 道支架3上分别进行横向、纵向的移动,打磨轮4的磨轮中心与玻璃平面垂直, 使磨轮圓切面6与玻璃镀膜面相接触以达到加工各种异形玻璃的目的。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除膜机的打磨轮安装在打磨头的前端,将打磨头固定在轨道支架上,打磨头的后端连接除膜驱动电机;当除膜驱动电机带动打磨头开始工作时,打磨头沿着X、Y轴方向在轨道支架上分别进行横向、纵向的移动,所述打磨头的端部打磨轮由磨轮圆周面及磨轮圆切面构成,所述打磨轮的磨轮中心与玻璃平面垂直,使磨轮圆切面与玻璃镀膜面相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膜机打磨头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 磨轮与玻璃之间设计有一定的夹角使玻璃与打磨轮具有合适的摩擦强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将除膜机的打磨轮安装在打磨头的前端,将打磨头固定在轨道支架上,打磨头的后端连接除膜驱动电机,所述打磨头的端部打磨轮由磨轮圆周面及磨轮圆切面构成,打磨轮与玻璃之间设计有一定的夹角使玻璃与打磨轮具有合适的摩擦强度;所述打磨轮的磨轮中心与玻璃平面垂直,使磨轮圆切面与玻璃镀膜面相接触。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磨轮自转的同时配合玻璃的横纵方向的移动,可加工各种异形的玻璃;磨轮与玻璃之间设计有一定的夹角使玻璃与磨轮有一个合适的摩擦强度,使玻璃的去膜边达到理想的形状及尺寸。文档编号B24B13/00GK101372086SQ200810094328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旭 黄 申请人:北京韩江自动化玻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膜机打磨头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除膜机的打磨轮安装在打磨头的前端,将打磨头固定在轨道支架上,打磨头的后端连接除膜驱动电机;当除膜驱动电机带动打磨头开始工作时,打磨头沿着X、Y轴方向在轨道支架上分别进行横向、纵向的移动,所述打磨头的端部打磨轮由磨轮圆周面及磨轮圆切面构成,所述打磨轮的磨轮中心与玻璃平面垂直,使磨轮圆切面与玻璃镀膜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韩江自动化玻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