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使用至少含有臭氧层破坏系数和全球变暖系数小的具有碳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制冷剂并且设置对关入制冷剂之后的压缩室(15)供给冷冻机油的第一压缩室供油通路,能够抑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且也能够抑制再膨胀加热和高温的冷冻机油的供给所致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即,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至少含有不含氯原子且具有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具有碳双键的氢氟烯烃(hydrofluoro olefin)的制冷剂并且组装到室内空调机、车载空调机、冷藏库(冰箱)、以及其他空气调节装置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制冷剂正过渡至臭氧层破坏系数为零的HFC(hydrof Iuorocarbon:氢氟烃)类(以下称为“HFC类制冷剂”)。然而,这种HFC类制冷剂的全球变暖系数非常高。于是,正开发使用臭氧层破坏系数和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的压缩机。但是,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一般来说稳定性低。因此,当在室内空调机、车载空调机、冷藏库(冰箱)、以及其他空气调节装置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长期使用时,需要确保制冷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使用以不含氯原子具有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具有碳双键的氢氟烯烃(hydrofluoro olefin)为主体的制冷剂时,存在如下的问题。这样的制冷剂由于具有在高温下易分解的特性,所以当由于过压缩或再膨胀而达到高温时,容易分解。因此,这样的制冷剂,稳定性低。尤其是,当在室内空调机、车载空调机、冷藏库(冰箱)、以及其他空气调节装置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长期使用时,由于高温所示的制冷剂的分解长期发生,所以需要有针对制冷剂的温度上升的对策。在制冷循环中,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并且由压缩机压缩至规定的压力。此时,制冷剂发生较大的状态变化,从低压变为高压,从低温变为高温。因此,需要使压缩机构成为能够确保制冷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是使用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的压缩机,其为了尽可能地将吸入压缩机内部的制冷剂从低温开始压缩,具有用于将制冷剂直接供给至吸入口(port)的直接吸入通路。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在将制冷剂暂时贮存在曲柄室等贮存空间之后供给至压缩室的情况相比,开始压缩前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通过压缩机压缩至规定的压力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与未将制冷剂直接供给至吸入口的情况相比,由于开始压缩前温度上升受到抑制,所以更低。于是,制冷剂的分解受到抑制,能够抑制以制冷剂的分解物(例如沉淀物(sludge))为原因的压缩机的故障或寿命下降。即,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得以提闻。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84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即使开始压缩前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受到抑制,通过压缩机压缩至规定的压力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也达到需要温度以上,其结果是有时制冷剂会分解。作为其一个原因,有“再膨胀加热”。“再膨胀加热”是指压缩途中的高压的制冷剂泄漏到低压的空间在低压的空间内再膨胀而达到高温,其结果是对低压空间内存在的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加热。通过这样的再膨胀加热,压缩至规定的压力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达到所需温度以上。另外,当发生再膨胀加热时,由于为了得到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而消耗的压缩动力(能量)的局部使用在低温低压的加热上,所以压缩机的效率降低。作为抑制以这种压缩途中的制冷剂的泄漏为原因的再膨胀加热的方法,可以考虑,通过将冷冻机油(油)供给至开始压缩前(吸入工序)的制冷剂,提高关入制冷剂之后的压缩室的密封性。但是,存在开始压缩前(吸入工序)的制冷剂被比制冷剂温度高的油加热的问题。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的旋转式压缩机,其能够通过使用冷冻机油提高压缩室的密封性,来抑制再膨胀加热,并且能够抑制该冷冻机油所致的制冷剂的加热的、具有高度可靠性、耐久性的高效率的旋转式压缩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构成如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具有:使用具有碳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上述氢氟烯烃的混合制冷剂,并且包括:压缩室,其压缩上述制冷剂;和第一压缩室供油通路,其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关入上述制冷剂之后的上述压缩室。通过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关入上述制冷剂之后的上述压缩室,压缩室的密封性得以提高,从而抑制压缩途中的制冷剂的泄漏所致的再膨胀加热,并且,冷冻机油所致的制冷剂的加热与吸入工序中供给冷冻机油的情况相比受到抑制。于是,压缩至规定压力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与在吸入工序中供给冷冻机油的情况相比下降,由此,制冷剂的分解受到抑制。与吸入工序中供给冷冻机油的情况相比,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关入上述制冷剂之后的上述压缩室时,压缩至规定压力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更低的原因如下。吸入压缩室过程中(吸入行程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最低。当对这样的制冷剂供给高温的冷冻机油时,由于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温度差较大,所以制冷剂被强烈加热(从而,大大地推进制冷剂的分解)。与此相比,压缩图中的制冷剂随着压缩,制冷剂本身的温度上升,所以与所供给的冷冻机油的温度差小。进一步,在压缩至排出压附近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制冷剂的温度与所供给的冷冻机油的温度相比更高。因此,在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关入上述制冷剂之后的上述压缩室时,更能够抑制冷冻机油所致的制冷剂的加热。这样,通过避免吸入行程中的冷冻机油的供给而在压缩工序中供给冷冻机油,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加热,并且能够通过冷冻机油提高关入制冷剂之后的压缩室的密封性。其中,冷冻机油优选在与制冷剂的温度差尽可能小的时刻进行供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旋转式压缩机中,能够使用臭氧层破坏系数和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并且抑制作为制冷剂的分解的原因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既考虑到地球环境又具有高度可靠性、耐久性的高效率的旋转式压缩机。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和特征通过对附图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相关的下面的描述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涡旋式(scroll)压缩机的截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涡旋式压缩机的旋转涡旋件的多个状态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涡旋式压缩机的旋转涡旋件的多个状态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截面图。图7是实施方式3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放大截面图。图8是实施方式3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组装结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多个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使用具有碳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上述氢氟烯烃的混合制冷剂,并且包括:压缩室,其压缩上述制冷剂;和第一压缩室供油通路,其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关入上述制冷剂之后的上述压缩室。通过使用臭氧层破坏系数和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能够抑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另外,为了解决具有该碳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混合制冷剂)在高温时容易分解的问题,对关入制冷剂之后的压缩室供给冷冻机油。由此,通过提高压缩室的密封性,压缩途中的制冷剂的泄漏所致的再膨胀加热受到抑制,并且冷冻机油的供给所致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与在吸入工序(制冷剂被关入压缩室之前)中供给冷冻机油的情况相比能够受到抑制。其结果是,压缩至规定的压力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与在吸入工序中供给冷冻机油的情况相比下降,制冷剂的分解受到抑制。并且,能够提供一种既考虑到地球环境又具有高度可靠性、耐久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27 JP 2010-214877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使用具有碳双键的氢氟烯烃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所述氢氟烯烃的混合制冷剂,并且包括: 压缩室,其压缩所述制冷剂;和 第一压缩室供油通路,其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关入所述制冷剂之后的所述压缩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间歇地封闭所述第一压缩室供油通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室通过使固定涡旋件与旋转涡旋件啮合而形成在所述固定涡旋件与所述旋转涡旋件之间,所述固定涡旋件和所述旋转涡旋件分别具有端板和作为形成在所述端板的涡旋状的壁的搭接部, 并且具有: 贮藏冷冻机油的贮油部;和 从所述贮油部将冷冻机油供给至所述压缩室的至少一个第二压缩室供油通路, 所述第二压缩室供油通路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第一压缩室供油通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压缩室具有: 在所述旋转涡旋件的搭接部的外侧形成的第一压缩室;和 在所述旋转涡旋件的搭接部的内侧形成的第二压缩室,并且 使供给至所述第一压缩室和所述第二压缩室中泄漏长度较长的压缩室的冷冻机油的供给量多于供给至另一个压缩室的供给量。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压缩室具有: 在所述旋转涡旋件的搭接部的外侧形成的第一压缩室;和 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井启晶,大八木信吾,吉田裕文,苅野健,船越大辅,大野龙一,饭田登,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