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高回填明洞结构。
技术介绍
考虑节约工程造价、预留规划用地、减少运营风险等要求,铁路、公路设计中在高边坡、危岩落石地段或有规划需要而无法绕避的段落采用隧道明洞方案通过,尤其是在多山地区修建铁路,受车站设置要求,经常出现大跨高回填隧道衬砌结构。隧道衬砌跨度已由一般单、双线隧道发展到三线、四线隧道,甚至更多线隧道,伴随隧道跨度的不断突破,隧道明洞衬砌回填土厚度及荷载在不断增加,保证安全的明洞结构厚度不断增加,甚至出现2m以上超厚衬砌结构。大跨、高回填荷载超厚大体积混凝土衬砌结构在变形、安全性、耐久性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技术难题,关于超厚回填土超大跨度明洞断面型式、衬砌结构形式等设计参数及明洞的施工工艺问题亟待解决。现有隧道衬砌结构有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明洞衬砌,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厚度一般小于55cm,整体式明洞衬砌结构厚度一般小于80cm,普通衬砌设计荷载较小,尤其是明洞衬砌设计荷载一般小于4m回填土荷载,衬砌结构型式均采用实心混凝土或实心钢筋混凝土断面。随着大跨、大断面隧道建设的不断增多,隧道衬砌设计荷载的不断增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高回填明洞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左边墙(11)和右边墙(12),分别浇筑于明洞断面横向侧;底板(13),浇筑于左边墙(11)、右边墙(12)下端之间;桁架式拱顶(20),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左边墙(11)、右边墙(12)的上端且与之固结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高回填明洞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左边墙(11)和右边墙(12),分别浇筑于明洞断面横向侧;底板(13),浇筑于左边墙(11)、右边墙(12)下端之间;桁架式拱顶(20),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左边墙(11)、右边墙(12)的上端且与之固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朱颖,杨雄,赵万强,郑宗溪,陈赤坤,谭永杰,王建磊,何昌国,陶伟明,匡亮,琚国全,袁伟,周路军,陈勇,凌燕婷,薛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