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膜法浓水液体零排放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双膜法浓水经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再由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然后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即可。该工艺流程简便,建设运行成本较低,管理简单,能有效处理双膜法浓水,并实现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极大减少了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易于推广应用,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膜法浓水液体零排放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水资源的短缺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包括中国。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可观,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却排在世界第109位。在我国,对于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回用标准,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废水/污水回用的过程中,超滤+反渗透组成的双膜法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其出水能够达到高级别的回用标准,甚至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但是在使用该工艺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占总水量20% 40%的双膜法浓水,该浓水的污染物指标浓度相对较高,往往超过了相应的排放标准,更远远超过回用标准。因此为了真正实现零排放或者满足较高的排放标准,需要对双膜法浓水进行处理。现有对于双膜法浓水的处理处置,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直接排放(少数排放要求不高的场合)、综合利用(浓水中污染物成分单一且有较高回用价值时可使用)、蒸发浓缩等。但是,对于大多数情况,·由于双膜法浓水的污染浓度较高直接排放行不通,并且多数使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进行处理的废水成分较为复杂,由此导致双膜法浓水成分也相对复杂,综合利用也不可行,而现有的低温蒸发的处理方式由于其高昂的运行成本也受到较大局限。该现状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双膜法浓水直接排放难以达标、综合利用困难或者低温蒸发处理方法的成本太高等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双膜法浓水并达到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国家标准GB/T 19923-2005、且成本较低的双膜法浓水的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双膜法浓水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双膜法浓水经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再由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然后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双膜法浓水为本领域常规所说的双膜法浓水,一般COD值为150mg/L 250mg/L, BOD 为 30mg/L 50mg/L。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为本领域常规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催化剂为本领域常规所说,较佳的为硅藻土负载纳米铁氧化物。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催化剂用量较佳的为填充率50% 75%,更佳的为填充率60% 70%。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臭氧投加量较佳的为20mg/L 50mg/L,更佳的为30mg/L 50mg/L。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可按本领域常规操作。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空塔水力负荷较佳的为1.5m/h 3.5m/h。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容积负荷较佳的为0.4kgB0D5/m3 (! () 8kgB0D5/m3 d。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停留时间较佳的为Ih 2.5h。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可按本领域常规操作。所述的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滤速较佳的为6m/h 10m/h。所述的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接触时间较佳的为IOmin 20min。所述的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反冲洗强度较佳的为:单独水冲时,强度为6L/m2 s 14L/m2.s ;气水联合反冲时,水反冲强度为6L/m2 *s 14L/m2 *s,气反冲强度为14L/m2 *s 18L/m2 s。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双膜法浓水处理工艺特别适用于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膜法浓水处理,并且还可作为与双膜法浓水类似成分废水的处理。本专利技术所用试剂和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市售可得。本专利技术中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的各技术特征优选条件可以任意组合得到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双膜法浓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便,建设运行成本较低,管理简单,能有效处理双膜法浓水,并实现出水达到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国家标准GB/T 19923-2005 =COD彡60mg/L,B0D彡10mg/L,浊度彡5NTU,极大减少了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节约了水资源,易于推广应用,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具有重大环境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双膜法浓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国家标准GB/T 19923-2005:C0D ^ 60mg/L,BOD ( 10mg/L,浊度≤ 5NTU。下述实施例中,COD、BOD的检测方法均按国家标准执行:COD检测标准为GB/T 11914-1989 (重铬酸盐法测定水质化学需氧量);BOD检测标准为GB 7488-8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0D5);浊度检测标准为GB/T13200-1991 (水质浊度的测定)实施例1对某市政污水厂回用过程中产生的双膜法浓水进行了试生产试验(参见附图1),该系统设计水量240m3/d。进水(大部分数据)指标为:C0D为150 200mg/L,B0D为30 50mg/L,浊度为 8 15NTU。双膜法浓水处理工艺:将双膜法浓水经臭氧催化氧化,再由曝气生物滤池,然后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即可;其中,所述的臭氧氧化处理的催化剂为硅藻土负载纳米铁氧化物:填充率为50%,臭氧投加量为30mg/L ;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空塔水力负荷为1.5m/h ;容积负荷为0.4kgB0D5/m3 d ;停留时间为2.5h;所述的生物活性炭滤池滤速为8m/h ;接触时间为15min ;反冲洗强度为:单独水冲时,强度为6L/m2 s ;气水联合反冲时,水反冲强度为6L/m2 s,气反冲强度为14L/m2 S。启动与运行结果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很好。经检测,出水COD < 40mg/L, BOD < 10mg/L,浊度< 5NTU,达到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国家标准GB/T 19923-2005。实施例2对某制浆造纸厂回用过程中产生的双膜法浓水进行了试生产试验,该系统设计水量240m3/d。进水(大部分数据)指标为:C0D为150 180mg/L,BOD为35 50mg/L,浊度为8 12NTU。双膜法浓水处理工艺:将双膜法浓水经臭氧催化氧化,再由曝气生物滤池,然后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即可; 其中,所述的臭氧氧化处理的催化剂为硅藻土负载纳米铁氧化物:填充率为60%,臭氧投加量为50mg/L ;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空塔水力负荷为3.5m/h ;容积负荷为0.5kgB0D5/m3 d ;停留时间为Ih ;所述的生物活性炭滤池滤速为6m/h ;接触时间为20min ;反冲洗强度为:单独水冲时,强度为14L/m2 s ;气水联合反冲时,水反冲强度为14L/m2 *s,气反冲强度为16L/m2 S。经检测,出水COD < 50mg/L, BOD < 10mg/L,浊度< 5NTU,达到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国家标准GB/T 19923-2005。实施例3对某炼油化工厂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双膜法浓水进行了试生产试验,该系统设计水量300m3/d。进水(大部分数据)指标为:C0D为180 240mg/L,BOD为30 50mg/L,浊度为 10 15NTU。双膜法浓水处理工艺:将双膜法浓水经臭氧催化氧化,再由曝气生物滤池,然后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膜法浓水液体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双膜法浓水经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再由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然后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膜法浓水液体零排放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双膜法浓水经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再由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然后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催化剂为硅藻土负载纳米铁氧化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催化剂用量为填充率50% 75% ;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臭氧投加量为20mg/L 50mg/L。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催化剂用量为填充率60% 70% ;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臭氧投加量为30mg/L 50mg/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空塔水力负荷为 1.5m/h 3.5m/h。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炜,
申请(专利权)人:王炜,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