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制备絮凝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602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制作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对底泥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得到能用于污水治理的絮凝剂,该方法具有取材绿色环保、絮凝效果明显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在水处理方法中,絮凝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目前所使用的絮凝剂和助凝剂主要为无机化合物和人工合成有机物。无机絮凝剂用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特别是铝盐的大量应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尤其是对饮用水的处理,大量使用铝盐,会导致老年痴呆症发病率上升。由于大多数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作为絮凝剂或助凝剂的使用,残留在水中的单体具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如目前普遍应用的聚丙烯酰胺。当前新兴的生物絮凝剂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具有效果稳定、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安全无害等优异的特性。目前由于生物絮凝剂仍处于研究阶段,生产规模小,成本大,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制作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在下文中简称底泥,实指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对底泥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得到能用于污水治理的絮凝剂,该方法具有取材绿色环保、絮凝效果明显的特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底泥的预处理:将收集到的底泥中的水分去除掉大部分,使底泥的含水量保持在10 15% ;(2)底泥的膨化处 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制作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底泥的预处理:将收集到的底泥中的水分去除掉大部分,使底泥的含水量保持在10~15%;(2)底泥的膨化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底泥放置于搅拌装置中,在其中放入酵母菌,随后用搅拌装置将底泥与酵母菌的混合物搅拌均匀,随后将其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之间的,静置4~6小时,待底泥块有明显鼓起即可;(3)底泥的粉碎处理:先将步骤(2)中处理好的底泥放入10%的硫酸溶液中浸泡90~120分钟,浸泡时不断搅拌,使底泥在硫酸溶液中分散开来,随后使用超声清洗仪对悬浮在硫酸溶液中的底泥进行处理,超声波的功率密度控制在0.3~0.4w/cm2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河底或池塘底部底泥制作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底泥的预处理:将收集到的底泥中的水分去除掉大部分,使底泥的含水量保持在10 15% ; (2)底泥的膨化处理:将步骤(I)得到的底泥放置于搅拌装置中,在其中放入酵母菌,随后用搅拌装置将底泥与酵母菌的混合物搅拌均匀,随后将其温度控制在25 30摄氏度之间的,静置4 6小时,待底泥块有明显鼓起即可; (3)底泥的粉碎处理:先将步骤(2)中处理好的底泥放入10%的硫酸溶液中浸泡90 120分钟,浸泡时不断搅拌,使底泥在硫酸溶液中分散开来,随后使用超声清洗仪对悬浮在硫酸溶液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江晨芮旭婷徐清华彭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天目湖保健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