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440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主要由混凝药剂加药装置、絮凝药剂加药装置、管道混合器、加药支管、配水支管、曝气支管、整流板和絮凝池体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有管道混合器,进水能快速与混凝药剂发生反应;由于絮凝池体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配水支管和加药支管,进水与絮凝药剂均匀反应,生成的絮状体颗粒较大,避免采用搅拌机,能耗降低;采用曝气支管有效避免造成池底沉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水处理时需要向水中加入混凝药剂和絮凝药剂并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过滤或沉淀,混合絮凝反应装置用于给排水工艺混凝过程的反应阶段,使胶体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加入药剂时需要控制搅拌强度,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反应过程,达到理想的反应效果。现有常见有些反应池安装搅拌机,能耗较高;还有网格反应池造成沉集,有效容积减少,反应时间不够。所以需要一种能耗低,混凝充分,絮凝效果好,并且维修方便的絮凝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混凝充分,絮凝效果好,并且维修方便的絮凝反应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主要由混凝药剂加药装置、絮凝药剂加药装置、管道混合器、加药支管、配水支管、曝气支管、整流板和絮凝池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体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配水支管和加药支管;所述混凝药剂加药装置通过混凝药剂加药管与管道混合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池体内设置有竖向安装的整流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有管道混合器,进水能快速与混凝药剂发生反应;由于絮凝池体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配水支管和加药支管,进水与絮凝药剂均匀反应,生成的絮状体颗粒较大,避免采用搅拌机,能耗降低;采用曝气支管有效避免造成池底沉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示意图;图2为加药装置及加药支管安装平面图;图3为配水支管安装平面图;图4为曝气支管安装平面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 一混凝药剂加药装置;2—混凝药剂加药管;3—絮凝药剂加药装置;4一絮凝药剂加药管;5—进水管;6—管道混合器;7—加药支管;8—配水支管;9一曝气支管;10—支架;11—整流板;12—出水槽;13—出水管;14一絮凝池体;15—排空管;16—曝气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由混凝药剂加药装置1、絮凝药剂加药装置3、管道混合器6、加药支管7、配水支管8、曝气支管9、整流板11和絮凝池体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体14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9、配水支管8和加药支管7 ;所述混凝药剂加药装置I通过混凝药剂加药管2与管道混合器6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池体14内设置有竖向安装的整流板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待处理的水与药剂混合进入管道混合器6,进水能快速与混凝药剂发生反应,然后通过曝气支管均匀进入絮凝池体14内,由于絮凝池体14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9、配水支管8和加药支管7,曝气支管9、配水支管8和加药支管7均开有小孔,在整流板11之间进水与絮凝药剂均匀反应,生成较大的絮状体颗粒,采用曝气支管有效避免造成池底沉集,絮凝后水在出水槽13收集,进入后续处理工艺。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主要由混凝药剂加药装置(1)、絮凝药剂加药装置(3)、管道混合器(6)、加药支管(7)、配水支管(8)、曝气支管(9)、整流板(11)和絮凝池体(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体(14)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9)、配水支管(8)和加药支管(7);所述混凝药剂加药装置(1)通过混凝药剂加药管(2)与管道混合器(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主要由混凝药剂加药装置(I)、絮凝药剂加药装置(3)、管道混合器(6)、加药支管(7)、配水支管(8)、曝气支管(9)、整流板(11)和絮凝池体(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体(14)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春红郑恒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