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控制盘的机床,即使在机体的左右宽度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害对加工部的目视确认和准备等的作业性,能够功能性地配置控制盘。在加工部的前方具有由前侧控制盘(71)和后侧控制盘(72)构成的控制盘(70)。前侧控制盘(71)的姿态和位置的任一方或双方能够自由切换为第1状态(P1)和第2状态(P2A,P2B)。从机械正面侧看,在第1状态(P1)下,成为后侧控制盘(72)的控制部(77A,77B)的至少一部分被前侧控制盘(71)挡住的状态;在第2状态下(P2A,P2B),成为后侧控制盘(72)的控制部(77A,77B)与第1状态相比能够被看到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控制盘的机床,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不损害 对加工部的准备等的作业性、而将控制盘配置在左右宽度较窄的机床上的技术。技术背景在设置有车床等机床的生产现场,期待 一 种能够节省空间地设 置的左右宽度较窄的机床。例如,左右排列了两个加工部的平行二 轴车床(例如专利文献1 ),但因其结构上的原因左右宽度容易扩大, 因此根据现场的状况,有时会有设置困难的情况。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065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2-198032号7>才艮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02911号公才艮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3-113527号7>才艮因此,通过将前后并列配置刀具台和主轴的结构(例如专利文 献2)引入平行二轴车床,尝试使平行二轴车床的左右宽度缩小。在 这种情况下,控制盘的配置就成为了问题。即,由于控制盘上设有 开关按钮、按键、显示器等各种控制部故具有较宽面积的操作面, 因此,若在左右宽度窄的平行二轴车床上,以操作面正对着正面侧 的方式设置控制盘,则控制盘会成为将各加工部的前方覆盖的状态, 因而会构成对各加工部的目^见确认、进行对各加工部的准备等的作 业的障碍。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在单轴车床中,以能够绕竖直 旋转轴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控制盘,使控制盘在加工时位于使操作 面正对正面侧的位置,在进行作业时使控制盘从上述加工时位置向退避位置旋转,由此谋求作业的容易化。然而,在该方案的机床中, 为了能够目视确认作业时的加工部,控制盘被设置在开闭罩部的上 方,该开闭罩部用于在加工时进行目视确认、或在作业时使作业者 的身体进入机械内。因此,控制盘位于比作业者的眼睛的高度高很 多的位置,存在着不易进行控制盘的操作的弊端。另外,对机床来 说,不仅要求左右宽度窄,还要求上下高度低,将控制盘设在较高 的位置上会使机床的上下高度变高而并非是人们所期望的。在平行二轴车床中,还公开有使左、右两加工部所共用的控制盘绕竖直旋转轴旋转的结构(专利文献4)。但是,该文献所公开的 控制盘的结构,其目的在于提高控制盘的操作性,并不以提高对加 工部的目视确认和准备作业等的作业性为目的。因此,根据该文献 中公开的结构,并不能解决左右宽度窄的平行二轴车床中所特有的 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控制盘的机床,即使在机体的左右宽度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损害对加工部的目视确认和准备等的作业性、而功能性地配置控制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使控制盘的切换机构为简易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具体地表示一种控制盘的切换机构的结构,该控制盘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的动作确实、且动作的调整容易。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使加工部的准备等的作业变得容易。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在左右并列地具有两个加工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对左、右加工部错误输入的误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控制盘的机床,能够不损害对加工部的目视确认和准备等作业性、而紧凑地配置控制盘。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的具有控制盘的机床,在加工部的前方具有 控制盘,该控制盘包括前侧控制盘、以及位于该前侧控制盘与所述 加工部之间的后侧控制盘,所述前侧控制盘的姿态和位置的任一方或双方能够自由切换为第1状态和第2状态,从机械正面侧看,在 所述第1状态下,成为后侧控制盘的控制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前侧控 制盘挡住的状态;在所述第2状态下,成为后侧控制盘的控制部与 第1状态相比能够看到的状态。若具有这样的结构,由于控制盘由前侧控制盘和后侧控制盘构 成,因此能够在前、后控制盘上分开设置控制部,与在一个控制盘 上设置全部控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各控制盘的大小。例如, 能够使左右宽度变窄。因此,通过使前侧控制盘和后侧控制盘在前 后方向上重叠地进行配置,能够使控制盘不大范围地覆盖加工部的 前方,从而使加工时对加工部的目视确认变得容易。例如,加工时使前侧控制盘处于第1状态,对加工部进行准备 等作业时使前侧控制盘处于第2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若在后侧控 制盘上设置只在上述作业时才使用的作业时用的控制部,则在加工 时成为上述作业时用的控制部被前侧控制盘挡住的状态,从而能够 防止错误地操作上述作业时用的控制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所述前侧控制盘切换至第1状态和第2状态的 切换机构,是使前侧控制盘绕朝向大致竖直方向的旋转中'"、轴旋转 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以下结构上述前侧控制盘具有设有控 制部的纟喿作面,在第1状态下,所述#:作面的面方向乂人才几一成正面侧看与左右方向平行;在第2状态下,所述操作面与第1状态相比朝 向左、右任一侧,而且左右的可视宽度与第1状态相比变窄。这里 所说的左右的可视宽度,是投影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控制盘的左 右方向的最大宽度,该左右的可视宽度随着前侧控制盘的姿态变化 而变化。另外,上述切换机构的结构最好是以下结构当所述前侧控制 盘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切换时,前侧控制盘的俯视中央位置向前 方移动、且向左右方向移动。若前侧控制盘的切换机构是使前侧控制盘绕旋转中'"、轴旋转的结构,则能够使切换机构为简易的结构。若前侧控制盘构成为在第1状态下,操作面的面方向从机械 正面侧看与左右的方向平行,在第2状态下,操作面与第1状态相 比朝向左右任一侧,而且左右的可视宽度与第1状态相比变窄,能 够使切换机构成为简易的结构,并且能够使对加工部的准备等作业 变得容易。另外,若构成为前侧控制盘的俯视中央位置向前方移动并向左 右方向移动地从第l状态向第2状态切换,当处于第l状态时,使 前侧控制盘和后侧控制盘在前后方向上接近地进行配置,因此能够 使控制盘不会过于向机体前方伸出、紧凑地设置控制盘。即,若仅 仅是使前侧控制盘旋转,则在前后的控制盘的间隔窄的情况下,前 侧控制盘的后侧的角部会在旋转时与后侧控制盘发生干涉,但是通 过向前方移动并向左右方向移动,能够防止这样的干涉。为了实现上述前侧控制盘的动作,上述切换结构可以是如下结 构。即,所述切换机构具有支承臂,该支承臂将所述前侧控制盘支 承为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轴自由旋转,所述切换机构将所述支承臂 以能够绕转动中心轴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固定基座上,所述转动 中心轴与所述S走转中心轴平;f亍、而平面位置不同,在所述切换才几构上设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在所述前侧控制盘切换为第1状态和 第2状态时、规定前侧控制盘的姿态。通过以绕转动中心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支承前侧控制盘的支承 臂,能够在前侧控制盘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切换时,使前侧控制 盘的俯-f见中央位置向前方移动并向左右方向移动。另外,通过以凸 轮机构对前侧控制盘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切换时的前侧控制盘的 姿态进行规定,能够使切换动作时的前侧控制盘的最后部总是大致 位于前后相同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前侧控制盘与后侧控制盘以在 前后方向上接近的方式进行配置。由于该切换机构的结构比较简易, 因此动作确实、动作的调整容易。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对内含有所述加工部的加工部空间进行覆盖的罩,在该罩上设有能够自由开闭的围栏部,该围栏部将所述加工 部空间与其前方的作业者空间隔开,在所述前侧控制盘处于第1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围栏部与前侧控制盘在从机械正面侧看时至少部分地重叠,在所述前侧控制盘处于第2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控制盘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在加工部的前方具有控制盘,该控制盘包括前侧控制盘、以及位于该前侧控制盘与所述加工部之间的后侧控制盘, 所述前侧控制盘的姿态和位置的任一方或双方能够自由切换为第1状态和第2状态,从机械正面侧看, 在所述第1状态下,成为后侧控制盘的控制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前侧控制盘挡住的状态;在所述第2状态下,成为后侧控制盘的控制部与第1状态相比能够看到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章雄,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