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锻件公差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4458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模锻件公差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待优化零件图纸,确定该零件模锻件公差的类型,分为内型公差和外型公差,然后得到公差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某型飞机某系列模锻件进行尺寸公差优化,通过对零件和模锻件公差的合理调整可以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和零件设计制造技术要求,从而提高产品的机械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成品率,而且降低了机械加工技术难度,适用性广,实施方便。如:优化前成品率为80﹪、生产效率3件/天、机械加工精度超差使用低于20﹪;优化后成品率达到95﹪以上、生产效率5件/天、机械加工精度超差使用可控制在5﹪以内,设备和人员投入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
技术介绍
某型飞机模锻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部分尺寸不符合零件公差要求,原因是零件机加公差与模锻件毛坯公差不同,模锻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会造成非加工面局部缺肉,机械加工基准确定困难,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工序繁多,工序间的质量控制复杂,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加工周期长,加工工艺不稳定,设备投入较多只能满足传统普通机床机械加工的要求,随着飞机结构零件复杂系数、加工难度的提高和不断更新,传统的加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通过对零件图、毛坯图模锻件公差进行合理调整满足零件加工后的使用要求,既满足了零件公差技术标准要求;同时可以满足现代化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的要求,降低了加工难度,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减少了机械加工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能够提高产品的机械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待优化零件图纸,确定该零件模锻件公差的类型,分为内型公差和外型公差;步骤二、若为内型公差,也即零件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下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下公差调整到与零件的最小包容尺寸下公差一致,保持模锻件公差带不变;若为外型公差,也即零件当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上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上公差调整到与零件的最小包容尺寸上公差一致,保持模锻件公差带不变;步骤三、优化翘曲、错移、欠压量等其他公差:若为内型公差,则控制模锻件公差的下公差为0,若为外型公差,则控制模锻件公差的上公差为O ;步骤四、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公差数据,并结合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标准,按最大包容尺寸制造模具;步骤五、使用模具制作模锻件,对模锻件进行划线或试加工鉴定,确定是否满足零件尺寸、公差要求,若不符合,则对模具进行修型直至符合要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某型飞机某系列模锻件进行尺寸公差优化,通过对零件和模锻件公差的合理调整可以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和零件设计制造技术要求,从而提高产品的机械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成品率,而且降低了机械加工技术难度,适用性广,实施方便。如:优化前成品率为80 %、生产效率3件/天、机械加工精度超差使用低于20 % ;优化后成品率达到95 %以上、生产效率5件/天、机械加工精度超差使用可控制在5 %以内,设备和人员投入减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待优化零件图纸,确定该零件模锻件公差的类型,分为内型公差和外型公差;步骤二、若为内型公差,也即零件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下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下公差调整到与零件的最小包容尺寸下公差一致,保持模锻件公差带不变;若为外型公差,也即零件当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上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上公差调整到与零件的最小包容尺寸上公差一致,保持模锻件公差带不变;步骤三、优化翘曲、错移、欠压量等其他公差:若为内型公差,则控制模锻件公差的下公差为0,若为外型公差,则控制模锻件公差的上公差为O ;步骤四、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公差数据,并结合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标准,按最大包容尺寸制造模具;步骤五、使用模具制作模锻件,对模锻件进行划线或试加工鉴定,确定是否满足零件尺寸、公差要求,若不符合,则对模具进行修型直至符合要求。实例一:内型公差当370系列模锻件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上差时则为内公差,其零件公差标准为16+1-0.5、模锻件公差标准为16+4-2,将模锻件上公差调整为16+1-5同零件上公差一致;模锻件公差带6mm不变。实例二:外型公差当370系列模锻件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下差时则为外公差,其零件公差标准为18+1-0.5、模锻件公差标准为18+4-2,将模锻件上公差调整为165.5-0.5同零件上公差一致;模锻件公差带6mm不变。实例三:翘曲公差当370系列模锻件公差为内公差时:翘曲公差应为XO-A ;公差为外公差时:翘曲公差的上公差应为X+AO。A为翘曲公差带值,X为工程尺寸值。实例四:错移公差当370系列模锻件公差为内公差时:错移公差应为X+1-A-1 ;公差为外公差时:错移公差应为Χ+Α-0.5-0.5。A为错移公差带值,X为工程尺寸值。实例五:欠压量当370系列模锻件的欠压量应控制下公差应为X+C-0.5-0.5,C为欠压量、X为工程尺寸值。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某型飞机某系列模锻件进行尺寸公差优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公司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逐步提高,通过对零件和模锻件公差的合理调整可以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和零件设计制造技术要求,从而提高产品的机械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成品率,而且降低了机械加工技术难度,适用性广,实施方便。如:优化前成品率为80 %、生产效率3件/天、机械加工精度超差使用低于20 % ;优化后成品率达到95 %以上、生产效率5件/天、机械加工精度超差使用可控制在5 %以内,设备和人员投入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锻件公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待优化零件图纸,确定该零件模锻件公差的类型,分为内型公差和外型公差;步骤二、若为内型公差,也即零件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上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上公差调整到与机加的最小包容尺寸上公差一致,保持模锻件公差带不变;若为外型公差,也即零件当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下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下公差调整到与机加的最小包容尺寸下公差一致,保持模锻件公差带不变;步骤三、优化翘曲、错移、欠压量等其他公差:若为内型公差,则控制模锻件公差的上公差为0,若为外型公差,则控制模锻件公差的下公差为0;步骤四、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公差数据,并结合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标准,按最大包容尺寸制造模具;步骤五、使用模具制作模锻件,对模锻件进行划线或试加工鉴定,确定是否满足零件尺寸、公差要求,若不符合,则对模具进行修型直至符合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锻件公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待优化零件图纸,确定该零件模锻件公差的类型,分为内型公差和外型公差; 步骤二、若为内型公差,也即零件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上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上公差调整到与机加的最小包容尺寸上公差一致,保持模锻件公差带不变;若为外型公差,也即零件当非加工面的最小包容尺寸公差为下差时,则模锻件公差带的下公差调整到与机加的最小包容尺寸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爱彤霍力刚黄如刚黄智勇王翀宋勇吕建林曹华姬玉平张华兰赵斌胡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