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锻件错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70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锻造技术领域的减小锻件错差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上下模板分别紧固在机床滑块和机床台面上,上下模板的后面分别设有导拄导套,上模板中设有上垫板,下模板中设有下垫板,上垫板上设有上模座,下垫板上设有下模座,上垫板与上模座、下垫板与下模座分别通过前锁紧块、右楔紧块进行固定锁紧,上模座上并排设置预锻上模、终锻上模,下模座上并排设置预锻下模、终锻下模,两块左楔紧块分别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左面,终锻上模处的上模座、终锻下模处的下模座上还有对位槽,对位块安装在对位槽内,预锻下模、终锻下模的上端都设有环形琐扣,顶料杆设置在下模板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锻件错差,提高锻件精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锻造
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减小锻件错差的装置。技术背景目前我厂生产的十几种突缘类锻件,都是在1600T热模锻压力机而且装有双导柱窝座式模架上锻造的。模架有镦粗,预锻和终锻三工位。锻件均为S4级,锻件错移量≤0.5(指半径),达到或高于国家精密级标准对锻件的错移量要求。在实际生产突缘锻件过程中,其中有些产品有动平衡要求,换言之,锻件错移量≤0.3(指半径),锻件本身重2KG,这种要求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非常少见。现有的设备,工装精度低,刚性差无法达到这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小锻件错差的装置,使其利用现有设备,工装在原模架的模座上重新设计模具,并在模具上增加环型导锁。因此本技术具有双重导向,能够最直接有效地克服锻打过程中的错移力,减小锻件错差,提高锻件精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由模架和模具两部分组成。所述的模架包括上下模板,导拄导套,上下垫板,顶料杆,左右楔紧块,上下模座及前锁紧块,紧固螺栓等组成。所述的模具包括预锻上下模,终锻上下模,环形琐扣(在预锻下模,终锻下模上口),对位块,预锻顶杆,终锻顶杆。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或者位置关系为模架上的上下模板分别紧固在机床滑块和机床台面上,上下模板的后面分别装有导拄导套,上下模板的当中分别安装上下垫板,上下模板与上下垫板用螺栓进行紧固,上下垫板上并排设有三工位上下模座,上下垫板前面还有锣纹孔和止退槽,用前锁紧块通过螺栓分别把上下模座和上下垫板牢地结合在一起。上下垫板右面也有一止退槽,左右楔紧块通过螺栓分别把上下模座左右锁紧。预锻上下模,终锻上下模分别安装预锻上下模座和终锻上下模座上。模座与模具通过螺栓进行紧固。终锻上下模座上还有对位槽,对位块安装在对位槽内,一面与终锻上下模具扁势吻合,用于安装模具时,防止模具转动错位。顶料杆安装在下模板内,由机床拉杆带动上下行程,用于锻打完毕后带动模具内预缎顶杆和终锻顶杆,把工件顶出模具。预锻下模和终锻下模上端都设有环形琐扣,它们与模具成一体,琐扣上端有5度导入角,长5毫米,防止预锻上模,终锻上模在进入锁扣时“咬肉”。本技术工作时,滑块上下运动,上模板以及安装在上面的导套,上模等部件也同步运动,下模上的装置不动,但导柱,导套始终不脱开,每一次打击时预锻上模,终锻上模都必须进入预锻下模,终锻下模的圆形锁扣内,预锻上模与预锻下模,终锻上模与终锻下模的环形锁扣的间隙配合应≤锻件允许错差的一半。本技术采用半径0.125~0.15的间隙配合,间隙太小有危险性,太大则达不到锻件要求。采用现有技术锻打了一批有动平衡要求的锻件共600只,锻打过程中,需要不时地测量锻件错差并及时调整上下模的轴线位置,但始终不能稳定生产。在后续加工中发现有近70%的锻件错差>0.3,无法适用错差要求很高的锻件。采用本技术结构后,锻件错差有了明显改善。锻打了100只,全数检验,错差都<0.3,经后续加工试制,锻件同轴度有了明显提高。后又锻打了两批,共2000多只,错差都<0.3,可见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锻件的错差问题,并适用于批量生产,适用范围很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架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架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预锻上下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终锻上下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终锻上下模座安装对位块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模板1、下模板2、导拄导套3、上垫板4、下垫板5、顶料杆6、左楔紧块7、右楔紧块8、上模座9、下模座10、前锁紧块11、预锻上模12、预锻下模13、终锻上模14、终锻下模15、环形琐扣16、对位块17、预锻顶杆18、终锻顶杆1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由模架和模具两部分组成。所述的模架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导拄导套3、上垫板4、下垫板5、顶料杆6、左楔紧块7(上下各一块)、右楔紧块8(上下各一块)、上模座9(有三块)、下模座10(有三块)、前锁紧块11(上下各有三块)。所述的模具包括预锻上模12、预锻下模13、终锻上模14、终锻下模15、环形琐扣16(预锻下模,终锻下模的上端都有)、对位块17(终锻上模,终锻下模都有)、预锻顶杆18、终锻顶杆19。上下模板1、2由紧固螺栓分别紧固在机床滑块和机床台面上,上下模板1、2的后面分别装有导拄导套3。上模板1中装有上垫板4,上模板1与上垫板4用内六角螺栓进行紧固。下模板2中装有下垫板5,下模板2与下垫板5用内六角螺栓进行紧固。上垫板4上面并排设有三块上模座9,上垫板4前面有锣纹孔和止退槽,用三块前锁紧块11通过螺栓把上模座9和上垫板4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下垫板5上面设有三块下模座10,下垫板5的前面有锣纹孔和止退槽,用另三块前锁紧块11通过螺栓把下模座10和下垫板5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上垫板4右面有一止退槽,用右楔紧块8在止退槽内通过螺栓把上模座9的右面锁紧。下垫板5右面也有一止退槽,用另一右楔紧块8在止退槽内通过螺栓把下模座10的右面锁紧。三块上模座9上并排安装预锻上模12、终锻上模14。上模座9与预锻上模12用螺栓进行紧固,上模座9与终锻上模14用螺栓进行紧固。三块下模座10上并排安装预锻下模13、终锻下模15。下模座10与预锻下模13用螺栓进行紧固。下模座10与终锻下模15用螺栓进行紧固。两块左楔紧块7分别安装在上模座9和下模座10的左面,通过螺栓调节松紧。左楔紧块7随模架安装完毕后,一般不再拆卸。终锻上模14处的上模座9、终锻下模15处的下模座10上还有对位槽,对位块17安装在对位槽内,一面与模具扁势吻合,用于安装模具时防止模具转动错位。三根顶料杆6安装在下模板2内,用于锻打完毕后带动预锻顶杆18、终锻顶杆19,把工件顶出模具。预锻顶杆18的上段在预锻下模13内,下段在下模座10内。终锻顶杆19的上段在终锻下模15内,下段在下模座10内。上模座9有3块,并列排放在上垫板4上,下模座10有3块,并列排放在下垫板5上。预锻下模13、终锻下模15的上端都设有环形琐扣16,与模具成一体,环形琐扣16上端有5度导入角,长5毫米,防止工作状态时上下模“咬肉”。安装调试模具时,点动机床滑块,使预锻上模12、终锻上模14完全进入环形琐扣16内导锁内,并使预锻上模12、预锻下模13上下模中心线重合,终锻上模14,终锻下模15的上下模中心线重合,如果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预锻上模12、终锻上模14在进入环形琐扣16时有干涉现象,就要调整模座位置,使上下合模没有干涉,然后锁紧模具。采用本技术装置,试制了100只产品,经过全数检验,如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小锻件错差的装置,由模架和模具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架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导拄导套(3)、上垫板(4)、下垫板(5)、顶料杆(6)、左楔紧块(7)、右楔紧块(8)、上模座(9)、下模座(10)、前锁紧块(11),所述的模具包括:预锻上模(12)、预锻下模(13)、终锻上模(14)、终锻下模(15)、环形琐扣(16)、对位块(17)、预锻顶杆(18)、终锻顶杆(19),上述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上下模板(1、2)分别紧固在机床滑块和机床台面上,上下模板(1、2)的后面分别设有导拄导套(3),上模板(1)中设有上垫板(4),下模板(2)中设有下垫板(5),上垫板(4)上设有上模座(9),下垫板(5)上设有下模座(10),上垫板(4)与上模座(9)、下垫板(5)与下模座(10)分别通过前锁紧块(11)、右楔紧块(8)进行固定锁紧,上模座(9)上并排设置预锻上模(12)、终锻上模(14),下模座(10)上并排设置预锻下模(13)、终锻下模(15),两块左楔紧块(7)分别设置在上模座(9)和下模座(10)的左面,终锻上模(14)处的上模座(9)、终锻下模(15)处的下模座(10)上还有对位槽,对位块(17)安装在对位槽内,预锻下模(13)、终锻下模(15)的上端都设有环形琐扣(16),顶料杆(6)设置在下模板(2)内,预锻顶杆(18)、终锻顶杆(19)设置在在下模座(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锻件错差的装置,由模架和模具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架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导拄导套(3)、上垫板(4)、下垫板(5)、顶料杆(6)、左楔紧块(7)、右楔紧块(8)、上模座(9)、下模座(10)、前锁紧块(11),所述的模具包括预锻上模(12)、预锻下模(13)、终锻上模(14)、终锻下模(15)、环形琐扣(16)、对位块(17)、预锻顶杆(18)、终锻顶杆(19),上述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上下模板(1、2)分别紧固在机床滑块和机床台面上,上下模板(1、2)的后面分别设有导拄导套(3),上模板(1)中设有上垫板(4),下模板(2)中设有下垫板(5),上垫板(4)上设有上模座(9),下垫板(5)上设有下模座(10),上垫板(4)与上模座(9)、下垫板(5)与下模座(10)分别通过前锁紧块(11)、右楔紧块(8)进行固定锁紧,上模座(9)上并排设置预锻上模(12)、终锻上模(14),下模座(10)上并排设置预锻下模(13)、终锻下模(15),两块左楔紧块(7)分别设置在上模座(9)和下模座(10)的左面,终锻上模(14)处的上模座(9)、终锻下模(15)处的下模座(10)上还有对位槽,对位块(17)安装在对位槽内,预锻下模(13)、终锻下模(15)的上端都设有环形琐扣(16),顶料杆(6)设置在下模板(2)内,预锻顶杆(18)、终锻顶杆(19)设置在在下模座(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锻件错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熙荣周煊孙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保捷汽车零部件锻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