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植入材料表面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385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0:41
一种医用植入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将钛合金植入体置于混合液中超声清洗15~30min,烘干;置于混合液中处理30~45s,温度50~60℃,烘干;进行喷砂处理,表面形成高低起伏的粗糙面,然后置于乙醇中超声清洗,烘干;使用强流脉冲电子束系统对样品处理,使表面在原有凹陷的基础上产生微米和亚微米级孔洞。置于混合液中处理2~4min,温度110~130℃,已有的孔洞内壁和洞嵴产生小于0.5μm孔洞,取出试样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烘干。通过上述方式制备出具有微和纳米多级微孔复合结构的表面,能够刺激周围组织反应活性,成骨细胞黏附和伸展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特定预处理、脉冲电子束处理、腐蚀等技术对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钛合金表面改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人工关节、人工骨和人工牙等硬组织的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作为替代材料的钛及钛合金具有比重轻、弹性模量和抗张强度与骨接近,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比较优越。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的理想方式是以化学键方式结合的骨键合,这种结合方式既可增加植入假体与骨的结合强度,同时可缩短手术的愈合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植入体内的硬组织替代材料能否与人体骨组织长期结合并行使功能与其表面性状和形态有很大关系,因此,植入体表面改性技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粗糙多孔表面与骨组织的结合面积和结合强度明显优于光滑表面,成骨细胞对微米级和纳米级的表面微结构敏感,微孔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成骨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改善应力传导形式,提高界面的骨结合强度,促进骨整合;而纳米形貌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吸附能力强,有利于磷灰石形成和蛋白吸附,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周围骨组织的康复。公开号为CN 101904774A和CN 10211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植入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步骤:(1)将钛合金植入体置于混合液中超声清洗15~30min,烘干;?(2)置于混合液中处理30~45s,温度50~60℃,烘干;(3)进行喷砂处理,表面形成高低起伏的粗糙面,凹坑尺寸10~50μm,然后置于乙醇中超声清洗,烘干;(4)使用强流脉冲电子束系统对样品处理,使表面在原有凹陷的基础上产生微米和亚微米级孔洞,尺寸0.5~5μm;(5)置于混合液中处理2~4min,温度110~130℃,已有的孔洞内壁和洞嵴产生小于0.5μm孔洞,取出试样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植入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步骤: (1)将钛合金植入体置于混合液中超声清洗15 30min,烘干; (2)置于混合液中处理3(T45s,温度5(T60°C,烘干; (3)进行喷砂处理,表面形成高低起伏的粗糙面,凹坑尺寸1(Γ50μ m,然后置于乙醇中超声清洗,烘干; (4)使用强流脉冲电子束系统对样品处理,使表面在原有凹陷的基础上产生微米和亚微米级孔洞,尺寸0.5^5 μ m ; (5)置于混合液中处理2 4min,温度ll(Tl3(TC,已有的孔洞内壁和洞嵴产生小于0.5 μ m孔洞,取出试样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植入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中,混合液配比为2(T30g/L的硅酸钠、3 7g/L的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的乳化剂0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龙焦岩付雪松昌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营口新材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