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透明质酸的双靶向纳米复合物药物制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3824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透明质酸的双靶向纳米复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透明质酸纳米聚合物结构中包含疏水基团胆烷酸形成两亲性聚合物并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胶束,胶束中可以进一步引入聚乙二醇提高复合物分散性及稳定性。抗肿瘤药物可通过静电吸附或物理包裹进入纳米载体形成纳米药物复合物。该纳米药物复合物利用透明质酸与肿瘤细胞表面CD44受体的主动靶向作用选择性地浓集于肿瘤细胞,同时利用被动的渗透于蓄积效应(EPR)促进肿瘤组织对纳米载药复合物的摄取。改性透明质酸聚合物包裹抗肿瘤药物后,具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且可稳定储存等优点,从而在多方面提高肿瘤靶向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携载抗肿瘤药物的新型双靶向纳米复合物,所述纳米复合物由不同分子量改性透明质酸和胆烷酸构成。本专利技术同时还公开了所述的新型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材料、药物制剂领域。
技术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表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当前调查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由1993年的1%。上升至2011年的3%。,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及生活习惯改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2010年城市和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比例分别为27.01%和24.26%,均排名第一位。目前,化疗、手术治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并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紫杉烷类药物是一类通过促进微管组装、抑制微管解聚而使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使用的紫杉烷类药物以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为主,前者是分离自红豆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靶向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该药物载体为胆烷酸修饰透明质酸而成,位于中心核的为胆烷酸,最外端为透明质酸,胆烷酸上的?NH2和透明质酸上的?COOH之间脱水形成?NH?CO?键,而使胆烷酸和透明质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靶向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该药物载体为胆烷酸修饰透明质酸而成,位于中心核的为胆烷酸,最外端为透明质酸,胆烷酸上的-NH2和透明质酸上的-COOH之间脱水形成-NH-CO-键,而使胆烷酸和透明质酸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靶向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透明质酸分子中,每100个糖残基结合5-50个胆烷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靶向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透明质酸分子中,每100个糖残基结合8-20个胆烷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靶向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6000 236000道尔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靶向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质酸的未结合胆烷酸的基团被修饰或未被修饰。6.一种双靶向纳米复合物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物药物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靶向纳米载体部分和抗癌药物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静电吸附或物理包裹结合,并特异性靶向高表达CD44受体的肿瘤细胞,表面修饰或不修饰聚乙二醇。7.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雷崔起荣陈小元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