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远红专利>正文

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2601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生产方法,其将红泡椒、青泡椒、郫县型豆瓣、泡姜、豆豉、榨菜、剥皮大蒜、老姜、干辣椒进行预处理,备用;然后利用牛油将预处理后的红泡椒、青泡椒、郫县型豆瓣、泡姜、豆豉、榨菜、剥皮大蒜、老姜、干辣椒麻配以花椒、复合香辛料、醪糟、鲜味剂和食盐,经过特殊的炒制调味,得到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半成品;最后加以整型和包装。该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生产方法缩短了熬制加工时间,避免了油脂长时间反复熬制以及原材料碳化变质,且保持原料成份的营养成份;所得到的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产品风味独特,香气清新浓郁、酸爽适口、油而不腻、麻辣而不燥,可增进食欲,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锅底料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火锅底料大多采用动物油或牛油配以干辣椒、花椒、豆瓣、大蒜、老姜等制作,体现鲜香辛辣的传统风味,用以在汤汁或水中调和煮沸后烹煮蔬菜、肉品等火锅食材,即煮即食,因此火锅底料成为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喜爱的一种风味食品的必备配料,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市场上的火锅底料普遍为辛辣口味,辛辣调味以干辣椒为主,口味品种过于单一,过于辛辣的口味虽然口感爽快,却很容易刺激肠胃、影响食欲;干辣椒中的油溶性物质需要长时间、反复的高油温熬制才能渗出至油脂中,凸显其辛辣作用,但经过反复熬制的油脂不但不卫生,而且干辣椒在长时间的高温煎制下容易碳化变质,变质物质一并渗入油脂中,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如何在满足火锅底料消费人群的风味饮食习惯下,对火锅底料加以改进创新,一直是本领域内的行业课题和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规模化加工、卫生、安全的,生产得到的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风味独特、口感好、能够增强食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火锅底料需要反复熬制、不卫生、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的问题。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材料为牛油、红泡椒、青泡椒、泡姜、干辣椒、花椒、郫县型豆瓣、豆豉、醪糟、剥皮大蒜、榨菜、老姜和复合香辛料,按配方称取所述原料,经过预处理、炒制调味以及包装而得;其具体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将郫县型豆瓣泡姜、豆豉、榨菜、剥皮大蒜和老姜分别进行粉碎机处理,使其粒度达到2~3毫米,备用;红泡椒和青泡椒切成3~5毫米的段,备用;将干辣椒和水按1:2.3~1:2.7的重量比浸泡至干辣椒充分吸水后,于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粒度达到2~3毫米的糍粑海椒,备用;2)炒制调味:将牛油置入锅内,大火煎至150~160℃时,将预处理的红泡椒、郫县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双椒一次性火锅底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材料为牛油、红泡椒、青泡椒、泡姜、干辣椒、花椒、郫县型豆瓣、豆豉、醪糟、剥皮大蒜、榨菜、老姜和复合香辛料,按配方称取所述原料,经过预处理、炒制调味以及包装而得;其具体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郫县型豆瓣泡姜、豆豉、榨菜、剥皮大蒜和老姜分别进行粉碎机处理,使其粒度达到2 3毫米,备用;红泡椒和青泡椒切成3 5毫米的段,备用;将干辣椒和水按1:2.3^1:2.7的重量比浸泡至干辣椒充分吸水后,于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得到粒度达到2 3毫米的糍粑海椒,备用; 2)炒制调味:将牛油置入锅内,大火煎至150 160°C时,将预处理的红泡椒、郫县型豆瓣缓慢置入油锅内,煎至油脂变为红棕色且清质,及时加入糍粑海椒,油脂红棕色转深,糍粑海椒略有转色,且油脂再次由浑浊变为清质时,及时加入预处理的青泡椒、泡姜、豆豉、老姜以及花椒、复合香辛料,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远红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秦远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