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以蒲公英提取物、丁香提取物、高良姜提取物、马齿苋全草超微粉碎物、花椒超微粉碎物、肉桂超微粉碎物、乌梅微粉碎物、川芎超微粉碎物、姜黄超微粉碎物、有机化改性的蒙脱石组合而成的猪饲料用复合霉菌毒素脱毒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料依据国家卫生部关于药食同源的植物种类选择获得,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物利用率高、无毒、无残留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添加剂提供了一种既能抑制霉菌繁殖,又能吸附霉菌毒素的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能有效去除霉菌毒素对动物生长性能、生产性能以及健康状况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猪饲料用霉菌毒素脱毒剂。本专利技术添加剂可有效去除霉菌毒素对动物生长性能、生产性能以及健康状况的危害,属于保障饲料安全的饲料添加剂领域。
技术介绍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畜牧生产中常见并能直接影响动物生长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霉菌毒素主要由四种霉菌属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等)。霉菌毒素可引起猪只出现实质器官损伤(肝、肾)、免疫抑制、繁殖障碍(母猪假发情或发情周期延长,断乳后母猪配种返情率上升,屡配不孕或出现假怀孕,妊娠母猪流产或产死胎,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或无乳,公猪性欲差、精子活力下降等)、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停滞、消瘦、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病症。谷物(饲料原料)在田间生长、收获、储存、加工和饲喂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感染霉菌从而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已是影响全球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被霉菌污染的谷物、油料种子和饲料约占其总量的25%左右。2006 2007年,奥特奇公司对亚洲地区所采集的800多个样品检测发现,原料粮、饲料等的玉米赤霉烯酮、去氧瓜萎镰刀醇、串珠镰孢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均在90%以上。敖志刚等对225个样品检测发现,玉米、全价饲料、蛋白饲料、玉米副产品(玉米胚芽柏、玉米蛋白粉、玉米酒糟等)奶牛混合饲料,青贮饲料的6种霉菌毒素检出率平均达93.2%,最高的呕吐毒素达99.1%,超标率平均为29.6%,超标最高的呕吐毒素达53.5%。2009年农业部对来自于全国的32个玉米样品,46个蛋白原料样品,23个全价饲料样品进行检测发现,黄曲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赤霉烯酮第二,T-2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污染普遍存在。所有样品都检测出黄曲霉菌毒素和呕吐毒素,89%的玉米样品呈赤霉烯酮阳性反应,并通常被三种或三种以上霉菌毒素污染,80%的豆柏同时含有黄曲霉菌毒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三种毒素。2011年,百奥明公司对来自世界各地的4327样品进行了 13854样次的检测,各霉菌毒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黄曲霉毒素27%,玉米赤霉烯酮40%,呕吐毒素59%,烟曲霉毒素51%、赭曲霉毒素27%。通过剔除发霉或破损的籽粒,脱去含毒素较多的籽粒外皮或胚芽,清水淘洗,阳光爆晒、辐射、加热等方法,可以减少霉菌数量和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但该方法难以彻底消除霉菌所产生的毒素。近些年在市场上已出现了多种天然或合成的霉菌毒素清除剂,用来去除饲料和原料中已污染的霉菌和霉菌毒素,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等几种。( I)物理脱毒:其原理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物质,使毒素在经过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直接排出体外。常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有,天然硅铝酸盐类(如沸石、蒙脱石、硅藻土、高岭土等)、甘露低聚糖等。天然硅铝酸盐类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不仅同吸附剂所带总电荷量、电荷的分布、孔隙的大小及可用的表面积(比表面积)有关,而且也决定于被吸附的毒素分子的极性、可溶性、分子大小、分子形状、电荷分布等物理特征。天然硅铝酸盐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吸附力小以及效率低;在使用时必须大剂量(1-3%)添加才能有效,且只针对黄曲霉毒素和麦角碱有一定吸附力;对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蛇形菌毒素,高羊茅毒素等没有吸附作用;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也有吸附作用,从而降低饲料营养浓度;使用该种类吸附剂的饲料存在被二恶英(dioxins)及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甘露低聚糖在防止动物霉菌毒素中毒方面,以其添加量少、作用显著和结合霉菌毒素种类广等特点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目前的大量研究表明,甘露低聚糖可以和许多霉菌毒素结合,消除霉菌对机体的影响。Raju等模拟肉鸡消化道体外试验表明,甘露低聚糖对黄曲霉毒素B1、烟曲霉毒素毒素、赭曲霉毒素的结合率分别为82.5%、51.6%和26.4%。Trenholm等的体外试验表明,在pH=4.0条件下,甘露低聚糖对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的结台率分别达80%、95%、77%、59%和12%。甘露低聚糖是主要从酵母细胞壁外层中提取的寡糖类物质,因此获得甘露低聚糖需要严密精准的高级分离技术。国内缺乏将酵母细胞壁分层技术,只是简单的将酵母细胞壁整体加以粉碎并作为免疫刺激剂和霉菌吸附剂功能性产品应用,导致甘露低聚糖有效成分剂量偏低而使得吸附霉菌毒素效果同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差甚远,极大的限制了在市场的推广使用。(2)化学脱毒。某些霉菌毒素可被部分的化学药物破坏降解,如通常用碱水洗涤发霉的籽粒,用氨水或硫酸铜溶液浸泡发霉饲料。但该方法存在如下弊端:不同的化学物质往往只对某种毒素有效而对其它毒素不能降解,使用的化学物质在饲料中残留而产生新的有毒有害作用。(3)生物脱毒。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是通过酶解反应使霉菌毒素的功能基团/毒性失活。该方法受到的限制因素有,从本质上说,酶也是蛋白质,其活力可受PH,温度及受质(霉菌毒素)的影响。该方法的缺陷在于:饲料未必能提供适合该种酶的作用环境;酶对受质的选择专一性的程度非常高,有时是绝对性的,因此此类方法同样仅对某种毒素有一定作用;酶解后的次级产物有可能有毒性;酶不耐热,在饲料加工过程容易失活。微生物发酵法的作用缓慢,不适用于饲料厂和养殖场。因此,使用生物脱毒法成本较高且效果不稳定,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尚难推广应用。(4)正常菌群以及中草药脱毒法。近年来,有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用来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报道,主要是通过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减轻毒素的危害。该方法对毒素没有特异性,只停留在实验阶段,离实际应用相差甚远。从2007年以来,霉菌毒素脱毒剂商品每年都层出不穷,但每年饲料霉菌检测阳性率、畜禽霉菌毒素中毒发病率居高不下,从实际生产实践的角度看,现有霉菌毒素脱毒剂在市场上应用效果是不理想的。针对单一霉菌毒素脱毒剂出现的弊端,本专利技术人依据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的产品目录》,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质中筛选出数种抗霉菌作用强的天然植物,然后再同有机化改性蒙脱石复配制成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从抑制霉菌繁殖和吸附霉菌毒素双管齐下的角度达到清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依据国家卫生部关于药食同源的植物种类的规定,筛选出肉桂、丁香、花椒、高良姜、乌梅、川芎、姜黄、马齿苋、蒲公英等抗霉菌作用强的天然有机植物,通过合理加工与组方,然后再同有机化改性后的蒙脱石合理组方,最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霉菌繁殖,又能吸附霉菌毒素的复合型霉菌毒素脱毒剂。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蒲公英提取物、丁香提取物、高良姜提取物、马齿苋全草超微粉碎物、花椒超微粉碎物、肉桂超微粉碎物、、乌梅微粉碎物、川芎超微粉碎物、姜黄超微粉碎物为主要作用物,通过抑制或杀灭饲料中常见的霉菌而起到从源头上根除霉菌毒素来源的作用;以有机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饲料用霉菌毒素脱毒剂,其由多种植物微粉、植物提取物以及有机化改性的蒙脱石配比组合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饲料用霉菌毒素脱毒剂,其由多种植物微粉、植物提取物以及有机化改性的蒙脱石配比组合组成。2.权利要求1所述的霉菌毒素脱毒剂,其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翰赛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