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199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包括牵引杆(2)、机架调整固定杆(3)、机架(4)和仿形立柱(29);牵引杆(2)中间布置机架调整固定杆(3);牵引杆(2)后部通过第一销(9)与仿形立柱(29)连接,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中部的第三横杆(25)连接,提供播种机底盘前进所需牵引力;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联接,仿形立柱(29)和机架(4)两者之间能够相对摆动,左右摆动角度可达0~1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底盘上设计有简易仿形机构解决其它播种机底盘无仿形机构或有四连杆仿形机构但结构复杂,调整困难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机具,具体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的播种机械结构,是与微耕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械的通用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与微耕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一般由挂接装置、机架、传动装置、地轮、播种装置(或兼有施肥装置)、开沟器、覆土器、镇压装置组成。挂接装置、机架、传动装置、地轮及其布置方案构成播种机的基础结构,称为播种机底盘。其它各种播种装置、施肥装置、开沟器、覆土器、镇压装置连接在底盘上,构成播种不同作物的播种机。微耕机与手扶拖拉机型号及结构特点,决定了与之配套的播种机需要结构简化、紧凑,尺寸小、重量轻,一般无类似四轮拖拉机的动力提升装置。现有配套播种机结构方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微耕机与手扶拖拉机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导致结构不合理。播种不同作物的底盘主要零部件不通用,经济性差;播种底盘结构方案通用性差,功能少、零部件布置困难,无专用株距变换装置,变换播种株距困难;甚至无底盘仿形机构,播种性能差,无法控制播种深度,使用调整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与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通用底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包括牵引杆(2)、机架调整固定杆(3)、机架(4)和仿形立柱(29);牵引杆(2)中间布置机架调整固定杆(3);牵引杆(2)后部通过第一销(9)与仿形立柱(29)连接,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中部的第三横杆(25)连接,提供播种机底盘前进所需牵引力;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联接,仿形立柱(29)和机架(4)两者之间能够相对摆动,左右摆动角度可达O 13°,通过调节仿形调节螺栓(30)伸缩长度限制摆动角度调节播种机底盘的横向仿形角度,满足精量播种机排种器横向倾斜O 11°的工作条件。所述的播种机通用底盘,所述机架(4)中部固定有梯形架(28),其上连接株距变换装置(6),通过株距变换操纵杆(21)实现变换播种株距;机架(4)后部有播种装置连接板(8),固定播种装置。所述的播种机通用底盘,所述播种装置连接板(8)之间设置第一横杆(23)、第二横杆(24)。所述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带齿地轮(11)用U形螺栓(19)固定在机架(4)上,使地轮轴(27)和株距变换装置(6)相对位置固定。 所述的播种机通用底盘,所述机架调整固定杆(3)—端有球头,穿过弹簧(16)连接在球头固定座(14 )上,球头在球头固定座(14 )内有活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底盘上设计有简易仿形机构解决其它播种机底盘无仿形机构或有四连杆仿形机构但结构复杂,调整困难的难题;底盘中上部设计有专用的株距变换装置解决播种变换株距的困难,通过设计株距变换装置为传动方案的中间级,解决其它播种底盘地轮与播种装置之间链传动中心距过大,如无链轮张紧装置出现咬链、掉链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底盘方案轻简、紧凑,为播种装置和其它装置留下充足空间,并可通过简单调整方便的匹配多种排种器播种多种作物,解决了微耕机配套的播种底盘主要零部件不通用,经济性差,功能少、零部件布置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播种机通用底盘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播种机通用底盘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播种机通用底盘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播种机通用底盘的局部放大图;I挂接框,2牵引杆,3机架调整固定杆,4机架,5第一传动链条,6株距变换装置,7第二传动链条,8播种装置连接板,9第一销,10第二销,11带齿地轮,12轴承固定板,13轴承,14球头固定座,15挂接销,16弹簧,17第三销,18链轮,19 U形螺栓,20输入链轮,21株距变换操纵杆,22输出链轮,23第一横杆,24第二横杆,25第三横杆,26第四横杆,27地轮轴,28梯形架,29仿形立柱,30仿形调节螺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套微耕机的播种机通用底盘,该底盘包括挂接框1、牵引杆2、机架调整固定杆3、机架4,地轮轴27、链轮18、第一传动链条5、输入链轮20、株距变换装置6、输出链轮22、第二传动链条7、播种装置连接板8、梯形架28、仿形立柱29、带齿地轮11、轴承固定板12、轴承13、球头固定座14、挂接销15、弹簧16、第三销17、第一销9、第二销10。挂接框I和牵引杆2焊为一体,牵引杆2中间布置机架调整固定杆3,通过第三销17连接;牵引杆2后部通过第一销9与仿形立柱29连接,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中部的第三横杆25连接,提供播种机底盘前进所需牵引力;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联接,仿形立柱29和机架4两者之间可以相对摆动,左右摆动角度可达O 13°,通过调节仿形调节螺栓30伸缩长度限制摆动角度,可以方便的调节播种机底盘的横向仿形角度,满足精量播种机排种器横向倾斜O 11°的工作条件。机架4中部固定有梯形架28,其上连接株距变换装置6,变换播种株距可以通过株距变换操纵杆21迅速实现,株距变换装置6内部有一系列可变速比的齿轮组,并设置有空档,可以可靠地切断播种动力;机架4后部有播种装置连接板8,其上可通过螺栓固定播种装置;播种装置连接板8之间有第一横杆23、第二横杆24,其上可固定开沟器、覆土器、支撑轮、镇压轮;链轮18和第一传动链条5以及输入链轮20构成第一级链传动,输出链轮22和第二链条7以及底盘后面匹配的播种器链轮构成第二级链传动;两级传动之间通过株距变换装置6衔接。机架4中下部带齿地轮11通过轴承13、轴承座固定板12、用U形螺栓19固定在机架4上,使地轮轴27和株距变换装置6相对位置固定,缩短了传动中心距,防止咬链、掉链;用螺栓将球头固定座14和第四横杆26连接,机架调整固定杆3 —端有球头,穿过弹簧16连接在球头固定座14上,球头在球头固定座14里有活动空间,这种结构能有效的减少地面颠簸对底盘的影响,并提供播种底盘一定的纵向仿形量;地轮轴27上的链轮18通过第一传动链条5与株距变换装置6上的输入链轮20连接,株距变换装置6上的输出链轮22与播种装置连接,此传动方案缩短了每级传动的中心距,使得传动机构紧凑,无需配备链条张紧装置;机架4后部留有充足空间,可以匹配多种排种装置和其它装置;整个底盘通过挂接框I和挂接销15连接在微耕机上;根据底盘后面匹配的播种装置(或兼有施肥装置)、开沟器、覆土器、镇压装置等调整机架调整固定杆3达到平衡,根据农艺要求的播种株距调整株距变换装置6上的株距变换操纵杆21到相应要求,底盘通过带齿地轮11、地轮轴27、链轮18以及第一传动链条、输入链轮20传递动力至株距变换装置6、再通过输出链轮22、第二传动链条7传递排种需要的动力和速比。整个底盘结构紧凑、传动简洁、挂接方便,调整迅速。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 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杆(2)、机架调整固定杆(3)、机架(4)和仿形立柱(29);牵引杆(2)中间布置机架调整固定杆(3);牵引杆(2)后部通过第一销(9)与仿形立柱(29)连接,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中部的第三横杆(25)连接,提供播种机底盘前进所需牵引力;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联接,仿形立柱(29)和机架(4)两者之间能够相对摆动,左右摆动角度可达0~13°,通过调节仿形调节螺栓(30)伸缩长度限制摆动角度调节播种机底盘的横向仿形角度,满足精量播种机排种器横向倾斜0~11°的工作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微耕机配套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杆(2)、机架调整固定杆(3)、机架(4)和仿形立柱(29);牵引杆(2)中间布置机架调整固定杆(3);牵引杆(2)后部通过第一销(9 )与仿形立柱(29 )连接,仿形立柱(29 )通过第二销(10 )与机架(4 )中部的第三横杆(25)连接,提供播种机底盘前进所需牵引力;仿形立柱(29)通过第二销(10)与机架(4)联接,仿形立柱(29)和机架(4)两者之间能够相对摆动,左右摆动角度可达O 13°,通过调节仿形调节螺栓(30)伸缩长度限制摆动角度调节播种机底盘的横向仿形角度,满足精量播种机排种器横向倾斜O 11°的工作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通用底盘,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谭刘永红杨勤李卓吴伦邓佳李奇岳丽杰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