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及太阳能电池片。该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包括设置在电池片上的主栅线和副栅线,其中,主栅线的数量为4~10根,宽度为0.1~2.5mm;副栅线的数量为100~200根,宽度为10~39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主栅线以及副栅线的根数,同时减小主栅线以及副栅线的宽度,可以增强副栅线收集光生电荷的能力以及主栅线汇集电流的能力,缩短光生电荷的传输路径,从而能够在制作电池片的单晶或多晶硅片的扩散方阻增大的条件下,保证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较小、填充因子较大,有利于太阳能电池电性能的改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及太阳能电池片。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环保清洁能源,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在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中,栅线电极的丝网印刷作为一项关键工序,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太阳能电池的栅线电极设置在电池片上,通常包括相互垂直的主栅线和副栅线,如图1所示,其中,副栅线通常为60 80根,宽度为40 80 μ m,细而密地设置,布满整个电池片表面,主要作用是收集光生电荷;主栅线相对于副栅线来说比较粗,通常为2 3根,宽度为I 3_,主要作用是将与其相连的副栅线上的电流汇集到一起进行输出。然而,由于作为电池片的单晶或多晶硅片往往采用浅掺杂的PN结,即掺杂P的浓度较低,导致单晶或多晶硅片的扩散方阻较大,通常会达到80 120Ω/口。随着基底电池片扩散方阻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变大、填充因子变小,严重影响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因此,需要优化栅线电极的设计,以与电池片的扩散方阻进行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及太阳能电池片,以解决太阳能电池的电池片扩散方阻增加,导致太阳能电池串联电阻变大、填充因子变小,严重影响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包括设置在电池片上的主栅线和副栅线,其中,主栅线的数量为4 10根,宽度为0.1 2.5mm ;副栅线的数量为100 200根,宽度为10 39 μ m。进一步地,主栅线相对于电池片的纵向中心轴呈左右对称分布。进一步地,当电池片的尺寸为156 X 156mm时,主栅线为4 6根,且相邻的主栅线的间距为20 40mm。优选地,主栅线为4根。进一步地,当电池片的尺寸为210X210mm时,主栅线为5 9根,且相邻的主栅线的间距为20 40mm。优选地,主栅线为6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该太阳能电池片上设置有上述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及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增加主栅线以及副栅线的根数,同时减小主栅线以及副栅线的宽度,可以增强副栅线收集光生电荷的能力以及主栅线汇集电流的能力,缩短光生电荷的传输路径,从而能够在制作电池片的单晶或多晶硅片的扩散方阻增大的条件下,保证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较小、填充因子较大,有利于太阳能电池电性能的改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仅是用以理解本技术,而不能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在本技术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包括设置在电池片上的主栅线和副栅线,其中,主栅线的数量为4 10根,宽度为0.1 2.5mm ;副栅线的数量为100 200根,宽度为10 39 y m。通过增加主栅线以及副栅线的根数,同时减小主栅线以及副栅线的宽度,可以增强副栅线收集光生电荷的能力以及主栅线汇集电流的能力,缩短光生电荷的传输路径,从而能够在制作电池片的单晶或多晶硅片的扩散方阻增大的条件下,保证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较小、填充因子较大,有利于太阳能电池电性能的改善。在上述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的制作过程中,由于现有的丝网印刷技术的局限性,其所印刷的栅线的最小宽度通常只能达到40 y m左右,因此,为了印刷本技术技术方案中10 39 y m的副栅线,需要栅线位置进行激光刻槽,然后进行电镀形成栅线电极,可以达到降低副栅线宽度,增加副栅线密度的效果。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栅线相对于电池片的纵向中心轴呈左右对称分布。采用左右对称分布的主栅线设置方式,可以使得主栅线更均匀地汇集整个电池片表面的光生电荷产生的光生电流。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电池片的尺寸为156X156mm时,主栅线为4 6根,且相邻的主栅线的间距为20 40mm。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片为156X 156mm的电池片,主栅线为4根,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并且相对于电池片的横向中间位置呈左右对称分布,其中,第二根主栅线和第三根主栅线的间距为36.0±0.1mm,第一根主栅线和第二根主栅线的间距以及第三根主栅线和第四根主栅线的间距均为33.0±0.1mm,各根主栅线的宽度均为0.1 2.5mm ;副栅线为120根,宽度为30 u m0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电池片的尺寸为210X210mm时,主栅线为5 9根,且相邻的主栅线的间距为20 40mm。优选地,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片为210X210mm的电池片,主栅线为6根,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并且相对于电池片的横向中间位置呈左右对称分布,其中,第三根主栅线和第四根主栅线的间距为34±0.1mm,第二根主栅线和第三根主栅线的间距以及第四根主栅线和第五根主栅线的间距均为31±0.1mm,第一根主栅线和第二根主栅线的间距以及第五根主栅线和第六根主栅线的间距均为31±0.1mm,各根主栅线的宽度均为0.1 2.5mm ;副栅线为180根,宽度为35u m0在本技术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该太阳能电池片上设置有上述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因此具有较小的串联电阻和较大的填充因子,即电性能得到了改善。实施例1采用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栅线电极设计,制作156X156mm尺寸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实施例2采用如图3所示的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栅线电极设计,制作210X210mm尺寸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对比例I将栅线电极设计为:主栅线为2根,宽度为I 3mm ;副栅线为70根,宽度为60 V- m,制作156X 156mm尺寸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对比例2将栅线电极设计为:主栅线为3根,宽度为I 3mm ;副栅线为80根,宽度为50iim,制作210X 210mm尺寸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对实施例1 2以及对比例I 2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电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I所示: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包括设置在电池片上的主栅线和副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为4~10根,宽度为0.1~2.5mm;所述副栅线的数量为100~200根,宽度为10~39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包括设置在电池片上的主栅线和副栅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为4 10根,宽度为0.1 2.5mm ; 所述副栅线的数量为100 200根,宽度为10 39 μ 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线相对于所述电池片的纵向中心轴呈左右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片的尺寸为156X 156mm时,所述主栅线为4 6根,且相邻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升,孙晓娟,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