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减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68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及减反射膜,所述减反射膜至少包括三层薄膜,靠近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一薄膜,远离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三薄膜,位于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之间的为第二薄膜,其中,第三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大于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减反射能力,第一薄膜的钝化能力大于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的钝化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钝化和减反射的作用,提高了减反射膜的性能,最终达到了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减反射膜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也称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它是绿色环保产品,不会引起环境污染,而且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当今能源短缺的情形下,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新型能源。最常见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图,从上至下依次为:正电极101、减反射膜102、基底103、背电场104、背电极105。其中,减反射膜102是覆盖在基底103表面的一层深蓝色氮化硅(SiNx:H)固态薄膜,由于其具有符合减反射原理的折射率和膜厚,所以拥有很好的陷光效应,减少了入射光的反射损失,从而能够提闻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并且减反射I旲层中含有的纯化基能够修复电池片表面和内部存在的缺陷,减少复合中心,达到很好的表钝化和体钝化的效果,从而增大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由此可见,在电池片表面沉积减反射膜对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膜的钝化和减反射能力有限,影响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减反射膜,以达到增强减反射膜的钝化和减反射能力,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覆盖在所述电池本体表面上的减反射膜,所述减反射膜至少包括三层薄膜,靠近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一薄膜,远离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三薄膜,位于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之间的为第二薄膜,其中,第三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大于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减反射能力,第一薄膜的钝化能力大于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的钝化能力。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薄膜的折射率,所述第二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薄膜的折射率。优选的,所述减反射膜的每层薄膜的厚度随薄膜与电池本体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优选的,所述减反射膜的整体厚度为75nm 95nm,包括端点。优选的,所述减反射膜中含有的介质为氮化硅、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减反射膜的每层薄膜的介质材料不同或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三薄膜的绝缘能力大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绝缘能力。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该减反射膜至少包括三层薄膜,远离光入射一侧的薄膜为第一薄膜,靠近光入射一侧的薄膜为第三薄膜,位于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之间的为第二薄膜,其中,第三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大于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减反射能力,第一薄膜的钝化能力大于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的钝化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膜采用至少三层的薄膜结构,合理搭配每层薄膜的介质材料,使靠近电池本体的薄膜的钝化能力强于远离电池本体的薄膜的钝化能力,远离电池本体的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强于靠近电池本体的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并且根据减反射原理,合理设置每层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使每层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最终使减反射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钝化和减反射的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减反射I旲的纯化和减反射能力有限的缺陷,提闻了减反射I旲的性能,最终达到了提闻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进一步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膜的总体厚度不大于现有技术中减反射膜的厚度,且各层薄膜的折射率、厚度、所含介质的种类及量都经过总体调配,一方面使得各层薄膜的制备条件存在差异,镀膜时间不同,从而使本技术所提供的减反射膜的整体镀膜时间较现有技术减少,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使得产生各层薄膜中介质的材料(如:硅烷、氨气、三甲基铝、氧化二氮、氧气等)的用量为最佳配比,没有多余的用量,从而本技术制备减反射膜所用的材料的总体用量较现有技术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减反射膜的钝化和减反射能力有限,从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专利技术人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膜通常是单层结构,所含有的介质的种类单一、量少,从而导致减反射膜的减反射和钝化能力有限,影响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本体;覆盖在所述电池本体表面上的减反射膜,所述减反射膜至少包括三层薄膜,靠近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一薄膜,远离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三薄膜,位于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之间的为第二薄膜,其中,第三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大于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减反射能力,第一薄膜的钝化能力大于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的钝化能力。本技术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膜采用至少三层的薄膜结构,合理搭配每层薄膜的介质材料,使靠近电池本体的薄膜的钝化能力强于远离电池本体的薄膜的钝化能力,远离电池本体的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强于靠近电池本体的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并且根据减反射原理,合理设置每层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使每层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最终使得减反射膜的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钝化和减反射的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层减反射膜的钝化和减反射能力有限的缺陷,提高了减反射膜的性能,最终达到了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以上是本技术的基本思想,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图,包括:电池本体200以及覆盖在电池本体200表面上的减反射膜,其中减反射膜包括靠近电池本体200的第一薄膜201、远离电池本体200的第三薄膜203及位于第一薄膜201和第三薄膜203中间的第二薄膜20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池本体的基本材料可以为包括N型单晶硅、P型单晶硅、N型多晶硅和P型多晶硅在内的硅材料,也可以为砷化镓II1- 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无机盐化合物,还包括功能高分子材料或者纳米晶材料。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覆盖在所述电池本体表面上的减反射膜,所述减反射膜至少包括三层薄膜,靠近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一薄膜,远离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三薄膜,位于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之间的为第二薄膜,其中,第三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大于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减反射能力,第一薄膜的钝化能力大于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的钝化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本体; 覆盖在所述电池本体表面上的减反射膜,所述减反射膜至少包括三层薄膜,靠近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一薄膜,远离所述电池本体表面的薄膜为第三薄膜,位于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之间的为第二薄膜,其中,第三薄膜的减反射能力大于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减反射能力,第一薄膜的钝化能力大于第二薄膜和第三薄膜的钝化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薄膜的折射率,所述第二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薄膜的折射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膜的每层薄膜的厚度随薄膜与电池本体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丽霞王家道吴卫平付志强朱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