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式开关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66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片式开关复合管,包括一个三极管晶片、一个共阳双管芯开关二极管和五个金属引出脚封装而成,五个金属引出脚分别为脚一为三级管晶片的集电极,脚二为三极管晶片的发射极与二级管的阳极C1的共同极,脚三为二极管的阳极C2,脚四为二极管的阴极,脚五为三极管晶片的基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缩小线路板的使用面积、原材料大幅减少、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管,具体地说,是片式开关复合管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片式开关其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且其线路板占用的空间比价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不适合做为小电器内部的开关的使用。特别是不适合蜂鸣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开发了片式开关复合管,包括一个三极管晶片、一个共阳双管芯开关二极管和五个金属引出脚封装而成,所述五个金属引出脚分别为脚一为三级管晶片的集电极,所述脚二为三极管晶片的发射极与二级管的阳极Cl的共同极,所述脚三为二极管的阳极C2,所述脚四为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脚五为三极管晶片的基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晶片与脚一设置在同一块线路板A上,所述线路板A上部为脚五所在的线路板B,所述线路板A和线路板B的旁边为脚二所在的线路板C,所述线路板C的另一侧为脚三和和脚四所在的线路板D和线路板E,所述线路板D在下部,所述线路板E在上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路板A、线路板B、线路板C、线路板D和线路板E串联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缩小线路板的使用面积、原材料大幅减少、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三极管晶片,2-二极管,3-脚一,4-脚二,5-脚三,6-脚四,7-脚五,8-线路板A,9-线路板B,10-线路板C,11-线路板D,12-线路板E。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片式开关复合管,包括一个三极管晶片1、一个共阳双管芯开关二极管2和五个金属引出脚封装而成,五个金属引出脚分别为脚一 3为三级管晶片I的集电极,脚二 4为三极管晶片I的发射极与二级管2的阳极Cl的共同极,脚三5为二极管2的阳极C2,脚四6为二极管2的阴极,脚五7为三极管晶片I的基极。三极管晶片I与脚一 3设置在同一块线路板AS上,线路板AS上部为脚五7所在的线路板B9,线路板A8和线路板B9的旁边为脚二 4所在的线路板C,10所述线路板ClO的另一侧为脚三5和和脚四6所在的线路板Dll和线路板E12,所述线路板Dll在下部,所述线路板E12在上部。线路板A8、线路板B9、线路板C10、线路板Dll和线路板E12串联在一起。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缩小线路板的使用面积、原材料大幅减少、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片式开关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三极管晶片(1)、一个共阳双管芯开关的二极管(2)和五个金属引出脚封装而成,所述五个金属引出脚分别是脚一(3)为三级管晶片(1)的集电极,所述脚二(4)为三极管晶片(1)的发射极与二级管(2)的阳极C1的共同极,所述脚三(5)为二极管(2)的阳极C2,所述脚四(6)为二极管(2)的阴极,所述脚五(7)为三极管晶片(1)的基极。

【技术特征摘要】
1.片式开关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三极管晶片(I)、一个共阳双管芯开关的二极管(2)和五个金属引出脚封装而成,所述五个金属引出脚分别是脚一(3)为三级管晶片(I)的集电极,所述脚二(4)为三极管晶片(I)的发射极与二级管(2)的阳极Cl的共同极,所述脚三(5)为二极管(2)的阳极C2,所述脚四(6)为二极管(2)的阴极,所述脚五(7)为二极管晶片(I)的基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开关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晶片(I)与脚一(3)设置在同一块线路板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华钱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市华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