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9014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12:22
晶闸管模块,属于功率半导体模块制造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全新的芯片与信号端的连接方式,进而能简化工艺和材料,使得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高一致性的连接结构,从而显著优化产品性能。包括底板、壳体、基板、芯片一、芯片二、电极一、电极二、电极三、信号端子Ga、信号端子Ka、信号端子Kb和信号端子Gb;两芯片的正面为阳极A,背面设有阴极K和门极G;基板的顶面印制有相互绝缘的导电块区一、导电块区二、导电块区三、导电线区一、导电线区二、导电线区三和导电线区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产品一致性大大提高,可靠性也随之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得的产品原材料和工艺步骤大幅度简化,产品制造良率提升,性能和一致性显著提高,可靠性增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晶闸管功率模块及其信号端子内部连接方式,属于功率半导体模块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晶闸管功率模块,是将数个晶闸管芯片按照一定的拓扑功能封装在一起的集合体。一般的,在ー个功率模块里,这些晶闸管芯片的底面被焊接于绝缘基板的金属表面上。该绝缘基板使得芯片底部能够实现电气连接,同时还拥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及与散热底板实现相対的电气绝缘。芯片的上表面被金属化(一般为银材料),可以用焊接钥片和金属连接桥的方式实现电气连接。这些功率元件在模块中会使用硅胶充分覆盖,使得元件被充分绝缘和避免环境损害。晶闸管芯片4含三个极,一般背面为阳极A41,正面为阴极K42和门极G43,结构如图8、9所示。一般地,晶闸管模块主要由晶闸管芯片(Thyristor)、覆铜陶瓷基板(DBC)、铜底板以及外壳、电极和信号线等构成。按照晶闸管模块的使用需要,在模块的内部,芯片的门极G43和阴极K42要与模块对应的信号端子分别连接,电路图如图7。芯片4与信号端常规地连接方式是芯片表面(阴极42)焊接钥片,在钥片和DBC铜箔间用连接桥5连接,然后相同DBC铜箔区域焊接高温线9的一端;高温线9的另外一端与信号端子(端子一 四24)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晶闸管模块,包括底板、壳体、基板、芯片一、芯片二、电极一、电极二、电极三、信号端子Ga、信号端子Ka、信号端子Kb和信号端子Gb;两所述芯片的正面为阳极A,背面设有阴极K和门极G;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顶面印制有相互绝缘的导电块区一、导电块区二、导电块区三、导电线区一、导电线区二、导电线区三和导电线区四;所述电极一、芯片一的阳极A和所述芯片二的阴极K连接所述导电块区一;所述电极二和所述芯片一的阴极K连接所述导电块区二;所述电极三、芯片二的阳极A连接所述导电块区三;所述芯片一的门极G通过铝丝连接所述导电线区一,所述导电线区一再连接所述信号端子Ga;所述芯片一的阴极K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导电线区二,...

【技术特征摘要】
1.晶闸管模块,包括底板、壳体、基板、芯片一、芯片二、电极一、电极二、电极三、信号端子Ga、信号端子Ka、信号端子Kb和信号端子Gb ;两所述芯片的正面为阳极A,背面设有阴极 K和门极G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顶面印制有相互绝缘的导电块区一、导电块区二、导电块区三、导电线区一、导电线区二、导电线区三和导电线区四;所述电极一、芯片一的阳极A和所述芯片二的阴极K连接所述导电块区一;所述电极二和所述芯片一的阴极K连接所述导电块区二;所述电极三、芯片二的阳极A连接所述导电块区三;所述芯片一的门极G通过铝丝连接所述导电线区一,所述导电线区一再连接所述信号端子Ga ;所述芯片一的阴极K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导电线区二,所述导电线区二再连接所述信号端子Ka ;所述芯片二的阴极K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导电线区三,所述导电线区三再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锦源柏治国蒋陆金臧凯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普特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