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700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包括贴有应变片组的张力检测体,所述张力检测体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上,临近织口处;所述张力检测体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中空腔、后空腔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及所述后空腔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两端,所述中空腔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中部;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前空腔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贴于所述中空腔的薄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测量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近织口织物张力,及时调整织机参数,达到织机正常运转下的经纱张力、织物张力和后梁位置,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织机领域的一种织物张力测量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织机由综框带着经纱上下运动,形成梭口,钢筘将引入梭口的纬纱打入织口,形成织物。织机上张力分成两部分,一是织物形成前经纱的张力,一是织物形成后织物的张力。开口和打纬是影响织物张力的两个主要因素。打纬时减轻了织物的负载,打纬时刻织物的张力降至最低。只要达到织机正常运转下的经纱张力、织物张力和后梁位置,就不会出现织疵,就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经纱张力继续升高,将导致织物段过密,织物张力升高;较低的经纱张力造成稀疏的织物段,织物张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实时监测近织口织物张力,及时调整织机参数,以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包括贴有应变片组的张力检测体,所述张力检测体一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上,临近织口处;所述张力检测体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中空腔、后空腔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及所述后空腔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有应变片组(2)的张力检测体(1),所述张力检测体(1)一端连接有滚轮(3),所述滚轮(3)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10)上,临近织口(11)处;所述张力检测体(1)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101)、中空腔(102)、后空腔(103)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101)及所述后空腔(103)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1)两端,所述中空腔(102)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1)中部;所述滚轮(3)连接于所述前空腔(101)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2)贴于所述中空腔(102)的薄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有应变片组(2)的张力检测体(1),所述张力检测体(I) 一端连接有滚轮(3),所述滚轮(3)放置于刚织成的织物(10)上,临近织口(11)处;所述张力检测体(I)为一长方体,内部设置有前空腔(101)、中空腔(102)、后空腔(103)三个薄壁空腔,所述前空腔(101)及所述后空腔(103)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两端,所述中空腔(102)置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中部;所述滚轮(3)连接于所述前空腔(101)所在的一端;所述应变片组(2)贴于所述中空腔(102)的薄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另一端连接有夹紧套(4 ),所述夹紧套(4 )通过连接板(5 )连接于把柄(6 )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织口处织物张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检测体(I)是一 6X6X42毫米的长方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祝章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