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643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冷却器,其包括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该冷却器还包括下部与进气管道连通、上部与排气管道连通且上下端部密封的左通气管以及与左通气管相对设置的右通气管,左通气管内装有间隔板,间隔板将左通气管内腔间隔为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进气腔和与排气管道连通的排气腔,进气腔和排气腔分别与右通气管内腔之间连通有多根过气冷却管,左通气管和右通气管之间上部设有位于过气冷却管的水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同时对二氧化碳进行风冷和水冷,因而具有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冷却器
技术介绍
碳酸钙制备工艺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用二氧化碳生产设备制造出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需要使用冷却器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器大多采用多个盘管在室外使用自然风冷却的方式,上述方式的冷却器冷却速度慢,因而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冷却速度快的二氧化碳冷却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二氧化碳冷却器,其包括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其结构特点是:该冷却器还包括下部与进气管道连通、上部与排气管道连通且上下端部密封的左通气管以及与左通气管相对设置的右通气管,左通气管内装有间隔板,间隔板将左通气管内腔间隔为与进气管道连通的进气腔和与排气管道连通的排气腔,进气腔和排气腔分别与右通气管内腔之间连通有多根过气冷却管,左通气管和右通气管之间上部设有位于过气冷却管的水淋装置。所述水淋装置包括连接在左通气管和右通气管顶部上方且顶部敞口的淋水槽,淋水槽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淋水槽上与过气冷却管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两侧壁顶部设有均匀设置的多个V型槽。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当二氧化碳自进气管道进入左通气管,经由进气腔、过气冷却管以及右通气管,最后自排气腔由排气管道排出,整个过程皆采用风冷,水淋装置向过气冷却管上淋水,同时进行水冷,因而冷却速度快。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同时对二氧化碳进行风冷和水冷,因而具有冷却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二氧化碳冷却器,其包括进气管道I和排气管道2,该冷却器还包括下部与进气管道I连通、上部与排气管道2连通且上下端部密封的左通气管3以及与左通气管3相对设置的右通气管4,左通气管3和右通气管4平行相对设置且其底部皆可固装在水泥平台上,左通气管3和右通气管4的顶部分别装有顶板使其顶部密闭,左通气管3内装有间隔板5,间隔板5位于左通气管3的中部位置,间隔板5将左通气管3内腔间隔为与进气管道I连通的进气腔6和与排气管道2连通的排气腔7,进气腔6和排气腔7分别与右通气管4内腔之间连通有多根过气冷却管8,多根过气冷却管8竖向平行设置一排,也可以设置多排,其目的是将左通气管3中的进气腔6和排气腔7分别与右通气管4的内腔连通,左通气管3和右通气管4之间上部设有位于过气冷却管8的水淋装置,该水淋装置可包括连接在左通气管3和右通气管4顶部上方且顶部敞口的淋水槽9,淋水槽9上方设置有可与供水系统连接的进水管10,淋水槽9的横截面呈顶部宽度比底部宽度大的梯形,淋水槽9上与过气冷却管8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两侧壁顶部设有均匀设置的多个V型槽11,淋水槽9中的水位高过V型槽11的槽底时,自其槽底慢慢淋下,淋在过气冷却管8的表面,从而实现水冷。 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
人员来说,基于本技术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碳冷却器,包括进气管道(1)和排气管道(2),其特征是:该冷却器还包括下部与进气管道(1)连通、上部与排气管道(2)连通且上下端部密封的左通气管(3)以及与左通气管(3)相对设置的右通气管(4),左通气管(3)内装有间隔板(5),间隔板将左通气管(3)内腔间隔为与进气管道(1)连通的进气腔(6)和与排气管道(2)连通的排气腔(7),进气腔(6)和排气腔(7)分别与右通气管(4)内腔之间连通有多根过气冷却管(8),左通气管(3)和右通气管(4)之间上部设有位于过气冷却管(8)的水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冷却器,包括进气管道(I)和排气管道(2),其特征是:该冷却器还包括下部与进气管道(I)连通、上部与排气管道(2 )连通且上下端部密封的左通气管(3 )以及与左通气管(3)相对设置的右通气管(4),左通气管(3)内装有间隔板(5),间隔板将左通气管(3)内腔间隔为与进气管道(I)连通的进气腔(6)和与排气管道(2)连通的排气腔(7),进气腔(6)和排气腔(7)分别与右通气管(4)内腔之间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茂郑健志窦锦栋张鹏谭永军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白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