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浙青混凝土路面
,特别是一种青川岩浙青改性浙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高等级浙青路面的交通特点是:交通密度大、车轴轴载重、荷载作用间隙短以及高速和渠化。在高温、重载交通、渠化交通的作用下,路面出现车辙的几率较大,且经常产生水稳定不足的情况。例如,中国专利CN 201214746 Y (公告日:2009年4月I日)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路面。该复合式路面包括20 30cm厚的碾压水泥砼基层、碾压水泥砼基层上设置4 5cm改性浙青层,改性浙青层上设置5 8cm浙青混合料面层。该复合式路面结构,其抵抗高温变形和裂缝的性能不够理想,仍然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继续研究寻找具有优异的抗车辙和抗水损害性能的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浙青混凝土路面存在的抗车辙及抗水损害性能不够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青)11岩浙青改性浙青路面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青川岩浙青改性浙青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乳化浙青透层、浙青中间层、改性乳化浙青粘层和青川岩浙青改性浙青面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厚度为 ...
【技术保护点】
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乳化沥青透层、沥青中间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和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面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厚度为30~40cm,所述乳化沥青透层的厚度为5~10mm,所述沥青中间层的厚度为5~7cm,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的厚度为2~3mm,所述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面层的厚度为4~6cm。
【技术特征摘要】
1.青川岩浙青改性浙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乳化浙青透层、浙青中间层、改性乳化浙青粘层和青川岩浙青改性浙青面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厚度为30 40cm,所述乳化浙青透层的厚度为5 IOmm,所述浙青中间层的厚度为5 7cm,所述改性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良,王翔,邓江云,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