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动行车,它包括车架,该车架为门字形,其两侧的立柱上均有链轮机构,两个链轮机构间连接有工件吊杆。其特点是所述车架的横梁两端对应立柱的位置处均设有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均和与其对应的链轮机构相连接,使得两个电机均可控制与其相连的链轮机构沿车架立柱上下移动。采用该行车,能够保证电镀作业完成后,杯形工件或纵截面为H形的工件内腔完全无电镀液残留,生产效率较高,且不存在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车,具体说是可实现两端差动提升的行车,主要适用于电镀行业中杯形工件或纵截面为H形的工件在电镀完成后的提升作业。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镀行业中,电镀槽是电镀作业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它的作用就是对待电镀工件实施电镀作业。在电镀生产线上,电镀槽通常需要跟行车配合使用,行车的作用是悬挂电镀工件,并依靠其上的升降机构将工件浸没在电镀槽的电镀液中,电镀完成后,还需要依靠行车的升降机构将工件从电镀液中取出。传统的行车主要包括车架,车架两侧的立柱上均有链轮机构,车架的横梁上方有电机,电机可同时控制两个链轮机构沿车架立柱作同步上下移动,且两个链轮机构间连接有工件吊杆。这样,在实施电镀作业时,首先将待电镀的工件悬挂在行车的工件吊杆上;再通过行车上的电机驱动工件吊杆下降,使工件浸没在电镀槽的电镀液中实施电镀作业;电镀完成后,通过电机驱动工件吊杆上升,将工件从电镀液中取出。然而,当待电镀的工件为杯形工件或横截面为H形的工件时,为避免电镀完成后工件内部有过多的电镀液残液,以及确保工件电镀的均匀,通常需要将这两类工件横向悬挂在行车的工件吊杆上来实施电镀作业。但是,由于这两类工件在横向悬挂时,其内腔存在水平面,电镀完成后利用行车将其从电镀液中取出时,其内腔还是会有少量的电镀液残留,需要人工手动将工件内腔的电镀液去除,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且电镀液对人体健康有损害,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差动行车,采用该行车,能够保证电镀作业完成后,杯形工件或纵截面为H形的工件内腔完全无电镀液残留,生产效率较高,且不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方案:本技术的差动行车包括车架,该车架为门字形,其两侧的立柱上均有链轮机构,两个链轮机构间连接有工件吊杆。其特点是所述车架的横梁两端对应立柱的位置处均设有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均和与其对应的链轮机构相连接,使得两个电机均可控制与其相连的链轮机构沿车架立柱上下移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链轮机构由固定链轮和活动链轮组成,固定链轮固定在车架立柱的顶端,活动链轮位于固定链轮下方,且活动链轮与车架立柱间呈滑动配合。所述固定链轮和活动链轮间通过链条相连接,使得固定链轮转动时,活动链轮可沿车架立柱上下移动。所述工件吊杆连接在两个活动链轮之间。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两个活动链轮上均固定有升降架,两个升降架相对的一侧均有挂钩,所述工件吊杆的两端分别挂在两个升降架的挂钩上。这样,可以方便工件吊杆的安装和拆卸。上述三个方案中,均可在所述车架的两个立柱的外侧设置水平滚动机构,使得车架可沿水平轨道滚动。从而使得该差动行车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沿轨道移动至任意位置,方便使用。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一种差动行车的车架横梁两端对应立柱的位置处均设有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均和与其对应的链轮机构相连接,使得两个电机均可控制与其相连的链轮机构沿车架立柱上下移动。因此,电镀完成后在对杯形工件或纵截面为H形的工件实施取出作业时,行车两个电机先同步作业,驱动工件吊杆上升使工件完全脱离电镀液;然后,两个电机交替作业,使得工件吊杆连同其上悬挂的工件先后发生左右倾斜,即可将工件两侧内腔的电镀液完全排出。从而确保了杯形工件或纵截面为H形的工件内腔无电镀液残留,无需再进行人工去除电镀残液的作业,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避免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差动行车的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一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差动行车的使用状态二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差动行车的使用状态三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差动行车的使用状态四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差动行车包括车架2,该车架2为门字形,其两侧的立柱上均有链轮机构。所述链轮机构由固定链轮6和活动链轮3组成,固定链轮6固定在车架2立柱的顶端,活动链轮3位于固定链轮6下方,且活动链轮3与车架2立柱间呈滑动配合。所述车架2的横梁两端对应立柱的位置处均设有电机7,两个电机7的输出端均和与其对应的固定链轮6相连接,使得两个电机7均可控制与其相连的固定链轮6转动。所述固定链轮6和活动链轮3间通过链条相连接,使得固定链轮6转动时,活动链轮3可沿车架立柱上下移动。所述两个活动链轮3上均固定有升降架4,两个升降架4相对的一侧均有挂钩,两个挂钩间悬挂有工件吊杆5。其中,所述车架2的两个立柱的外侧均有水平滚动机构1,使得车架2可沿水平轨道滚动。这样,可以方便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沿轨道移动该差动行车的位置。使用时,先驱动车架上方两侧的电机同步工作,带动两个活动链轮同步上升,将电镀完成的纵截面为H形的工件呈水平状态从电镀液中取出,如图1。然后,左侧电机停止工作(左侧活动链轮停止上升),右侧电机继续工作(右侧活动链轮继续上升),使得工件向左侧倾斜,直至其左侧内腔的电镀残液被完全倒出,如图2。接着,左侧电机开始工作(左侧活动链轮上升),右侧电机停止工作(右侧活动链轮停止上升),使得工件向右侧倾斜,直至其右侧内腔的电镀残液被完全倒出,如图3。最后,左侧电机停止工作(左侧活动链轮停止上升),右侧电机开始工作(右侧活动链轮上升),至工件呈水平状态后,再进行后续作业即可,如图4。若电镀作业是针对杯形的工件进行的,该差动行车作业时,只需将工件向一侧倾斜,直至工件内腔的电镀残液完全倒出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动行车,包括车架(2),该车架(2)为门字形,其两侧的立柱上均有链轮机构,两个链轮机构间连接有工件吊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的横梁两端对应立柱的位置处均设有电机(7),两个电机(7)的输出端均和与其对应的链轮机构相连接,使得两个电机(7)均可控制与其相连的链轮机构沿车架(2)立柱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动行车,包括车架(2),该车架(2)为门字形,其两侧的立柱上均有链轮机构,两个链轮机构间连接有工件吊杆(5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 )的横梁两端对应立柱的位置处均设有电机(7 ),两个电机(7 )的输出端均和与其对应的链轮机构相连接,使得两个电机(7)均可控制与其相连的链轮机构沿车架(2)立柱上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机构由固定链轮(6)和活动链轮(3)组成,固定链轮(6)固定在车架(2)立柱的顶端,活动链轮(3)位于固定链轮(6)下方,且活动链轮(3)与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军,吴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宏联电镀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