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它由床身、左右虚拟臂、可控伸缩轴、工作台、铣头组成,左右虚拟臂的下端、可控伸缩轴的下端均安装在回转轴上,特征是右虚拟臂的构形为“L”形。在回转轴中间段套有右虚拟臂,在回转轴的两端套有左虚拟臂。在左右立柱的滑板滑动轨迹上下方各安装有一个行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右虚拟臂的构形设计为“L”形,该构形有效地拓展了加工空间,真正实现卧铣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了回转轴通过轴承与左、右虚拟臂分别铰接、独立调整、预紧的设计,该结构具有精度稳定、可调性好的优点。并且在左右立柱的滑板滑动轨迹上下方各安装有一个行程开关,避免了虚拟臂与工作台可能产生的干涉。(*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床,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虚拟臂结构的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由床身、左右虚拟臂、可控伸缩轴、工作台、铣头组成,左右虚拟臂的上端均通过铰接安装在左右主动滑板上,左右主动滑板均活动安装在立柱上,可控伸缩轴的上端通过铰链活动安装在右主动滑板上,左右虚拟臂的下端、可控伸缩轴的下端均安装在回转轴上,回转轴与铣头固定在一起,特征是右虚拟臂的构形为“L”形。在回转轴中间段套有两个面对面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嵌在右虚拟臂下端的圆孔内,即右虚拟臂通过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与回转轴连接;在回转轴的左端套有两个挨在一起的圆锥滚子轴承,在回转轴的右端套有一个向心圆柱轴承,这两个挨在一起的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圆柱轴承嵌在左虚拟臂下端的圆孔内,即左虚拟臂通过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圆柱轴承与回转轴连接。在左虚拟臂的轴承和右虚拟臂的轴承均设有调整并帽;右虚拟臂的两条臂的夹角α为100°-180°,夹角α的最佳角度为135。在左右立柱的滑板滑动轨迹上、下方各安装有一个行程开关。本技术将右虚拟臂的构形设计为“L”形,该构形克服了原直板状的右虚拟臂无法实现卧铣功能的缺点,在满足虚拟臂运动设计的条件下,有效地拓展了加工空间,真正实现卧铣功能,使铣头无论在什么位置均有加工空间,还有足够的刚性。并且本技术采取了回转轴通过轴承与左、右虚拟臂分别铰接、独立调整、预紧的设计,只要调整并帽、调整垫,就可调整间隙与位置,保证回转精度及调整右虚拟臂在回转轴上轴向位置,该结构具有精度稳定、可调性好的优点。在左右立柱的滑板滑动轨迹上、下方各安装有一个行程开关,实现逻辑控制,从而保证机床运动范围恒定,有效地控制了左右虚拟臂的运动轨迹,避免了铣头与工作台可能产生的干涉。因此本技术是一种更优化的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在回转轴9中间段套有两个面对面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20、21,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20、21嵌在右虚拟臂11下端的圆孔内,即右虚拟臂11通过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20、21与回转轴9连接;在回转轴9的左端套有两个挨在一起的圆锥滚子轴承17、18,在回转轴9的右端套有一个向心圆柱轴承23,这两个挨在一起的圆锥滚子轴承17、18和向心圆柱轴承23嵌在左虚拟臂5下端的圆孔内,即左虚拟臂5通过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17、18和向心圆柱轴承23与回转轴9连接。左并帽19可调整圆锥滚子轴承17、18的间隙,右并帽22可调整圆锥滚子轴承20、21的间隙。在左立柱2的左主动滑板4滑动轨迹上方安装有一个上限行程开关3、下方安装有一个下限行程开关6,在右立柱16的右主动滑板12滑动轨迹上方安装有一个上限行程开关15、下方安装有一个下限行程开关10。当左主动滑板4下压下限行程开关6时,右主动滑板12只能在上限行程开关15和下限行程开关10之间滑动;而当右主动滑板12下压下限行程开关10时,左主动滑板4只能在上限行程开关3和下限行程开关6之间滑动,这样就避免了左虚拟臂5、右虚拟臂11交点上的铣头7与工作台8可能产生的干涉。本技术的左虚拟臂5为直臂,载荷较重,采用大跨距,两个圆锥滚子轴承17、18面对面安装,挨在一起,内圈留有间隙,外圈固定,通过左并帽19并紧,产生预紧力,并使回转轴9相对左虚拟臂5定位,左虚拟臂5的另一端则采用向心圆柱轴承23,回转轴9可以轴向游动,保证了即使产生运动热变形,也不会产生回转轴9端面位置的变化,从而保证机床定位及加工精度。而右虚拟臂11则于左虚拟臂5的两支承之间,通过远距离安排的两个面对面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20、21与回转轴9相联,通过调整垫24可调整右虚拟臂11在回转轴9上的轴向位置。右并帽22可并紧右虚拟臂11,调整并帽可以调整间隙,保证回转精度。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由床身(1)、左虚拟臂(7)、右虚拟臂(11)、可控伸缩轴(13)、工作台(8)、铣头(7)组成,左虚拟臂(5)上端铰接于左主动滑板(4),左主动滑板(4)活动安装在床身(1)的左立柱(2)上,右虚拟臂(11)的上端铰接于右主动滑板(12),右主动滑板(12)活动安装在床身(1)的右立柱(16)上,可控伸缩轴(13)的上端通过铰链(14)安装在右主动滑板(12)上,左虚拟臂(5)的下端、右虚拟臂(11)的下端及可控伸缩轴(13)的下端均安装在回转轴(9)上,回转轴(9)与铣头(7)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右虚拟臂(11)的构形为“L“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其特征在于在回转轴(9)中间段设有两个面对面安装的圆锥滚子轴承(20、21),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20、21)嵌在右虚拟臂(11)下端的圆孔内,即右虚拟臂(11)通过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20、21)与回转轴(9)连接;在回转轴(9)的左端设有两个挨在一起的圆锥滚子轴承(17、18),在回转轴(9)的右端设有一个向心圆柱轴承(23),这两个挨在一起的圆锥滚子轴承(17、18)和向心圆柱轴承(23)嵌在左虚拟臂(5)下端的圆孔内,即左虚拟臂(5)通过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17、18)和向心圆柱轴承(23)与回转轴(9)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其特征在于在左虚拟臂(5)的圆锥滚子轴承(18)和右虚拟臂(11)的圆锥滚子轴承(20)之间套有左并帽(19),在左虚拟臂(7)的向心圆柱轴承(23)和右虚拟臂(11)的圆锥滚子轴承(21)之间套有右并帽(22)。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构形为“L”形的右虚拟臂(11)的两条臂的夹角α为100°-180°,夹角α的最佳角度为13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其特征在于在左立柱(2)的左主动滑板(4)滑动轨迹上方安装有一个上限行程开关(3)、下方安装有一个下限行程开关(6),在右立柱(16)的右主动滑板(12)滑动轨迹上方安装有一个上限行程开关(15)、下方安装有一个下限行程开关(1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它由床身、左右虚拟臂、可控伸缩轴、工作台、铣头组成,左右虚拟臂的下端、可控伸缩轴的下端均安装在回转轴上,特征是右虚拟臂的构形为“L“形。在回转轴中间段套有右虚拟臂,在回转轴的两端套有左虚拟臂。在左右立柱的滑板滑动轨迹上下方各安装有一个行程开关。本技术将右虚拟臂的构形设计为“L”形,该构形有效地拓展了加工空间,真正实现卧铣功能。本技术采取了回转轴通过轴承与左、右虚拟臂分别铰接、独立调整、预紧的设计,该结构具有精度稳定、可调性好的优点。并且在左右立柱的滑板滑动轨迹上下方各安装有一个行程开关,避免了虚拟臂与工作台可能产生的干涉。文档编号B23Q41/00GK2507610SQ0125504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谌武, 李显红, 陈介华, 陈水香, 范鹤飞 申请人:江东机床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龙门式虚拟轴机床由床身(1)、左虚拟臂(7)、右虚拟臂(11)、可控伸缩轴(13)、工作台(8)、铣头(7)组成,左虚拟臂(5)上端铰接于左主动滑板(4),左主动滑板(4)活动安装在床身(1)的左立柱(2)上,右虚拟臂(11)的上端铰接于右主动滑板(12),右主动滑板(12)活动安装在床身(1)的右立柱(16)上,可控伸缩轴(13)的上端通过铰链(14)安装在右主动滑板(12)上,左虚拟臂(5)的下端、右虚拟臂(11)的下端及可控伸缩轴(13)的下端均安装在回转轴(9)上,回转轴(9)与铣头(7)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右虚拟臂(11)的构形为“L”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武,李显红,陈介华,陈水香,范鹤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东机床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