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涉及安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破玻装置存在可靠性不高、便携性与易操作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柄(9)的端部与套筒(2)的尾部相扣接,两者内腔相通连,手柄(9)尾部设有底盖(10);破玻璃作用装置(1)设于套筒(2)的内腔,并可沿套筒(2)的内腔轴向滑动,其尾部为气体发生器(12);弹簧(3)的一端连接破玻璃作用装置(1)的尾部,其另一端连接位于手柄(9)内腔的橡胶块(4),橡胶块(4)的另一端顺次连接压动开关(5)和触动开关(7),触动开关(7)顶部设有橡胶帽(6);触动开关(7)的后部与底盖(10)之间设有电池(8)。(*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安全
,特别是应用于逃生、救灾、安防、警用等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
技术介绍
破玻装置在人们逃生、救援等时候都会用到,公安、武警、消防、交警等在执行突入、解救等任务也会用到。现在广泛使用的破玻璃装置以安全锤居多,有时也以消防斧作为破玻装置。虽然安全锤作为比较常见的破玻装置广泛使用,也是破玻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当遇到一些较厚的钢化玻璃时,普通安全锤的破玻可靠性也随之下降,经常出现砸不碎的情况。安全锤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不能可靠击碎玻璃。消防斧也是一种常见的破玻装置,但是由于其笨重的外观影响其便携性及操作性,不便于广泛装备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破玻装置存在可靠性不高、便携性与易操作性差等技术问题,以提供具有便携性好、可靠性高、可安全破除12_ (含12_)以下厚度钢化玻璃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手柄9的端部与套筒2的尾部相扣接,两者的内腔相通连,手柄9的尾部设有底盖10 ;破玻璃作用装置I设于套筒2的内腔,并可沿套筒2的内腔轴向滑动,破玻璃作用装置I的尾部为气体发生器12 ;弹簧3的一端连接破玻璃作用装置I的尾部,其另一端连接位于手柄9内腔的橡胶块4,橡胶块4的另一端顺次连接压动开关5和触动开关7,触动开关7顶部设有橡胶帽6,橡胶帽6凸出于手柄9的表面;触动开关7的后部与底盖10之间设有电池8。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其中所述破玻璃作用装置1、压动开关5、触动开关7和电池8构成一串连电路。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其中所述破玻璃作用装置1,由气缸11、气体发生器12、药室13、撞击冲头14、剪切销15、泻压孔16和止动位置孔17构成,气缸11内为药室13,剪切销15设于气缸11中部的内腔壁上,将药室13分为压力腔和泻压腔,活塞式撞击冲头14的底座平面位于压力腔内,其冲头位于泻压腔并朝向气缸11底部,泻压孔16贯通泻压腔和外部大气,其轴心线与气缸11底部平面的夹角为45° 80°,气缸11底部设有止动位置孔17,止动位置孔17的内径小于撞击冲头14的底座外径,压力腔的开口端安装有气体发生器12,气体发生器12的出气口设于压力腔内。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其中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2由点火电路、产气药剂和药盒构成,点火电路、产气药剂均设于药盒内,点火电路连接压动开关5。本技术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的有益效果:1.破玻可靠性高:可靠破除12_ (含12mm)以下厚度钢化玻璃,破玻操作技巧对破玻没有影响。2.安全性高:本装置无危险性,破玻时玻璃飞溅小。3.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外观示意图图3本技术破玻璃作用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破玻璃作用装置、2套筒、3弹簧、4橡胶块、5压动开关、6橡胶帽、7触动开关、8电池、9手柄、10底盖、11气缸、12气体发生器、13药室、14撞击冲头、15剪切销、16泻压孔、17止动位置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3,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如附图1-3,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手柄9的端部与套筒2的尾部相扣接,两者的内腔相通连,手柄9的尾部设有底盖10 ;破玻璃作用装置I设于套筒2的内腔,并可沿套筒2的内腔轴向滑动,破玻璃作用装置I的尾部为气体发生器12 ;弹簧3的一端连接破玻璃作用装置I的尾部,其另一端连接位于手柄9内腔的橡胶块4,橡胶块4的另一端顺次连接压动开关5和触动开关7,触动开关7顶部设有橡胶帽6,橡胶帽6凸出于手柄9的表面;触动开关7的后部与底盖10之间设有电池8。破玻璃作用装置1、压动开关5、触动开关7和电池8构成一串连电路。破玻璃作用装置1,由气缸11、气体发生器12、药室13、撞击冲头14、剪切销15、泻压孔16和止动位置孔17构成,气缸11内为药室13,剪切销15设于气缸11中部的内腔壁上,将药室13分为压力腔和泻压腔,活塞式撞击冲头14的底座平面位于压力腔内,其冲头位于泻压腔并朝向气缸11底部,泻压孔16贯通泻压腔和外部大气,其轴心线与气缸11底部平面的夹角为45° 80°,气缸11底部设有止动位置孔17,止动位置孔17的内径小于撞击冲头14的底座外径,压力腔的开口端安装有气体发生器12,气体发生器12的出气口设于压力腔内。气体发生器12由点火电路、产气药剂和药盒构成,点火电路、产气药剂均设于药盒内,点火电路连接压动开关5。需要破玻时,手持手柄9让破玻璃作用装置I端头压在玻璃上,破玻璃作用装置I在套筒2内轴向运动压缩弹簧3,橡胶块4也随之压紧压动开关5,当此时按下橡胶帽6时触动开关7接通,电池通过整个回路做功,破玻璃作用装置I作用,击碎钢化玻璃。破玻璃作用装置I可参见中国专利ZL201120076985.8,专利技术名称为《破玻璃作用装置》,其作用原理如下:当回路接通后,气体发生器的点火电路工作,引燃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推动撞击冲头14向前冲击,将锁住撞击冲头14的剪切销15切断,撞击冲头14约束解除快速向前冲,在接触玻璃并撞碎玻璃瞬间,泻压孔16开始泻压,泻出的气体再次冲击已破碎的玻璃,达到完全破除玻璃的效果,此时撞击冲头14被止动位置孔止住,停止向前冲击,到此完成破玻操作。或先按下橡胶帽6时触动开关7接通,手持手柄9让破玻璃作用装置I端头压在玻璃上,破玻璃作用装置I在套筒2内轴向运动压缩弹簧3,橡胶块4也随之压紧压动开关5,当此时电池通过整个回路做功,破玻璃作用装置I作用,击碎钢化玻璃。当误触动触动开关7时,压动开关5处于断开状态,整个装置不会作用。当装置意外跌落,破玻璃作用装置I端头落地,压动开关5闭合时,触动开关7处于断开状态,整个装置不会作用。压动开关5闭合需要5Kg以上压紧力,排除意外和儿童误触发。由上可见,采用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携性好、可靠性高、可安全破除12mm (含12mm)以下厚度钢化玻璃等诸多技术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9)的端部与套筒(2)的尾部相扣接,两者的内腔相通连,手柄(9)的尾部设有底盖(10);破玻璃作用装置(I)设于套筒(2)的内腔,并可沿套筒(2)的内腔轴向滑动,破玻璃作用装置(I)的尾部为气体发生器(12);弹簧(3)的一端连接破玻璃作用装置(I)的尾部,其另一端连接位于手柄(9)内腔的橡胶块(4),橡胶块(4)的另一端顺次连接压动开关(5)和触动开关(7),触动开关(7)顶部设有橡胶帽(6),橡胶帽(6)凸出于手柄(9)的表面;触动开关(7)的后部与底盖(10)之间设有电池(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玻璃作用装置(I)、压动开关(5)、触动开关(7)和电池(8)构成一串连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玻璃作用装置(1),由气缸(11)、气体发生器(12)、药室(13)、撞击冲头(14)、剪切销(15)、泻压孔(16)和止动位置孔(17)构成,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玻璃击破装置,其特征在于:手柄(9)的端部与套筒(2)的尾部相扣接,两者的内腔相通连,手柄(9)的尾部设有底盖(10);破玻璃作用装置(1)设于套筒(2)的内腔,并可沿套筒(2)的内腔轴向滑动,破玻璃作用装置(1)的尾部为气体发生器(12);弹簧(3)的一端连接破玻璃作用装置(1)的尾部,其另一端连接位于手柄(9)内腔的橡胶块(4),橡胶块(4)的另一端顺次连接压动开关(5)和触动开关(7),触动开关(7)顶部设有橡胶帽(6),橡胶帽(6)凸出于手柄(9)的表面;触动开关(7)的后部与底盖(10)之间设有电池(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卫,魏红波,邓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