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螺旋铣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144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工件多孔系的自动螺旋铣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L型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公转半径调节机构、刀具自转调速机构、螺旋进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用作手持式螺旋制孔工具,也可作为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的末端执行单元,且能大大提高大型工件多孔系加工的质量与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工件多孔系的自动螺旋铣孔装置,属于柔性切削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国产支线飞机ARJ21成功投产以及大客C919研制不断推进,如何提高大型骨架件装配制孔的质量与效率成为了整机总装阶段的研究热点。机器人化自动制孔系统,是今后飞机大型、超大型工件智能化制孔的发展主流。但该类制孔系统由于多采用传统的钻孔技术,导致制孔时轴向力过大,目前仅适用于小孔径的加工场合,而且钻孔工艺往往需要采用多道组合工序,需要设置大量的换刀环节。为了满足不同航空材料的大孔径制孔要求,尤其是钛合金、碳纤增强复合材料、高强度航空铝合金等难加工材料,迫切需要开发一些面向大型工件的新型高效精密制孔装置。螺旋铣孔,也称为轨道式铣孔,是一项以铣削方式对实体工件直接制孔的新技术,它不是钻削与铣削两种加工方法的简单组合,而是利用刀具相对工件的三维螺旋进给完成孔的加工。制孔时,刀具相对待制孔轴线的偏置,使该项技术具有了一刀加工多种孔径的功能,同时能通过较少工序使孔在位置精度、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因此,基于螺旋铣孔技术的机器人化制孔系统在航空、航天、造船等领域的大型工件高效精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型工件多孔系的自动螺旋铣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的组合支架(400)、设置在组合支架(400)上的螺旋进给机构(100),以及装于螺旋进给机构(100)内部的公转半径调节机构(200)、刀具自转调速机构(300);?组合支架(400):包括水平方向的底板(401)、垂直方向的背板(402);?螺旋进给机构(100):包括轴向进给壳体(117)、丝杆(108)、支撑筒(101),以及位于支撑筒(101)内的轴向滑块(103);轴向进给壳体(117)的底部通过滑块(118)与组合支架(400)底板上导轨(404)滑动相连;支撑筒(101)位于背板(402)的后部,其内壁上沿轴向设有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型工件多孔系的自动螺旋铣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的组合支架(400)、设置在组合支架(400)上的螺旋进给机构(100),以及装于螺旋进给机构(100)内部的公转半径调节机构(200)、刀具自转调速机构(300); 组合支架(400):包括水平方向的底板(401)、垂直方向的背板(402); 螺旋进给机构(100):包括轴向进给壳体(117)、丝杆(108)、支撑筒(101),以及位于支撑筒(101)内的轴向滑块(103);轴向进给壳体(117)的底部通过滑块(118)与组合支架(400)底板上导轨(404)滑动相连;支撑筒(101)位于背板(402)的后部,其内壁上沿轴向设有导向条(121),导向条(121)与轴向滑块(103)的外侧面之间以滑轨副连接;轴向进给驱动(102)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104),与主动齿轮(104)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05)套接在丝杆(108)的输入端;丝杆(108)从后向前依次贯穿装于轴向滑块上轴承一(106)、背板(402)以及过渡端盖一(110)的组合轴承(111)后,其输出端插入过渡端盖二(115)内孔;与过渡端盖一(110 )相连的轴向进给壳体(117 )通过两端内孔的轴承(114/119 )与公转壳体(116)相连,轴向进给壳体(117)公转壳体(116)小端设有一个偏心内孔; 公转半径调节机构(200):包括与公转壳体(116)内孔端面相连的支撑端盖(201)、装于支撑端盖(201)上的公转半径调节驱动(202),以及内啮合的小齿轮(203)和大齿轮(204);公转半径调节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以才李一民章婷舒平生聂睿瑞任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