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加热微热干燥器,包括A塔、B塔、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U向止回阀4、出气管道、加热器和PLC控制器,A塔和B塔下方设有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和进气阀V4,A塔和B塔上方设有循环的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U向止回阀1和U向止回阀2之间设有出气管道,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之间连接加热器,出气管道与加热器连接,且出气管道与加热器之间设有再生调节阀,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分别与PLC控制器连接,出气管道与再生调节阀之间设有电磁阀V5,加热器连接风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外加热微热干燥器。
技术介绍
一般的微热干燥器程序上分为干燥过程和再生过程,其中再生过程是需要一部分的成品气经加热和冷吹干燥塔的吸附剂,由于再生过程中加热和冷吹都需要消耗一部分成品气,比较耗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加热微热干燥器,减少成品气的消耗,节约能源。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外加热微热干燥器,包括A塔、B塔、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U向止回阀4、出气管道、加热器和PLC控制器,所述A塔和B塔下方设有排气阀Vl、排气阀V2、进气阀V3和进气阀V4,所述A塔和B塔上方设有循环的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所述U向止回阀I和U向止回阀2之间设有出气管道,所述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之间连接加热器,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连接,且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设有再生调节阀,所述排气阀Vl、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再生调节阀之间设有电磁阀V5,所述加热器连接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设有阀V6。进一步地,所述阀V5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阀V6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阀V5为蝶阀。进一步地,所述阀V6为蝶阀。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阀Vl和排气阀V2之间设有消音器。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再生加热阶段,由风机抽取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去再生加热干燥塔,使干燥剂在低压加温下脱附,这阶段不需要消耗成品再生气。这样可以减少成品气的消耗,降低能耗。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外加热微热干燥器,包括A塔(1)、B塔(2)、排气阀Vl (3)、排气阀V2 (4)、进气阀V3 (5)、进气阀V4 (6)、U向止回阀I (7)、U向止回阀2 (8)、U向止回阀3 (9)、U向止回阀4 (10)、出气管道(110)、加热器(120)和PLC控制器(11),A塔(I)和B塔(2)下方设有排气阀Vl (3)、排气阀V2 (4)、进气阀V3 (5)和进气阀V4 (6),A塔(I)和B塔(2)上方设有循环的U向止回阀I (7)、U向止回阀2 (8)、U向止回阀3 (9)和U向止回阀4 (10),U向止回阀I (7)和U向止回阀2 (8)之间设有出气管道(110),U向止回阀3 (9)和U向止回阀4 (10)之间连接加热器(120),出气管道(110)与加热器(120)连接,且出气管道(110)与加热器(120)之间设有再生调节阀(130),排气阀Vl (3)、排气阀V2 (4)、进气阀V3 (5)、进气阀V4 (6)分别与PLC控制器(11)连接,出气管道(110)与再生调节阀(130)之间设有电磁阀V5 (14),加热器(120)连接风机(15),加热器(120)为电加热器。加热器(120)与风机(15)之间设有阀V6 (16),_V5 (14)、_V6 (16)分别与PLC控制器(11)连接,阀V5 (14)、阀V6 (16)分别为蝶阀,蝶阀启闭方便迅速、省力、流体阻力小,可以经常操作,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结构长度短,体积小,重量轻,低压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调节性能好。排气阀Vl (3)和排气阀V2 (4)之间设有消音器(140),能减少排气过程中的噪音,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本技术在工作时,上半周期:压缩空气由进气阀V3 (5),进入A塔(1),由下而上与A塔(I)内的干燥剂床层充分接触,在这过程中,压缩空气中的微水分被干燥剂吸附,压缩空气得到干燥,成品气经U向止回阀I (7)输出,另外,阀6 (16)开启,阀5 (14)关闭,风机(15)开启,由风机(15)抽进空气经阀6 (16),加热器(120)和U向止回阀4 (10)从塔体上部进入B塔(2),自上而下与吸附时的流向作逆向流动,吸湿饱和的干燥剂在低压加温的情况下迅速脱附,水分随这些再生气经排气阀V2 (4)和消声器(140)排出大气,当达到设定的时间,风机(15 )和加热器(120 )停止工作,阀6 (16 )关闭和阀5 (14)开启,在出气管道(110)中分出一部分(7%)成品气作为再生气,再生气经过再生气调节阀(130)和U向止回阀4 (10)对B塔(2)由下而下进行冷吹,使再生塔的温度降下来,为下半周期工作做好准备,当到达切换时间前,排气阀V2 (4)关闭,B塔(2)充压,逐渐达到两塔平衡,到达切换时间A塔(1),B塔(2)切换,进入下半周期(这上半周期是A塔(I)工作,B塔(2)再生)。下半周期:压缩空气由进气阀V4 (6),进入B塔(2),由下而上与B塔(2)内的干燥剂床层充分接触,在这过程中,压缩空气中的微水分被干燥剂吸附,压缩空气得到干燥,成品气经U向止回阀2 (8)输出,另外,另外,阀6 (16)开启,阀5 (14)关闭,风机(15)开启,由风机(15)抽进空气经阀6 (16),加热器(120)和U向止回阀3 (9)从塔体上部进入A塔(1),自上而下与吸附时的流向作逆向流动,吸湿饱和的干燥剂在低压加温的情况下迅速脱附,水分随这些再生气经排气阀Vl (3)和消声器(140)排出大气,当达到设定的时间,风机(14)和加热器(120)停止工作,阀6 (16)关闭和阀5 (14)开启,在出气管道(110)中分出一部分(7%)成品气作为再生气,再生气经过再生气调节阀和U向止回阀3 (9)对B塔(2)由下而下进行冷吹,使再生塔的温度降下来,为下半周期工作做好准备,当到达切换时间前,排气阀Vl (3)关闭,A塔(I)充压,逐渐达到两塔平衡,到达切换时间A塔(1),B塔(2)切换,进入下一周期(这下半周期是B塔(2)工作,A塔(I)再生)。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加热微热干燥器,包括A塔、B塔、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U向止回阀4、出气管道、加热器和PLC控制器,所述A塔和B塔下方设有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和进气阀V4,所述A塔和B塔上方设有循环的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所述U向止回阀1和U向止回阀2之间设有出气管道,所述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之间连接加热器,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连接,且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设有再生调节阀,所述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再生调节阀之间设有阀V5,所述加热器连接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加热微热干燥器,包括A塔、B塔、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U向止回阀4、出气管道、加热器和PLC控制器,所述A塔和B塔下方设有排气阀Vl、排气阀V2、进气阀V3和进气阀V4,所述A塔和B塔上方设有循环的U向止回阀1、U向止回阀2、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所述U向止回阀I和U向止回阀2之间设有出气管道,所述U向止回阀3和U向止回阀4之间连接加热器,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连接,且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设有再生调节阀,所述排气阀V1、排气阀V2、进气阀V3、进气阀V4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再生调节阀之间设有阀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雄辉,曾庆贵,林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信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