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356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其包括放渣管本体,所述放渣管本体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且其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相连接,且所述放渣管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有放灰装置,所述布风板上于放渣管本体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风帽,所述风帽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风帽孔,所述放渣管本体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与放渣管本体的上、下端之间通过上、下环板连接,所述下环板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对应于放渣管本体上部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上述风冷放渣管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制造成本低,可有效的防止放渣管周边局部流态恶化的不良现象产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小型(40吨以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流化床锅炉其独特的流体动力特性和结构使其具备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广等独特的优点。但大多数的流化床均为不稳定的气固体系,要想使其运行状况良好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布风设计。对中小型锅炉(40吨以下)来说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采用水冷放渣管的中小型流化床锅炉运行过程中在放渣管周边很容易发生局部流态化恶化的不良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锅炉由大容量变为小容量时,其布风板面积也相应的变小了,而放渣管规格却不能变,也就是说易产生不均匀流化的面积占总布风板面积的比例在增大,布风板上流化不均匀性在不断增强,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就更加明显。甚至影响了锅炉的正常运行,这就与流化床锅炉负荷调节范围广等优点相违背,严重时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以及可有效的防止放渣管周边局部流态恶化的不良现象产生的特点。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放渣管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其包括放渣管本体,所述放渣管本体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且其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相连接,且所述放渣管本体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有放灰装置,所述布风板上于放渣管本体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风帽,所述风帽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风帽孔,其中,所述放渣管本体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与放渣管本体的上、下端之间通过上、下环板连接,所述下环板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对应于放渣管本体上部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特别地,所述出风孔的个数及孔径与风帽孔的个数及孔径一致,以保证二者在穿过料层时有一样的阻力系数。特别地,所述进风孔的直径稍大于出风孔的直径,以增加进入外管与放渣管本体之间用于冷却的风量。特别地,所述进风孔均布于下环板上,且处于同一圆周上。特别地,所述出风孔均布于放渣管本体上部的管壁,且处于同一高度。特别地,所述风帽焊接固定于布风板上。特别地,所述风冷放渣管下部伸出风室的部分外设置有密封罩壳,且与焊接在密封罩壳下部的膨胀节焊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利用从风室来的有一定压力的一次冷风穿过下环板的进风孔,使其以更快的速度由下而上不断冲刷放渣管本体外壁,而降低其表面温度,后又穿过放渣管本体上部的出风孔沿渣管内壁向上保持与其它风帽及接管一样的速度扰动料层,从而实现整个料层的均匀流态化。且具有易于布置,所需位置、空间不大,制造成本低、维修更换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的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包括安装于炉膛的风室2内的放渣管本体I,所述风室2由水冷壁管3与集箱4,布风板5焊接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放渣管本体I的上端与的布风板5焊接固定,所述布风板5与水冷壁管3焊接连接,且所述放渣管本体I的下端伸出风室2的部分外设置有密封罩壳6,且与焊接在密封罩壳6下部的膨胀节7焊接连接,最末端与放灰门8焊接连接。所述布风板5上于放渣管本体I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风帽9,所述风帽9的下端连接与风室2相连通的接管10上,所述风帽9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风帽孔11,所述放渣管本体I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外管12,所述外管12与放渣管本体I的上、下端之间通过上环板13和下环板14连接,所述下环板14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15,所述进风孔15均布于下环板14上,且处于同一圆周上。对应于放渣管本体I上部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16,所述出风孔16均布于放渣管本体I上部的管壁,且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出风孔16的个数及孔径与风帽孔11的个数及孔径一致,以保证二者在穿过料层时有一样的阻力系数,从而实现整个料层的均匀流态化。所述进风孔15的直径稍大于出风孔16的直径,以增加进入外管12与放渣管本体I之间用于冷却的风量。工作时,一定速度的冷风通过下环板14上的进风孔15进入放渣管本体I与外管12之间,此时高速的冷风不停的由下向上冲刷放渣管本体I的外壁而降低其外壁温度,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同时渣的温度也降低了,而加热后的冷风以更高的速度从放渣管本体I上部的出风孔16穿出,因为孔径,温度的变化,使风以更高速度从放渣管本体I内壁四周向上运动,以更大的动力扰动料层,穿透料层,使此处易产生局部流态化恶化的区域能与整个床面一起均匀的流态化起来.延长渣管使用寿命,中小容量锅炉低负荷下能正常,稳定安全的运行,为企业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其包括放渣管本体,所述放渣管本体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且其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相连接,且所述放渣管本体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有放灰装置,所述布风板上于放渣管本体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风帽,所述风帽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风帽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渣管本体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与放渣管本体的上、下端之间通过上、下环板连接,所述下环板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对应于放渣管本体上部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其包括放渣管本体,所述放渣管本体安装于炉膛的风室内,且其上端与炉膛内的布风板相连接,且所述放渣管本体的下端伸出风室后连接有放灰装置,所述布风板上于放渣管本体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风帽,所述风帽的上部开设有多个风帽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渣管本体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与放渣管本体的上、下端之间通过上、下环板连接,所述下环板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对应于放渣管本体上部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的个数及孔径与风帽孔的个数及孔径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小型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丽苏建平李佳何光伟董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锡能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